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連雲港徐圩新區:點點星光匯聚成河 照亮抗疫之路

2022年03月17日17:4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雨夜,186大隊退伍軍人在疫情防控卡點值守。

“學同,立馬歸隊集合!”3月4日深夜11點,連雲港市徐圩新區應急救援搶險大隊(186大隊)黨總支部的任學同睡夢正酣,手機鈴聲突然響起。當晚,連雲港市海州區在發熱門診就診患者中,發現1人新冠肺炎初篩及復核檢測結果均呈陽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徐圩新區迅速吹響疫情防控的集結號,啟動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指揮體系預案,第一時間成立徐圩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及徐圩新區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流調溯源組、交通管控組等9個小組,全面開展核酸檢測、交通管控等疫情防控工作。

“號聲”起,199個黨組織和4000余名黨員緊急奔赴“疫”線,全力保障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生產平穩有序。

赴“疫”線

作為徐圩新區的應急部隊,任學同所在的186大隊主要負責徐圩新區的封閉圍擋和臨時卡口管理。任學同和戰友們要在3月5日凌晨4點前,完成所有卡口供電設備的布置安裝。

初春的夜晚仍讓人感覺冰冷。任學同與隊員們在寒風中准備工具器械、接線、調試……凌晨3點,15個主次干道的13個卡口的電力保障,閘機、智慧識別、照明等一切設備就緒。

這是一種在鹽鹼灘上成長起來的“徐圩速度”。在186大隊進行卡口布置的時候,核酸採樣小組也組建完畢,130多名志願者組建的63個採樣小組,按照每組每小時200人檢測能力的標准,從5日一大早開始,分別赴園區各企業、工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張嘴,啊——可以了!”一邊說著,一邊雙手敏捷地拿試管、抽棉簽、採樣、封裝試管。同樣的話、流水線似的動作,張夢瑋一天要重復數百次。

疫情發生后,徐圩城建工程公司綜合部主任張夢瑋主動請纓,加入了“大白”的隊列,成為徐圩新區一隔離艙核酸檢測點的一名採樣人員。檢測從早上七點開始,張夢瑋總是提前到達,和志願者們一起搬運檢測需要的物資,備好防護用品,現場消毒檢查……在一切准備工作就緒后,便換上防護服,戴好口罩,蓄勢待發。

截至3月15日,徐圩新區已累計完成核酸採樣約74.32萬人次,結果均為陰性。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核酸檢測現場。徐圩新區供圖

保發展

一輛輛載重貨車打破了疫情下深夜的寧靜。3月10日晚20時30分,隨著數輛滿載PTA(精對苯二甲酸)貨物的車輛緩緩駛入徐圩片區,江蘇虹港石化有限公司成品應急移庫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受疫情影響,虹港石化廠內成品庫的庫容接近飽和。如果不進行轉倉處理,生產裝置就要減負荷甚至停車,給企業會帶來巨大損失。不過,僅有徐圩綜保區2座丙類保稅倉庫能夠滿足其庫容需求。

徐圩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向連雲港海關申請徐圩綜保區適用非保稅貨物分類監管的創新模式,得到了連雲港海關的大力支持。此后,徐圩新區又通過與多式聯運中心團隊的通力合作,僅用6個小時就按照貨物存儲要求完成了相關的准備工作,保障了移庫工作順利開展。

根據園區企業PTA噸袋的出口需求,徐圩新區還在各口岸單位大力支持下,在碼頭后方場地劃出獨立區域集中堆存,實施“邊聯檢邊作業”創新模式,全力保障新區產業重點物資出口“綠色通道”暢通。

這是疫情之下,徐圩新區生產發展的一個日常縮影。

“今年是新區決戰千億園區之年,目前仍有施工人員和產業工人5萬多人奮戰在石化基地,我們要確保防疫不‘鬆’發展不‘失’。”徐圩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在總投資677億元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現場,正在瞄准投產目標全力推進。“依靠新區上下和廣大志願者的有力支持,我們對產業工人、施工人員進行了全員多輪核酸檢測,確保不因疫情影響項目建設。”企業負責人表示。

