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軼:脫貧攻堅聚焦精准 長效機制致力三個轉變

【查看原圖】
王奕澄 冷金明

人民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人民訪談》。近年來濱海縣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精准扶貧之路。2019年濱海縣還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的組織創新獎。今天我們走進濱海縣,對話鹽城市委常委、濱海縣委書記孫軼,聽他來聊一聊濱海縣是如何發揮典型示范效應,帶領全縣人民致富奔小康的。

孫書記您好!歡迎來到《人民訪談》,來和我們的網友打個招呼。

孫軼:各位網友大家好!

人民網: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些年來濱海縣堅持抓黨建促脫貧,讓廣大黨員干部來到脫貧一線,在小康路上當先鋒。孫書記,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在黨建+扶貧方面,濱海縣有哪些創新性的舉措?

孫軼:濱海縣是脫貧攻堅任務比較重的一個縣,我們縣建檔立卡的低收入人口的總數4.1萬戶、10.8萬人。這個數字是大體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的建檔立卡戶的人口的總數佔到了整個鹽城市全市低收入人口的1/4,佔到了濱海縣農村人口的1/9,我們曾經戴了27年的省級重點幫扶縣的帽子。去年,我們如期實現了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低收入農戶的平均收入較“十三五”初期翻了接近一番,同時我們的低收入人口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費用的比例全部達到90%以上。而且我們低收入農戶家庭的子女上學享受到的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5級貫通式的幫扶。我們有接近3000戶農戶危房得到了改造,162戶特困戶的家庭搬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免費住上了新房子。

在推進脫貧攻堅的過程當中,黨建工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其實真正重要的我們覺得就是兩條,一個是要黨員干部當好領頭雁,第二個是基層組織要筑牢橋頭堡。我們說黨員干部要當好領頭雁,有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我們堅持把全縣的力量聚焦到扶貧一線去,我們要堅決把總書記說的“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要求落到實處,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書記項目,全面壓實我們縣、鎮、村三級書記的責任,向鎮、村派駐幫扶工作隊和工作組。我們15名縣四套班子成員全部擔任工作隊的隊長,278名機關干部到村裡面去任第一書記的工作組長。同時我們還實行了“1+3”的挂鉤幫戶,1.3萬名黨員干部結對4.2萬戶低收入農戶。我們還堅持把優秀的人才充實到扶貧一線,在鍛煉培養選拔干部中,把脫貧攻堅的實績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樹好這樣的一個風向標。近年來,縣委先后選拔了36名年輕干部充實到鄉鎮的班子,選派了我們縣直黨政部門28名干部到“難村”,經濟部門12名干部到“窮村”,專業部門16名干部到“產業村”去任職,讓他們在扶貧一線干事創業,成長成才。

我們還堅持讓農村的能人扎根在扶貧一線,牢牢抓住村干部這麼一個關鍵人群。我們建立了村干部報酬的激勵機制,近年來財政新增了1.3個億,專門用來提高村干部的報酬待遇。我們現在的村干部每年基本收入都能夠接近5萬塊錢,而且根據脫貧攻堅實際的成效,干得最好的獎勵最多能拿到9萬元。我們還打通了優秀村干部的晉升通道,先后有9名村書記通過選舉進入了鄉鎮的領導班子,我們還擇優定向招錄39名村干部,進入了公務員的隊伍和事業單位。這些舉措都很好地激發了村書記和村干部的干事創業的動力。

我們現在對所有的村干部都實行上崗都要競爭承諾,每個月都要述職評議,這個過程當中首要的一條都要把帶領群眾脫貧、帶領群眾致富作為最核心的一個考核的目標。比如說我們村集體收入18萬元,就是我們考核當中的一個剛性的指標,我們全縣村干部新辦領辦了一批農村的新型合作組織,帶動了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從事蔬菜、養殖,還有一些特色農產品的經營項目。那麼從我們基層的實踐來看,村干部每新辦帶頭興辦一個項目,就可以帶動群眾自發去辦2-3個致富的項目。我們還堅持讓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在扶貧一線。每年我們都進行綜合考核,排名在后10%的村,我們就把它列為經濟薄弱村,對於這些經濟薄弱村我們都採取縣領導聯村、鎮區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包村、第一書記駐村、縣級單位結對“四個一”的措施,進行循環的提升整治,增強他們領富帶富的能力。

