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关工园丁”张奇芬:一心扎根留守村 助弱辅小16年

2020年10月09日20:38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张奇芬正在与儿童交流谈心

日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关工委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现场,一位年近古稀、戴着党徽的老人,正在循循善诱地为孩子们作“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讲座。这位老人,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江苏好人”、便仓镇关工委主任张奇芬。

52年前,17岁的张奇芬从苏南无锡市清名桥中学毕业,到便仓镇港东大队插队落户。此后,她便在盐阜老区这块红色热土上扎了根。从2004年开始,张奇芬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在关工委岗位上一干就是16个春秋。

心系留守孩子 让关爱永伴成长路

在亭湖区便仓镇思源村,有一个在当地传为美谈的“爱心驿站”——“奇芬校外辅导站”。这幢200多平方米的普通两层小楼,看上去有些陈旧,但屋内一年四季传出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又使它显得不同寻常。这就是张奇芬的家,楼上是她的住处,楼下被她改建成附近留守儿童的校外辅导站,被孩子们誉为“最温暖的心灵驿站”。

便仓镇平均每年有300多名留守儿童,为给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张奇芬带领“五老”先后在全镇创办13家校外辅导站。2016年,她拿出自己多年积蓄,改建此前住过的老房子,添置了办学设施,聘请了2位老教师和3名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在思源村办起了家庭辅导站,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闲余时间,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30多名留守孩子为主要服务对象,免费提供思想品德教育、学业辅导和文体活动。

2009年,张奇芬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时,发现了便仓镇新桥村七组一个名叫陶鑫波的10岁男孩,其家庭情况十分特殊。原来,陶鑫波6岁时,父亲外出打工因发生意外不幸去世。他妈妈带走了父亲去世获得的赔偿款,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年幼的陶鑫波不得不跟着残疾的爷爷奶奶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张奇芬得知情况后,主动伸出帮扶之手,把陶鑫波纳入自己的重点关爱对象。一次次地去家访,到学校和老师沟通,并与孩子像“忘年交”一样谈心。

2018年,陶鑫波考上一所大学的本科专业,如今马上就大三了。十多年来,张奇芬从未中断对陶鑫波的关爱,每年助学金、学习用品按时送到,并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据悉,这些年来,张奇芬先后帮扶过百余名留守儿童和困难学子,而她个人已经付出数十万元,这些都是从她自己的退休金里“挪用”的。“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孩子们成人成才就是我最大的慰藉。”谈及这些年的艰辛历程,张奇芬说。

献力脱贫攻坚 助乡亲打开致富门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便仓镇广大农民多年来一直渴盼早日实现小康梦,而其中的贫困青年农民却是奔小康路上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这一群体也成为张奇芬等关工条线一班人的“着力点”。多年来,她带领全镇“五老”志愿者先后帮助241名贫困青年农民甩掉贫困帽子,拿到小康“金钥匙”。其中,她本人结对帮助脱贫的有56人。

双港村贫困青年农民卞庆元,全家5口人,父亲瘫痪,母亲精神分裂,妻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张奇芬主动与其结对,想帮助他自主创业发展高效农业。“我上有老下有小,一帮‘药罐子’已经压得我直不起腰,哪有心思搞创业……”面对卞庆元的消极态度,张奇芬并不气馁,在与卞庆元的多次交谈中,发现他对种植大棚蔬菜颇有兴趣,就与双港村关工委主任卞书龙一起,从如何筹措建大棚的资金到如何选择蔬菜品种、帮学种植技术、帮打开销售渠道等环节,拿出一整套具体可行的方案,而后与卞庆元一起推敲每个细节,直到其认为“确实可以”为止。

在张奇芬和“五老”志愿者的悉心帮助下,卞庆元建起了平生的第一座蔬菜大棚,先种茄子、黄瓜等日常蔬菜,当年就有了收益。看到自己通过种植蔬菜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卞庆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也增强了拔掉“穷根”的信心。后来,张奇芬等人又帮他扩大蔬菜品种,其收益不断增加。近几年,卞庆元每年种植蔬菜的纯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一家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开展失足帮扶 给人生点亮希望灯

富民居委会七组青年卞某,曾因小偷小摸被劳教四年,释放回家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一度情绪低落,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极端情绪。张奇芬及时对其进行思想疏导,鼓励他摆正心态、不自暴自弃,并多方沟通协调,向用人单位写下担保书,帮助小卞在盐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小卞上班后,张奇芬三天两头往厂里跑,了解用人单位反映,对小卞进行跟踪帮教,耐心向他灌输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今,小卞已成为工厂烤漆房的技术骨干,年收入达8万余元。张奇芬还热心地牵线搭桥,帮小卞找到了女朋友,结婚后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关工战线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特别是对由于家庭、社会教育等原因产生的失管、失足的青少年,应该倾注更多的心血,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拉一把,绝不能放之任之。”正是因为秉持着这一份深厚的“关工园丁”情怀,张奇芬对失足青少年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她结合这些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努力协同各方资源,用爱心点亮失足青少年的心灯,使他们拥有洒满阳光的未来。多年来,他先后帮助36名失足和“问题”青少年走上人生的正途。

自走上关工事业征程的那一天起,张奇芬始终坚持把青少年健康成长放在心上。在为下一代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化烦事的爱心“马拉松”上,她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都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经常累得嗓子发不出声,两条腿跑得肿胀,并牺牲了绝大多数的节假日和闲暇时间,甚至深夜还奔波在帮扶青少年的路途上,但她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孙成栋 翟玉标)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