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轶:脱贫攻坚聚焦精准 长效机制致力三个转变

【查看原图】
王奕澄 冷金明

人民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民访谈》。近年来滨海县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2019年滨海县还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组织创新奖。今天我们走进滨海县,对话盐城市委常委、滨海县委书记孙轶,听他来聊一聊滨海县是如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带领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

孙书记您好!欢迎来到《人民访谈》,来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孙轶:各位网友大家好!

人民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些年来滨海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让广大党员干部来到脱贫一线,在小康路上当先锋。孙书记,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在党建+扶贫方面,滨海县有哪些创新性的举措?

孙轶:滨海县是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一个县,我们县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的总数4.1万户、10.8万人。这个数字是大体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的建档立卡户的人口的总数占到了整个盐城市全市低收入人口的1/4,占到了滨海县农村人口的1/9,我们曾经戴了27年的省级重点帮扶县的帽子。去年,我们如期实现了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低收入农户的平均收入较“十三五”初期翻了接近一番,同时我们的低收入人口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费用的比例全部达到90%以上。而且我们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子女上学享受到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5级贯通式的帮扶。我们有接近3000户农户危房得到了改造,162户特困户的家庭搬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免费住上了新房子。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当中,党建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其实真正重要的我们觉得就是两条,一个是要党员干部当好领头雁,第二个是基层组织要筑牢桥头堡。我们说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坚持把全县的力量聚焦到扶贫一线去,我们要坚决把总书记说的“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书记项目,全面压实我们县、镇、村三级书记的责任,向镇、村派驻帮扶工作队和工作组。我们15名县四套班子成员全部担任工作队的队长,278名机关干部到村里面去任第一书记的工作组长。同时我们还实行了“1+3”的挂钩帮户,1.3万名党员干部结对4.2万户低收入农户。我们还坚持把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扶贫一线,在锻炼培养选拔干部中,把脱贫攻坚的实绩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树好这样的一个风向标。近年来,县委先后选拔了36名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的班子,选派了我们县直党政部门28名干部到“难村”,经济部门12名干部到“穷村”,专业部门16名干部到“产业村”去任职,让他们在扶贫一线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我们还坚持让农村的能人扎根在扶贫一线,牢牢抓住村干部这么一个关键人群。我们建立了村干部报酬的激励机制,近年来财政新增了1.3个亿,专门用来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待遇。我们现在的村干部每年基本收入都能够接近5万块钱,而且根据脱贫攻坚实际的成效,干得最好的奖励最多能拿到9万元。我们还打通了优秀村干部的晋升通道,先后有9名村书记通过选举进入了乡镇的领导班子,我们还择优定向招录39名村干部,进入了公务员的队伍和事业单位。这些举措都很好地激发了村书记和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的动力。

我们现在对所有的村干部都实行上岗都要竞争承诺,每个月都要述职评议,这个过程当中首要的一条都要把带领群众脱贫、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最核心的一个考核的目标。比如说我们村集体收入18万元,就是我们考核当中的一个刚性的指标,我们全县村干部新办领办了一批农村的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了大量的低收入人口从事蔬菜、养殖,还有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经营项目。那么从我们基层的实践来看,村干部每新办带头兴办一个项目,就可以带动群众自发去办2-3个致富的项目。我们还坚持让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扶贫一线。每年我们都进行综合考核,排名在后10%的村,我们就把它列为经济薄弱村,对于这些经济薄弱村我们都采取县领导联村、镇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级单位结对“四个一”的措施,进行循环的提升整治,增强他们领富带富的能力。

人民网:产业兴百业兴,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孙书记,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产业扶贫方面,滨海县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孙轶: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引领,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县的产业扶贫总投入达到了23.2亿元,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468个,带动低收入农户31395户,产业扶贫对低收入人口的覆盖面达到了74.7%。

在产业扶贫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准产业,根据滨海县自身的自然禀赋和传统的产业优势,结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的高效农业、沿海的特型农业、渠南的规模优质稻米“三大示范区”的建设,重点发展林果经济、四青蔬菜、设施农业、特经作物和畜禽养殖“五大扶贫产业”,为低收入农户选择种养项目奠定厚实的基础。“十三五”以来累计实施到户产业项目4.1万个,集体征收项目277个。

二是促进就业,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田头工厂。推进园区加农户,以一镇一园为抓手,发展白首乌等特色产业项目168个,带动了2395名低收入人口务工增收;推进企业加农户,我们的24家农业龙头企业,常年吸纳968名低收入人口务工;推进合作社加盟,86个合作组织带动低收入人口3826名,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三是鼓励创业,推动低收入农户创业,积极组织网络创业提升、科技创业引领等四项行动。重点发展小网店、小工厂、小农场等“五小”创业项目,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扶贫创业贷款近3000万元,328户低收入农户通过自主创业脱贫,还吸纳了657名低收入人口的务工。推动村集体创业,我们探索建立产业扶贫加资产扶贫的“双产叠加”强村模式,整合了县级财政资金3.3亿元,为226个村实行了差额配股县城发公司,用这个资金重点去新建集中式光伏电站、四青蔬菜等收益稳定的增收项目,并推动村集体建立项目收益的资金,领办实施了草莓稻虾林果等特色种养殖项目162个,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人民网:我们知道,“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核心指标和基本任务,在保证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的前提下,滨海县是如何做到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的?