人民網:產業興百業興,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孫書記,想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在產業扶貧方面,濱海縣有哪些值得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孫軼: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產業扶貧為引領,深入實施產業富民工程。十三五期間,全縣的產業扶貧總投入達到了23.2億元,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468個,帶動低收入農戶31395戶,產業扶貧對低收入人口的覆蓋面達到了74.7%。

在產業扶貧方面,我們主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選准產業,根據濱海縣自身的自然稟賦和傳統的產業優勢,結合高標准農田的建設,加快推進黃河故道的高效農業、沿海的特型農業、渠南的規模優質稻米“三大示范區”的建設,重點發展林果經濟、四青蔬菜、設施農業、特經作物和畜禽養殖“五大扶貧產業”,為低收入農戶選擇種養項目奠定厚實的基礎。“十三五”以來累計實施到戶產業項目4.1萬個,集體征收項目277個。

二是促進就業,大力發展扶貧車間、田頭工廠。推進園區加農戶,以一鎮一園為抓手,發展白首烏等特色產業項目168個,帶動了2395名低收入人口務工增收﹔推進企業加農戶,我們的24家農業龍頭企業,常年吸納968名低收入人口務工﹔推進合作社加盟,86個合作組織帶動低收入人口3826名,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取暖。

三是鼓勵創業,推動低收入農戶創業,積極組織網絡創業提升、科技創業引領等四項行動。重點發展小網店、小工廠、小農場等“五小”創業項目,為低收入農戶提供扶貧創業貸款近3000萬元,328戶低收入農戶通過自主創業脫貧,還吸納了657名低收入人口的務工。推動村集體創業,我們探索建立產業扶貧加資產扶貧的“雙產疊加”強村模式,整合了縣級財政資金3.3億元,為226個村實行了差額配股縣城發公司,用這個資金重點去新建集中式光伏電站、四青蔬菜等收益穩定的增收項目,並推動村集體建立項目收益的資金,領辦實施了草莓稻蝦林果等特色種養殖項目162個,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

人民網:我們知道,“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的核心指標和基本任務,在保証貧困群眾基本民生需求的前提下,濱海縣是如何做到補齊短板、兜住底線的?

孫軼:從我們濱海的實際來看,因病、因學、因殘致貧,佔了低收入農戶總數的84.2%。針對這一個突出短板,我們聚焦“三保障”,全面抓補齊,堅決兜牢防止返貧的民生底線。

在健康扶貧方面,我們圍繞讓低收入農戶少生病、不生病、生的病還要看得起、看得好病的目標,構建完善健身防病治病一體化的全民健康體系。2017年,濱海就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全民健康免費體檢,免費為建檔立卡戶體檢,到現在累計已經達到了24.5萬人次。我們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的結算模式,通過對定點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低收入農戶就醫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在電腦屏幕上會彈窗提示,不需要交納預繳金。通過在定點醫院設立專門的窗口,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和保險公司的業務,實現了基本醫療大病保障、醫療救助,重病支出型困難救助和財政醫保兜底,一窗口一站式的服務,讓低收入農戶少等候不跑腿,確保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全部費用一次報銷比例就達到90%以上。

在教育扶貧方面,對於貧困家庭的學生開展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資助和扶持。我們縣級財政對貧困戶家庭的學生考取了大中專和本科的,給予每年3000元和5000元的持續的資助,實現了對我們12926名貧困學生五級貫通的全過程的一個支柱,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也不讓一個家庭因為有孩子的教育支出而致貧返貧。

在資金扶持的基礎上,我們還積極探索扶資、扶智、扶技、扶志“四扶”一體。針對困難家庭教育缺失的短板,我們組織學校老師對所有困難學生實行1+1的結對幫扶。今年我們統計了一下,濱海縣建檔立卡戶家庭的學生中考和高考的升學率較2016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2%和19%。去年我們濱海縣全縣的理科狀元,就是我們來自我們一戶貧困戶家庭的學生,他被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系錄取了。

在安居扶貧方面,我們統籌推進危房改造和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為低收入農戶筑起安居暖巢。從2016年到2019年,我們4年當中累計投入補助資金超過3000萬元,為2762戶低收入農戶進行了危房改造。去年我們又免費對829戶4類重點人群實行了兜底的安置。同時我們結合農房改善,讓126戶低收入農戶免費住進了新型農村社區裡面的新房子,讓他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

人民網:確保真扶貧扶真貧,濱海縣創新利用大數據預警來精准識別貧困戶。 孫書記,濱海縣是如何利用精准脫貧來提升群眾滿意度和認可度的?

