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区:"改"到群众心坎上 农民安居又安心

2020年08月19日16:16  来源:淮安新闻网
 
原标题:江苏淮安区:“改”到群众心坎上 农民安居又“安心”

  8月8日一早,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九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恒阳和妻子来到平东社区建设工地,周恒阳看着未来的新家感慨道:“我100多平方米的新房马上就能拿钥匙,还有补偿款。农房改善,‘改’到我心里去了!”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以系统思维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发挥自身特色,注重产业导入,精心描绘农房改善“现实图景”。2020年,淮安区共有24个农房改善项目纳入全市年底竣工计划,总建筑面积96.8万平方米,建设1221栋、6127套住房,目前项目开工率、建设进度均处全市前列。

  整体谋划 系统推进

  盛夏时节,比气温更高的是各农房改善项目现场的建设热潮。驱车沿348省道农房改善示范带一路前行,只见19个项目现场上,大型机械作业忙碌,运输车辆往来穿梭。

  一张蓝图绘到底,淮安区对农房改善进行全域谋划,坚持四类人员户优先、刚需建房户优先、高速高铁沿线优先、入海水道及大运河沿线优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涉及户优先的“五优先”原则,按照“集聚提升、整村推进、特色保护”原则,布局乡村发展空间。

  依托国省干道交通优势,淮安区以南北走向的233国道、东西走向的348省道为两条主轴,将农房改善项目分成渠北片区、渠南片区和大运河沿线片区三个项目圈,分片区进行打造。其中,沿348省道重点打造的农房改善项目示范带,积淀着平桥豆腐、朱桥甲鱼、软兜长鱼、博里羊肉等淮扬美食文化,包含施河教学具、博里农民画等特色产业,项目建成后,可放大特色资源优势,形成串点连线成片的集聚效应。

  保护特色 留住乡愁

  张兴社区位于淮安区石塘镇张兴村,这里的农房改善项目依托张兴大道和原有水面、植被等景观要素,构建新居与原宅映衬、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农村社区。“后期周边将配套建设‘小方格菜地’出租,既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又能一解城里人的‘乡愁’。”石塘镇张兴社区负责人温在建介绍。

  淮安区各农房改善项目因地制宜,创意设计整体风貌、建筑风格、村口标识、节点小品,着力打造具有淮安区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注重挖掘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尊重自然肌理,彰显本乡本土文化底蕴,最大程度保留乡村印记。博里画苑依托博里农民画资源,通过提升生态环境,打造“村画相映、宅水环绕、江淮田园、幸福民居”的典范;李庄新村做足“水文化”,精心打造“水宅相依、水居相融、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田园风光新型社区;卢滩社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改造提升卢滩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茶室、红色水上实践基地等建筑设施,并进行景观绿化,打造文化丰富、居住舒适、配套良好的示范村庄。

  导入产业 安居乐业

  2018年之前,淮安区车桥镇三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3万元。整村搬迁后,在兴建三庄佳苑集中居住小区的同时,村里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全村净增农田1000亩,成立了三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全村35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发展稻虾共作和芡实种植等高效规模农业。

  “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万元。”三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宝军喜滋滋地说,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按1000元保底分红,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拿工资,真正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在农房改善工作推进过程中,淮安区注重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确立合理的生产半径、就业半径和服务半径,确保农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一方面,围绕两条主轴,打造“一镇一特”和“一村一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在项目选址上优先考虑“两进三靠”,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同时,积极推广“党建引领、集成振兴”农村综合改革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大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土地经营由“零散”向“规模”转变,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另一方面,深度融合全域旅游,打造更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进一步丰富具有浓郁“淮味”的乡村旅游体系。

  融媒体记者 王欣欣 王正道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通 讯 员 黄 洁 李 峰 赵日超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