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农路升级助推乡村振兴

2020年10月16日15:46  来源:南通日报
 
原标题:海门:农路升级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海门区委、区政府以“一线一品牌、一镇一循环、一路一特色”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力助推交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目前,海门已成功创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以“农村公路+产业”为核心的“江海叙·又一季”农村公路品牌获评省首批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优秀品牌。

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媒,海门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特色产业集聚持续做大做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路提档升级

城乡一体化摁下“快进键”

今年以来,海门街道三江村环线场北路迎来美丽大变身,成为路域环境优美、附属设施完善的高质量环线农路。场北路是叠港公路与洋海线之间的重要连接通道,该条道路的提档改造,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缩短了城乡间的空间距离。

近年来,海门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加速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海门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连续六年把农村公路列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

海门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面“白改黑”“三级化”改造工程,高标准配套绿化、排水、路田(宅)分家等附属工程,确保农村公路质量和品质全面提档升级。

农路提档升级,带来了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海门已建立城市、城镇、镇村三级公交体系,开通城乡公交班线11条,镇村公交班线26条,镇村公交开通率100%,同时新辟888路、868路、858路3条海门通往南通城区的公交线路;常乐农村客运站完工后,将实现“一镇(园区)一客运站”;基本实现城区500米、农村800米设有一处候车亭牌的目标;推进“智慧交通”工程建设,率先实现城乡公交电子支付全覆盖。

海门今年还在南通地区率先试点“交邮融合”新模式,打造城区、乡镇、村组三级物流体系,解决农村地区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快递服务城乡无差别和一体化。目前,海门区一级共配操作中心建设已完成,各乡镇级和村组级物流站点正在加快建设中。

布局特色环线

乡村产业带不断做大做强

陆汉林在叠石桥家纺城做家纺生意近20年,这几年,每次进出货车子都可以直接开到店门口,方便极了。而这,主要得益于叠港公路、纺都大道等几条高等级农村公路的建设。叠石桥家纺产业是海门的传统产业,目前已逐步成为家纺产业特色园区、全国家纺产品集散中心。

近年来,海门结合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和农村通江达海路网布局,紧扣“农村公路+产业”的品牌核心发展理念,以服务“3+3”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精心规划“2+12”农村公路产业环线,推动了沿线产业带的崛起。

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区位于海门城区北郊,海门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在园内建成6米宽双车道沥青主干公路9.5公里、4.5米单车道水泥砼路6公里、改造桥梁6座,目前园区已引进天籁村生态枇杷主题农庄等七个农业项目,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已经形成。

正余镇依托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打造机器人特色小镇,随着两条一级公路——汤正公路与S335线纵横交叉、穿境而过,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今年1至7月,机器人产业应税销售4.45亿元,贡献额13.3%,并获评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

以“2+12”环线规划布局为导向,如今,三厂街道“农路+现代农业”、开发区“农路+地标养殖”、临江新区“农路+生物科技”、常乐镇“农路+文化旅游”、正余镇“农路+先进智造”等一批特色环线品牌效应逐渐凸显,乡村产业带不断做大做强。

路畅景美钱袋鼓

百姓生活实现“幸福+”

陈泳既是海永镇沙南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的村民,他说,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这些年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了,“这里成片的绿化,空气清新,原来的水泥路也变成了柏油马路,路两边都是绿植花卉,就像画里一样,早上傍晚,很多人出来散步呢。”

海门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基础上,着重在管好、养好、运营好上下功夫。一方面积极推行“路长制”,于全省首创“四好农村路智慧管理平台”;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公路环线打造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农村路样板打造工程,重点对海永镇三厂路、临江新区平中路等10条县乡村公路进行路域环境整治。在“中国交通”发起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中,海永镇三厂路成功入围。

道通路畅环境美,从区镇到乡村,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带给沿线百姓的,除了出行的便利,感官的美感,还丰盈了他们的“钱袋子”,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余东镇长圩村组建起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超1000亩的时鲜蔬菜园,现在平均每天有近20吨的各种蔬菜运往上海、苏州等各地市场。

常乐镇常胜村是个农业村,不少村民以种植、贩卖蔬菜为生。村民庄金其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去卖菜方便多了,赚的也更多了,一家人年收入差不多有10万元,“生活质量都变高了。”(陈 静)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