孫軼:我們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聚焦了4個“精准”。第一個“精准”叫精准識別。在2017年初,濱海縣就在全省較早地開發出了縣一級自己的精准扶貧大數據識別系統,通過對低收入農戶各項收支情況實施對比,對收入驟減、支出驟增的對象,系統自動彈出紅色預警。根據預警的信息,縣鎮村各級就會同步啟動應急的核查程序,符合條件的有一個扶一個。我們通過預警系統有2142戶6522人得到了及時的識別,並且落實了幫扶的措施。

第二個“精准”叫精准施策。根據扶貧對象自身實際的發展需求,及時發布項目申報指南,編制扶貧項目清單,實行群眾的菜單式點工。通過鎮、村兩級的認証,縣級的核查備案,部門的聯合驗收等程序,精准實施我們的扶貧項目。同時對扶貧項目全過程地跟蹤,實行資金獎補限額,項目現場驗收和資金直接撥付的制度,精准地使用扶貧的資金。“十三五”期間,濱海縣的財政扶貧資金近4億元,每年的資金撥付率都在98%以上,這也就得益於我們精准實施的這些項目。

第三個“精准”叫精准退出。每年年底在脫貧認定的時候,我們吸納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等群體,縣鎮村組建三個層級的收入測算的認定隊伍。入戶來算好脫貧對象的收入賬、支出賬和可持續賬,達到脫貧條件的還要組織村組的民主評議,脫沒脫貧讓群眾來評,讓低收入農戶進入的時候進的清清楚楚,退出的時候也退得明明白白。

第四個“精准”是在群眾滿意度上要精准。我們聚焦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地開展正風肅紀,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等系列行動。 同時圍繞低收入農戶對扶貧政策的落實、村鎮干部的工作、結對幫扶的成效,不間斷地持續開展電話尋訪、入戶走訪、巡查暗訪、循環整改,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明顯提高。

人民網: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濱海縣是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在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上有哪些探索性的做法?

孫軼:我們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該兜住的堅決兜住,全面兜好底線,不斷織牢三個保障網絡,確保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戶不落。

二是該扶的即貧即扶,堅決防止返貧。我們重點瞄准易返貧戶,易致貧戶,建立動態的監測機制,前移監測關口,強化各類數據的實時比對,及時發現返貧致貧的風險。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及時幫扶機制,對監測出現了風險的對象,我們建立台賬資料,一戶一冊,細化鞏固提升的路徑,確保來鞏固穩定我們脫貧的成果。今年以來,我們及時監測了521戶重點對象,為他們落實了比如說提供公益崗位、幫助自主創業、增加資產性收入兜底保障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第三個方面是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重點是要推進鞏固提升工作與全面小康建設,還有我們的鄉村振興有機的銜接,加快推動低收入農戶由脫貧向小康跨越。我們重點是做好三個方面的轉變,一個是推進扶貧產業向富民產業轉變。也就是說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質態,提升我們扶貧項目的效益,由滿足於原來脫貧到致富去轉變。第二個是要推進輸血式的脫貧向造血式的致富來轉變。不僅要從思想觀念上更加鼓勵我們的低收入人口自主創業,而且在體制機制上也要給他們更多的幫扶。對村集體的收入,我們也是這樣,能夠鼓勵和支持他們更多的把資產資源盤活,從事更多的村集體創收的項目,不斷的提升村集體的收入水平。 第三個轉變需要從補齊短板向全面提升轉變。如果說我們前一段時間是為了解決最難的問題,去補最突出的短板,那麼下一個階段,為了解決相對貧困,建立長效機制的問題,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的資金的投入,建立長效的投入機制,去全面的提升我們農村地區各方面的條件,建更好的小學中學,建更好的鄉鎮衛生院,修更好的道路,讓老百姓在農村地區各方面的條件全面得到提升。

人民網:感謝孫書記做客《人民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2020年10月17日07:20
分享到: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