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锋: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统筹资金效益最大化

【查看原图】
朱殿平 王新年

人民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访谈》。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灌云县将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本期访谈我们对话的嘉宾是中共灌云县委书记苏锋。苏书记,欢迎您!

苏锋: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灌云县委书记苏锋。

人民网:2019年底,灌云县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决定性一步。首先想请苏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灌云县脱贫攻坚的总体工作成效。

苏锋:好的。“十三五”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崛起振兴作为我们最紧迫的重大任务,突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全面拉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布局,不仅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而且我们脱贫攻坚上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了9.79万低收入人口和62个省市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实现省重点帮扶县出列,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人民网:应该说,灌云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请问您,灌云县在面对脱贫攻坚这项艰巨性的任务时,都通过哪些特色做法实现了这样的蝶变?

苏锋: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事关全面小康、关系民生福祉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准确把握县情实际,突出“三为主、三统筹、三强化”,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

“三为主”,就是构建“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包保机关单位为主体、镇村干部为主力”的一体化责任体系。我们建立了帮扶责任体系后,全县13个镇街、114个机关单位、92个民营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包括县四套班子领导在内的7709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户结对,实现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措施对低收入户全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全覆盖。

“三统筹”,就是统筹集中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五方挂钩”资金、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金,确保产出效益最大化发挥。“十三五”以来,我们先后共投入财政资金2.32亿元,其它资金4.99亿元,在每个镇街都建立扶贫产业园。我们还帮助低收入人口通过项目分红、务工等获得直接收益大约2700多万元,覆盖所有一般低收入农户。

特别是针对沂河淌片区等扶贫重点区域,我们先后投入资金7.66亿元,实施河道治理、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408个;其中扶贫项目228个,投入资金2亿元。到2019年底,沂河淌片区内建成6万亩绿色小麦生产基地、万亩油菜花种植基地,以及畜禽养殖基地、浅水藕种植基地等。在这个片区内,通过产业化扶贫,片区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三强化”,就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强化财政社保兜底,确保贫困群体多元化受益。一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2019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595公里,同时还改造中低产田19.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土方403.76万立方。我们进行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卫生改厕5.4万户;我们还专门新建伊云湖应急备用水源,铺设农村自来水管网537.91公里,新增饮水安全人口13.53万人,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8%以上。同时,新、扩、改建村社党群服务中心269个,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二是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搭建就业平台,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春风行动”、“企业招聘活动周”“扶贫日”等公共就业活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19年底,全县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脱贫的低收入人口15982人。我们还大力支持有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挖掘自身潜力,自主创业增收脱贫。近年来,共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4.24亿元。

三是强化财政社保兜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另外,我们对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由财政全额兜底,低收入人口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我们还对全县低收入户住房情况进行普查,做到应改尽改,目前全县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我们还逐年提高低保、五保人口保障水平;对于既不符合低保五保条件,又没有增收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纳入救助范围,确保无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人民网: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产业扶贫方面,灌云县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苏锋:好的,我们灌云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自己比较好的工作经验,比如 “岗东模式”。我们在岗东村,针对贫困村庄资源贫乏、路径单一、基础薄弱的现实状况,把村企联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创新之举。岗东村位于灌云县西南方向,是典型的岗岭地区,老百姓之前一直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我们凭借其紧邻县城并具有种植蔬菜传统的优势,创建了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江苏峰之屹食品有限公司、连云港超特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战略投资者,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流转调整土地,变一家一户的分散小农经济为市场化、公司化、基地化、专业化的规模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注册了“岗岭传奇”特色农产品品牌,对接京东商城和其他一些电商平台,成立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馆·灌云馆,自主经营灌云土特产。短短半年时间,在岗东建成了规模蔬菜基地400多亩,用工1000多人次,形成了“一村、一馆、一基地、一品牌、一支部”的村企联建引领产业扶贫一体化格局。通过村企联建,去年岗东村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171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万元增加到了2019年底115万元,当年就达到摘帽脱贫标准;同时,我们还为全村所有70岁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购买了“和谐家园”保险,为低收入农户提供了全方位的脱贫保障。

我们还有一个“川星经验”。川星村通过精准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找准了脱贫攻坚的路径,既拔掉了“穷根”,也实现了可持续的增收。川星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拥有近5000亩六十多年果龄的梨树和桃树,有着比较丰厚的自然禀赋。2016年,我们借助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契机,在川星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过去村民每亩梨树只靠卖梨子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年收入突破2万元,是以前的6倍多,更是超出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发展乡村旅游,还带动周边430多名村民直接就业增收,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

我们还有一个“侍圩样板”。侍圩村在我们灌云县城南侧,紧邻沂河淌,也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理想之地。侍圩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村里专业大户和贫困家庭流转租用土地300多亩,建设以灌云特有豆丹养殖为核心的高效农业生态园,先后带动全村成立1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多亩,建起了6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500亩豆丹文化产业园、300亩150幢日光温室大棚、100亩无花果生产基地和18家农家乐、培养了100多名养殖专业大户,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00多元猛增到12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多万元。在侍圩村还新建了农民文化广场、蔬菜保鲜库等,过去“脏乱差”的侍圩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

人民网: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那在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方面,灌云县还存在哪些短板?

苏锋:应该说,通过“十三五”以来的努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灌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确实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边缘户巩固提升不返贫的压力较大。目前我县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刚刚超过6000元的易返贫户还有794户、2085人。二是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路径相对还是比较单一。目前虽然全县5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都达到18万元以上,但其中有7个村收入仅仅刚刚达到18万元标准线,一旦项目经营发生困难,非常容易滑坡。再加上经济薄弱村的干部大多缺乏项目经营经验,还存在发展路径单一、项目收益偏低的困难。三是我们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较低。像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乡村农路、村庄道路还是90年代建设的,还存在“卡脖子”问题。

人民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您刚刚也谈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上还存在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那接下来,在这方面我们是如何进行部署安排的?

苏锋: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照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我们结合灌云实际情况,将建立脱贫保稳长效机制,这也是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

具体而言,我们瞄准非高标准脱贫户、非贫低收入户两类群体,开展防止返贫工作,建立健全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长效扶贫工作机制。今年省里也制定出台了防止返贫的意见,我们会立足县情实际,及早谋划对接,拿出硬实举措,科学设置防贫预警线、保障线,对低于预警线的农户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实施定向跟踪,确保贫困人口有支撑、能兜底、有人帮。我们还要把低于保障线的农户纳入防贫范围,设立“精准防贫保险”,给予医疗特别救助、教育特别救助、灾害特别救助等帮扶举措,筑牢防贫“保护墙”,确保高质量脱贫,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人民网: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访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苏书记接受人民网专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2020年10月27日09:05
分享到:
(责编:唐璐璐、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