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京创新周开幕 创新型城市南京经验被点赞

2021年06月22日07:16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创新标杆,南京城市新定位

观众参观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展区。本报记者 万程鹏 摄

  □ 本报记者 胡明峰 李凯

  6月21日,2021南京创新周开幕,向世界推介创新名城风采。来自多个国家地区的院士大咖,头部企业和投资机构负责人线上、线下汇聚一堂,解读南京创新实践、分享城市创新新理念、探讨共同发展愿景。

  创新型城市“南京经验”被点赞

  开幕式上,科技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徐南平表示,“十三五”期间,78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汇聚了全国77%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75%的研发人员,拥有全国83%的有效发明专利,培育了全国80%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国90%的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南京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有力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实施,树立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标杆。

  持续四年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南京积累不少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科技部对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进行总结,梳理形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南京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坚持“一张创新蓝图绘到底”、形成“大科技”合力,发挥高新区“主阵地”作用,促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科技产业优势,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等。

  在此基础上,科技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制定了支持南京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发挥好南京在科技强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标杆作用。徐南平介绍,这些支持分为三大方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提升紫金山实验室等平台在国家实验室体系中的作用,支持在水生态环保、食品健康等优势领域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锋城市,支持抢占未来产业技术制高点,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打造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南京都市圈创新协同发展和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开放创新合作示范区。

  在宁培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借创新周舞台,南京新发布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科院现场发布4个在宁培育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是国内首个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的信息基础设施试验场,将为信息领域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提升我国信息领域自主可控及自主创新能力。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打造服务全球的开源代码知识图谱和开源软件供应链体系。决策智能与计算创新平台项目,打造具备“可评估、可推演、可解释”优势的新型AI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是全球首套具备开展全尺寸、全工况、大功率储能研究的综合性试验平台。

  一系列科技基础设施的落地,将赋能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去年南京创新周期间,省政府、中科院签约共建麒麟科技城,在南京麒麟科创园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科院,与南京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中科院系”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目前麒麟地区已落户中科院研究所11家,成为除北京中关村以外,全国“中科院系”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除此之外,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现场揭牌。南京还发布了新医药与生命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8大产业链技术“揭榜”攻关计划、城市卫星组网计划,彰显重视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心。

  青年人才成耀眼主角

  南京创新周开幕式上,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卫星载荷与科学团队来到现场,共同开启本届南京创新周。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悟空”号有效载荷副总师郭建华说,在南京感受到的干事创业氛围和前景,是团队最需要的。通过“悟空号”这个千里眼,他们绘制出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这个科学家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5岁。

  南京“十大创业之星”“十佳科技之星”接连公布,这是南京科技界“发现人才、成就人才”的缩影。

  南京大力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给予顶尖人才(团队)500万-1000万元项目资助,标志性顶尖人才(团队)综合资助最高1亿元。近年共吸引3715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新增110多万名就业参保大学生。围绕产业链设立近60只产业基金,总规模逾千亿元。

  “创新犹如种子,南京就是它生长的土壤。”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将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南京担当,当好“园丁”,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创新之花,成就产业森林的根深叶茂。

(责编:张妍、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