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迎“大修”,能否成为新的投资之“锚”?

2020年07月03日08:4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上证综指迎“大修”,能否成为新的投资之“锚”?

  新华社上海7月2日电 题:上证综指迎“大修”,能否成为新的投资之“锚”?

  新华社记者潘清、刘慧

  作为A股市场首条指数,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上证综指将于7月22日迎来“大修”。

  优化编制方案,如何帮助上证综指摆脱失真的尴尬?重修后的指数,能否成为新的投资之“锚”?

  10年只涨24.44%:“晴雨表”缘何失真?

  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报2984.67点。这个点位较10年前的同一天仅上涨了24.44%,大幅“跑输”同期GDP增幅。如果把时间线缩短到5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逾三成,与稳健增长的宏观经济“背道而驰”。

  诞生于1991年7月15日的上证综指,不仅是A股市场首条指数,也因为汇聚了众多大盘蓝筹股,被视为表征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100位的上市公司中,超六成在其麾下。

  不过,在A股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并步入全球资本市场第一阵营的同时,曾经的“晴雨表”却陷入失真的尴尬。究其原因,宏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迁,上市公司结构变化却未能同步。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认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结构中金融及传统周期性行业的权重在弱化,上市公司结构中传统行业占比明显高于其在GDP中的占比。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技术经济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代表性企业均未在A股上市,高质量新兴企业的缺失影响了指数的代表性。

  此外,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上市公司群体盈利能力显著分化,绩差股未能得到充分出清,拉低了上证综指点位。而在IPO发行市盈率“天花板”下,新股不约而同地呈现上市初期“连板”、此后大幅回调的高波动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指数运行形成干扰。

  截至6月末,沪市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已分别达37.2万亿元和30.5万亿元。作为这个庞大市场的“代言人”,上证综指亟需来一次“大修”。

  编制方案优化:“新”指数有哪些变化?

  6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7月22日对上证综指编制方案进行重大修订。那么,优化后的“新”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

  ——ST、*ST将“消失”。

  基于资本市场风险警示制度,交易所对存在净利润连续两年为负值、一定时间内累计成交量和面值低于规定标准、公司可能被依法强制解散等情形的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对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生产、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等情形的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上证综指编制方案调整后,指数样本中的ST、*ST股票将“消失”。

  ——新股纳入“慢慢来”。

  根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上证综指将把新股计入时间由目前的“上市第11个交易日”调整为“上市1年后”。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新股将在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

  ——科创板上市证券“加盟”。

  截至6月末,开市近一年的科创板已迎来116只新股登陆,成为沪市重要组成部分。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证券计入可提高上证综指的市场代表性,科创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提升也可令上证综指更好反映沪市结构变化。

  昔日“冷门”标的能否成为投资之“锚”?

  无论是境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将上证综指视为A股“标杆”。但在投资领域,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冷门”标的。以公募基金市场为例,目前仅有富国上证综指ETF和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基金跟踪这一重要指数。

  在业界看来,上证综指地位和功能之间落差巨大的状况,有望随着此次“大修”明显改观。

  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表示,剔除*ST、ST令上证综指得以“轻装上阵”,“更新换代”功能强化将对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新股价格充分调整后计入指数,在带来新“血液”的同时,也可较好规避“炒新”积累的风险。科创板上市证券的进入,则可有效提升上证综指的成长性和可投资性。

  上海尊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仇彦英则表示,在资产配置理念日益盛行的背景下,透明和低成本的指数化投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等窄基指数,综合指数和宽基指数持仓更为分散,可降低行业风险及个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优化后的上证综指代表性更强、质量更高。‘打包’投资沪市的价值凸显,令其成为指数化投资的优选标的。”仇彦英说。

  这也意味着,经历“大修”之后的上证综指,有望从昔日“冷门”变身为A股市场新的投资之“锚”。

(责编:马晓波、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