孙轶:从我们滨海的实际来看,因病、因学、因残致贫,占了低收入农户总数的84.2%。针对这一个突出短板,我们聚焦“三保障”,全面抓补齐,坚决兜牢防止返贫的民生底线。

在健康扶贫方面,我们围绕让低收入农户少生病、不生病、生的病还要看得起、看得好病的目标,构建完善健身防病治病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体系。2017年,滨海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免费为建档立卡户体检,到现在累计已经达到了24.5万人次。我们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的结算模式,通过对定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低收入农户就医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在电脑屏幕上会弹窗提示,不需要交纳预缴金。通过在定点医院设立专门的窗口,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实现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障、医疗救助,重病支出型困难救助和财政医保兜底,一窗口一站式的服务,让低收入农户少等候不跑腿,确保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全部费用一次报销比例就达到90%以上。

在教育扶贫方面,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开展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资助和扶持。我们县级财政对贫困户家庭的学生考取了大中专和本科的,给予每年3000元和5000元的持续的资助,实现了对我们12926名贫困学生五级贯通的全过程的一个支柱,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也不让一个家庭因为有孩子的教育支出而致贫返贫。

在资金扶持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探索扶资、扶智、扶技、扶志“四扶”一体。针对困难家庭教育缺失的短板,我们组织学校老师对所有困难学生实行1+1的结对帮扶。今年我们统计了一下,滨海县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学生中考和高考的升学率较201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2%和19%。去年我们滨海县全县的理科状元,就是我们来自我们一户贫困户家庭的学生,他被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录取了。

在安居扶贫方面,我们统筹推进危房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为低收入农户筑起安居暖巢。从2016年到2019年,我们4年当中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超过3000万元,为2762户低收入农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去年我们又免费对829户4类重点人群实行了兜底的安置。同时我们结合农房改善,让126户低收入农户免费住进了新型农村社区里面的新房子,让他们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人民网:确保真扶贫扶真贫,滨海县创新利用大数据预警来精准识别贫困户。 孙书记,滨海县是如何利用精准脱贫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的?

孙轶: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聚焦了4个“精准”。第一个“精准”叫精准识别。在2017年初,滨海县就在全省较早地开发出了县一级自己的精准扶贫大数据识别系统,通过对低收入农户各项收支情况实施对比,对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对象,系统自动弹出红色预警。根据预警的信息,县镇村各级就会同步启动应急的核查程序,符合条件的有一个扶一个。我们通过预警系统有2142户6522人得到了及时的识别,并且落实了帮扶的措施。

第二个“精准”叫精准施策。根据扶贫对象自身实际的发展需求,及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编制扶贫项目清单,实行群众的菜单式点工。通过镇、村两级的认证,县级的核查备案,部门的联合验收等程序,精准实施我们的扶贫项目。同时对扶贫项目全过程地跟踪,实行资金奖补限额,项目现场验收和资金直接拨付的制度,精准地使用扶贫的资金。“十三五”期间,滨海县的财政扶贫资金近4亿元,每年的资金拨付率都在98%以上,这也就得益于我们精准实施的这些项目。

第三个“精准”叫精准退出。每年年底在脱贫认定的时候,我们吸纳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群体,县镇村组建三个层级的收入测算的认定队伍。入户来算好脱贫对象的收入账、支出账和可持续账,达到脱贫条件的还要组织村组的民主评议,脱没脱贫让群众来评,让低收入农户进入的时候进的清清楚楚,退出的时候也退得明明白白。

第四个“精准”是在群众满意度上要精准。我们聚焦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地开展正风肃纪,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 同时围绕低收入农户对扶贫政策的落实、村镇干部的工作、结对帮扶的成效,不间断地持续开展电话寻访、入户走访、巡查暗访、循环整改,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明显提高。

人民网: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滨海县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在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上有哪些探索性的做法?

孙轶:我们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该兜住的坚决兜住,全面兜好底线,不断织牢三个保障网络,确保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二是该扶的即贫即扶,坚决防止返贫。我们重点瞄准易返贫户,易致贫户,建立动态的监测机制,前移监测关口,强化各类数据的实时比对,及时发现返贫致贫的风险。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及时帮扶机制,对监测出现了风险的对象,我们建立台账资料,一户一册,细化巩固提升的路径,确保来巩固稳定我们脱贫的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及时监测了521户重点对象,为他们落实了比如说提供公益岗位、帮助自主创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兜底保障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第三个方面是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重点是要推进巩固提升工作与全面小康建设,还有我们的乡村振兴有机的衔接,加快推动低收入农户由脱贫向小康跨越。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是推进扶贫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变。也就是说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质态,提升我们扶贫项目的效益,由满足于原来脱贫到致富去转变。第二个是要推进输血式的脱贫向造血式的致富来转变。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上更加鼓励我们的低收入人口自主创业,而且在体制机制上也要给他们更多的帮扶。对村集体的收入,我们也是这样,能够鼓励和支持他们更多的把资产资源盘活,从事更多的村集体创收的项目,不断的提升村集体的收入水平。 第三个转变需要从补齐短板向全面提升转变。如果说我们前一段时间是为了解决最难的问题,去补最突出的短板,那么下一个阶段,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的投入,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去全面的提升我们农村地区各方面的条件,建更好的小学中学,建更好的乡镇卫生院,修更好的道路,让老百姓在农村地区各方面的条件全面得到提升。

人民网:感谢孙书记做客《人民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2020年10月17日07:20
分享到: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