聚焦“高質量” 看南京全面小康“建鄴答卷”

【查看原圖】
人民網記者朱殿平

“現在跟過去比,生活是‘一個天一個地’!我們幾十年前剛來住的是茅屋,后來是土牆瓦蓋,接著換成磚瓦平房,后來又建起了被稱為‘小二樓’的樓房……想想就激動,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陸善華是南京市建鄴區洲島家園居民,隨著江心洲生態科技島的開發建設,她從農村農民變成了城市居民。

“現在沒什麼牽挂的,兒女們都各自成家了,我和老伴有醫保,每個月有3000多塊錢退休金﹔名下有兩套房產,自己住一套、出租一套,每年有3萬多元收入。”在社區干部和家人的鼓勵下,如今,陸善華還成為社區文藝隊的一員,自編自演劇本,褒揚好人好事、摒棄陳規陋習。

10月14日,南京市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建鄴專場新聞發布會。被視為南京“城市中心”和現代化“城市客廳”的建鄴區,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緊扣“高質量”,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民生事業穩步推進。

數據顯示,2019年,建鄴區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6億元,較2010年的238億元增長了3倍多,居民人均收入從2010年的25732元增長到2019年的62721元。

一幅城市欣欣向榮、流光溢彩,居民安居樂業、康寧正興的“建鄴答卷”正徐徐鋪展。

圖為江心洲生態科技島 建鄴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經濟聚力新動能 夯實全面小康基礎

福佑卡車是一家專注城際整車運輸的互聯網交易平台,於2015年3月上線。這家獨角獸企業,最早起步於南京市建鄴區河西CBD孵化器內一間不到50平米的辦公室,員工不到10個人。如今,已累計獲得了7輪、超過17億元的股權融資,平台注冊司機超過70萬名,成功通過了首批5A級網絡貨運平台企業評估,並新近入選了“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活力100指數榜”及“新基建成長企業100榜單”。

去年6月,《2019年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白皮書》發布,南京新增兩家獨角獸企業。巧合的是,除了福佑卡車,另一家獨角獸企業連尚文學也來自建鄴區。

建鄴區為何能夠連續孵化兩家獨角獸企業?成為當時媒體、業界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優渥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營商環境、高效的政府服務……這些都是建鄴的“制勝法寶”。

以福佑卡車為例,這家企業的發展壯大也與建鄴的產業環境密不可分:依托南京市、建鄴區較為優越的融資環境,福佑卡車在發展過程中先后融資多輪,資金始終充裕,為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后盾。

聚焦金融服務業、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建鄴“成績單”上一連串數字頗為亮眼:全區已集聚各類金融機構超700家,其中金融法人總部16家,省級以上金融機構總部128家,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超500家﹔網易有道、58集團、甲骨文、商湯科技、bilibili等一批數字經濟項目成功落地,已集聚超40家數字經濟總部,全國互聯網公司10強中有8家落戶建鄴﹔全市首個基金街區——金魚嘴基金街區基金管理規模超2000億元,備案基金機構數量及管理規模均居全市首位。集聚各類基金261隻,累計對外投資企業近4000家,輻射全國23個省,惠及南京市科創企業超過1000家。

“始終保持定力抓發展,進一步聚焦金融服務業和數字經濟,布局人工智能未來產業,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指揮調度對沖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建鄴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龔成林介紹,2019年該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5.89億元,一舉跨入千億板塊俱樂部。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11.3億元,增長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5億元,區本級增長1%,位列全市主城區第一。

圖為建鄴區“音樂之夏”活動現場 建鄴區委宣傳部供圖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擦亮全面小康底色

交通微循環、城市微更新、街巷微升級……談到城市功能品質的提升,建鄴區建設局局長丁玉君未談大項目、大投入,反而用了三個“微”來概括。背后,則是建鄴做好“關鍵小事”、下足“繡花功夫”的深層考量。

作為新城區,與老城區相比,建鄴的城市建設有自己的“先天優勢”。

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建鄴區排定了系列城建計劃,幾乎件件都瞄准“補短板”目標:針對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停車場建設,專門制定 “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已完工13個停車點位,建成泊位數3895個﹔圍繞老舊小區改造,積極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將虹苑新寓小區作為試點對象,改建新建沿街商鋪、地下停車場、加裝電梯、新增社區養老醫療點等,因地制宜提升人居環境﹔以公共配套設施移交為方向,牽頭完成海峽城、五礦崇文金城等多個社區中心移交工作, 不斷提升完整社區建設,加快實現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全覆蓋……