疫情發生后,由徐圩新區管委會機關和區屬國企黨員干部組建的20個志願服務組,穿梭於企業廠房、項目現場、生活營地,對區內20余家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點對點上門核酸檢測。此外,徐圩新區通過在道路卡口安裝智能識別系統以提高人員車輛通行效率等方式,全面保障園區企業“不斷檔”、“不停工”。

此外,為有效促進疫情防控的智能化、科學化、精准化,3月16日徐圩新區卡口封閉管理人臉識別管控平台(升級版)正式啟上線,為徐圩新區疫情管理插上數字化“翅膀”。該系統更加注重實用性和便捷性,所有進入新區人員及車輛需進行實名制申報入園,各個卡口通過人臉識別即可同步審核健康碼、行程碼、核酸報告,確保未申報人員不得進入新區。目前,徐圩新區已完成外圍全部4個臨時卡口的14套道閘及抓拍系統,一切僅用48小時,推動新區人口數據互聯互通,全面筑牢了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圖為志願者幫助百姓採購應急藥品。徐圩新區供圖

暖人心

“謝謝你,趙警官!給我送來了救命藥。”一條簡單的微信語音,讓一直緊張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趙國亮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作為徐圩新區分局東辛派出所中心社區的一名民警,疫情發生以來,趙國亮一直奔走在最基層——維護疫情防控秩序、排查登記涉疫人員、發放抗擊疫情宣傳資料……

趙國亮所在的社區居民韓先生,需要一種靶向藥來平穩病情。但農場已經封控,韓先生自己無力去購買此藥,他找到了趙國亮。

這種藥屬於處方藥,隻能在海州區指定的醫院或藥房,憑處方及藥盒才能購買。怎麼辦?群眾無小事,趙國亮聯系了居委會、社區、徐圩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最終找到了轄區內一家持有通行証的生活物資店,請商家將“救命藥”從海州區帶了回來。

在這之后,趙國亮又先后兩次與該店家“合作”,幫助另外兩名群眾帶回了救命藥。

江蘇,一個與“蘇大強”同名的90后志願者,也一直在社區中奔走。

幫助群眾買藥、代充卡,為群眾聯系生活物資、購買蔬菜,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採集核酸……疫情期間,江蘇和同事們成了服務百姓的“多面手”,為社區百姓筑起了“安心牆”。

“隻要百姓需要,我就送,不管什麼時間。”江蘇說,忙起來的時候,僅藥品一天就能買幾十種,來回路上能跑300公裡。

“我家裡以前種過地,打藥我會弄。”志願者胡衛東說。

胡衛東是徐圩新區幸福家園小區的一名普通群眾。疫情發生后,胡衛東見消殺人手緊張,便主動申請參與消殺工作。

“我住這,我熟悉。”汗水順著臉頰浸濕了胡衛東的眼睛、衣衫,幸福家園有26棟樓共幾十戶人家需要上門消殺,他就這樣背著沉重的消殺設備一戶戶走過。

園區內的企業也都行動了起來。截至發稿,盛虹石化產業集團通過連雲港市紅十字會捐贈專項資金1500萬元,連雲港石化連雲港市紅十字會捐贈資金600萬元,思派新能源通過徐圩新區慈善總會捐贈資金100萬元,助力港城抗疫﹔江蘇瑞恆新材料有限公司將緊急採購的200套羽絨服及其他防疫物資送到徐圩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手中﹔鵬辰新材料公司向徐圩新區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捐贈500件沖鋒衣﹔連雲港鐵牛基礎建設公司向徐圩新區捐贈N95口罩10000隻,一次性外科口罩20000隻,免洗消毒液1000瓶等一批價值10萬元的防疫物資……

這些徐圩人的小小的或大大的暖心舉動,像夜空中的點點星光,匯成了一片星河,照亮了抗疫之路。

3月12日,徐圩新區通過線上小程序發起的“徐圩新區集中隔離點滿意度”調查顯示,隔離人員對隔離期間徐圩服務的總體滿意度達99%。其中,在24小時內實現所有訴求100%落實。(楊軒 曈暚)

(責編:孟二波、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