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明写给妹妹李曼的“表情包”家书。
4月20日起,一组由68年前志愿军战士的“表情包”家书组成的海报,出现在宿迁市宿豫区的大街小巷,大家被家书中生动有趣的“表情包”所吸引,更被字里行间流淌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
这位志愿军烈士叫李征明,原名李昕,1930年出生于宿迁县来龙区侍岭乡(现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李圩村,兄妹8人中排行老二。到了部队后自取新名“征明”,以示追求进步。
“入伍前,大哥在上海做学徒,父亲回家也少,二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的榜样。”李征明的妹妹、80岁的李曼说,二哥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一直品学兼优,参军前做过当时区政府的文书。他会画画、会拉胡琴、歌唱得好,顺理成章进入部队文工团。
李征明入伍那一年,李曼读小学二年级,已经认识一些字。“母亲让我负责跟二哥通信,起初我还担心看不懂,但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他都用‘表情包’来代替。”说到自己珍藏的李征明所写的6封家书,李曼充满自豪。6封家书中,有3封是李征明写给她的,其他3封分别是写给父母、二姐和小妹的。
“他给我布置作业,让我每天多学5个生字,托人给我买笔、还承诺要给我做新裙子……”李曼说,每一封家书中,李征明总是反复叮嘱她要多学习,偶尔也会向弟弟妹妹们“撒娇”:希望妹妹多给他回信,收到信后,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宽慰。
“二哥的每一封信都很有趣、也很温柔,等他来信、给他回信,是我那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李曼说。
有时,李征明还会在信里向弟弟妹妹们“炫耀”一番。1953年3月25日,李征明给李曼的信中写道:“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立功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现在我已经戴上祖国人民赠送的勋章了,你看见恐怕也很高兴吧!我还正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
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李征明贴心地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包”。而在写信给父母时,每个字都是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字里行间充满敬重。
1951年3月21日,李征明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有参加革命工作和各种建设上去,参加组织更是重要的。”
在家书中,李征明没有提过前线生活有多艰苦、战斗有多残酷,每次都用一句“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带过去。因此,在弟弟妹妹眼中,战场上的李征明一直是一个勇敢战斗、打仗必胜的大英雄。
“1953年4月3日,我们收到二哥最后一封家书。”李曼回忆,此后两个月,李母张训兰隔三差五就会跑到距家6里路的乡邮政局去问是否有儿子的来信,每次都空手而回。此后没多久,噩耗传来——李征明在前线牺牲,为国捐躯,年仅23岁。
后来,李曼从二哥的战友寄来的信中才了解到二哥在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战争很残酷,距离敌人600米左右,他们要在坑道里和敌人展开冷战。”李曼流着泪说。李征明在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的枪林弹雨中,奋勇抢救伤员,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负伤后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最后,他第二次负伤,终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牺牲。
“慢慢长大后,我才知道二哥这些看上去很有趣味的信,都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写的。”李曼坦言,正因如此,时隔68年后,她仍旧不敢看任何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影视作品,“想看却不敢看,看了就会联想到二哥当时所处的环境。”
“我母亲于1999年去世,享年96岁,临终时嘱咐我们一定要找到二哥的遗体。”李征明的弟弟李智说,多年来,家人多方寻找烈士在朝鲜的安葬地点,至今尚无音信。
20多年前,他们在宿迁凤凰岭烈士陵园纪念碑上找到了李征明的名字。“不管再忙,我们每年都要去这里看看二哥。”李智今年88岁,尽管年轻时也在战场上负过伤、腿脚不便,仍旧每年都坚持让儿孙推着轮椅,一起到烈士陵园缅怀李征明。
李曼为了缅怀二哥,自家专门“出版”了一本纪念李征明的“文集”,更是把李征明当年对自己的教导传承为家风家训,让所有家庭成员铭记李征明的故事和精神。
“援朝志愿争参战,抗美牺牲尽忠诚。颁赠光荣牌反苦,英魂只待梦中逢。”李征明牺牲20周年祭,李征明父亲写下的这首诗,饱含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思念和赞誉。
□ 本报记者 孙旭晖 徐明泽 朱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