在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如何高質量做好城市治理工作?建鄴將落腳點放在了智慧城市建設上。

作為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城區、“中新智慧城市示范區”,各類智慧應用場景已在建鄴全面展開。建鄴區發改委主任吳非介紹,智慧黨建、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水務等應用場景已經全面實施。

車身不潔、車輪帶泥、未按規定時間運輸建筑垃圾等等這些渣土車違規亂象,一度是城市管理的頑疾。過去,相關部門隻能安排派專人值守工地,但是由於人手不足,這些違規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如今,依托數字化“天眼”系統,車輛駛出工地大門時,如果存在違規行為,視頻監控人員可實時通知路面執法人員進行設卡攔截。

記者了解到,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建鄴區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技術支撐,開展佔用消防通道、雨水篦子偷排污水等22個標准化處置流程建設,實現“智能發現、快速核實、精准調度、協同處置和自動反饋”的閉環處理﹔智慧政務方面,實現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機,覆蓋全區所有街道社區,打造有速度、有廣度、有溫度、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客廳﹔智慧交通領域,在江心洲建設新型公交都市先導區,以“按需出行、自動駕駛”為願景,打造自動駕駛觀光、居民區接駁、精准公交、全島高清視頻採集等場景,讓公共交通出行更便捷,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圖為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很多校舍都是2014年青奧會時留下的場館 建鄴區委宣傳部供圖

民生事業齊頭並進 提升全面小康獲得感

站在南京新地標南京眼步行橋上,向南眺望,依稀可見一棟色彩繽紛的小樓。

這是不遠處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的教學樓,被孩子們親切地譽為“彩虹樓”。午后一點,漫步在這所校園,不時有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歡快地跑過,或是去操場參加足球選修課,或是趕去體育館參加籃球選修課,或是去樓上的教室參加數獨華容道、巧手編花辮等各種選修課程。

教育是關系千家萬戶的大民生,也是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小康獲得感。包括南京外國語學校在內,近年來,建鄴區先后引進了一批名校資源,高起點開辦了南師附中新城初中、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中華中學、致遠外國語小學等一批名校的同時,通過“集團化辦學”形式不斷放大名校資源,輸出名校的管理資源、課程文化和品牌,在全區逐步壯大形成名校群、名校集團群。

“從2016年落地建鄴,我們始終能感受到區委區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蔣麗雲告訴記者,除了傳承南外教育集團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區內常態化的溝通交流機制也為學校發展助力不少,豐富的校際交流為各所學校共同發展創造了基礎。同時,區域內豐富的文體資源,也為學生提供了校外文化活動載體。

記者從建鄴區教育局了解到,2014年伊始,該區全面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制管理,按照地域就近、施教區相對一致的原則,以片區內初中校為龍頭並擔任學區長,若干小學就近“抱團”,在全區組建起十一個大學區、五個研訓聯盟,涵蓋了全區近40所義務教育學校,旨在促進校際資源共享、協同共生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建鄴區毛入園率、義務教育入學及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符合政策的隨遷子女就讀公辦校比例實現“五個”100%,全區中小學100%達省現代化學校標准,適齡幼兒在省市優質園就讀比例92%,在公辦普惠幼兒園就讀比例85%,適齡少年兒童“有學上、上好學”的教育需求全面實現。在全省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監測中,建鄴區連續五年蟬聯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建鄴是新城,也是南京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區,35歲以下人口佔比超46%。對這部分群體而言,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對高質量文化藝術活動的需求也更高。

“作為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我們通過公共文化賦能,塑造建鄴文化小康新城品質。”建鄴區文旅局副局長張志剛說,該區每年給建鄴老百姓提供了800余場層次豐富的文化體驗。全年不打烊的、多樣性的新城公共文化活動,大大舒展了建鄴獨特的人文氣質,為新城注入濃厚的現代文化活力。

春天,有“城市生活季”﹔夏天,有“音樂之夏”﹔秋天,有“國際青年周”﹔冬天,有青奧藝術燈會……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大大豐富了建鄴居民的文化生活。張志剛說,在“精彩365·快樂每一天”品牌社區文化活動架構下,包括“建鄴書房”與“閱讀365悅享每一天”雙閱讀品牌活動及其文化公益培訓活動,共同組成建鄴區“1+4+N”文旅品牌集群。未來,建鄴區還將繼續引入更多現代時尚、國際風范、市民喜愛的文化活動,更加彰顯和提升建鄴區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中心的美好小康生活,成為更有溫度、更具熱度、更有氣度的活力建鄴。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2020年10月14日20:16
分享到:
(責編:耿志超、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