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淮安金湖以项目为王 践行“美丽生金”

2021年07月19日15:49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项目为王,金湖践行“美丽生金”

7月14日,金湖荷花节开幕前一天,金湖县举行招商项目推介发布签约仪式,现场签约37个重大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产业契合度高、项目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投资总额146.62亿元;7月15日,荷花节开幕当天,该县又举行重特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278亿元的38个项目集中开工。

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成了金湖县各级干部的工作常态。金湖县委书记贺宝祥告诉记者,践行淮安市委市政府“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金湖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头号工程”,努力突破一批重量级、龙头型优质项目,以项目的数量优势、体量优势、质态优势夯实发展优势,为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赋能。

荷花节当天集中开工的38个重特大项目中,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项目,是金湖近年来重大工业项目招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金湖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该项目体量大,总投资50亿元;前景好,建成后年可形成销售150亿元、纳税8亿元,并带动轴承、密封件、高端铸锻造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产业集群;社会贡献广,建成后可解决6000人就业,加速各类科研机构和尖端人才向金湖集聚。项目从接洽到5月25日正式签约仅用54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1天,创造了“金湖速度”,深深震撼了项目投资方中国传动执行董事胡曰明。他说,这充分体现了金湖县委县政府的诚意、效率、决心和实干精神,坚定了他们扎根金湖发展壮大的决心和信心。

这些项目的签约、开工,是金湖贯彻落实淮安市委市政府“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项目,其招引过程,是金湖践行“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和服务品牌的一个实践样板:发挥党员干部“决定因素”作用,严格落实“项目长”制,推动县四套班子领导、镇街和部门“一把手”始终走在项目建设最前沿,带头招商引资、破解项目难题。

“实实在在抓项目,抓实实在在项目。”金湖坚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产业,访客商、进企业、引项目,不断掀起项目攻坚热潮。4月21日,在南京开全域旅游暨文旅产业、产业招商两场推介会;4月25日,在上海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全域旅游宣传推介会暨“苏心游·游金湖”百万游礼惠上海活动;4月25日,在北京开产业招商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马不停蹄奔赴全国各地,千方百计拜访企业。全域推介、全链招商、全要素保障,释放“美丽生金”新动能,三地招商推介会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达成投资意向230亿元。

4月28日,金湖市民中心广场,该县2021年度首期室外“营商环境面对面”正在进行。围绕“聚焦全县重特大项目攻坚优服务” 主题,8个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50多家企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与互动,现场解答疑难问题32个,真正实现沟通“零距离”、服务“解难题”。

为在重特大项目攻坚上求突破,金湖聚力“第一竞争力”,做实真功、下足苦功、练强内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劲动能。

在全省率先以“五证联发”形式实现“拿地即开工”。投资10亿元的优米新能源(江苏)项目引进后,县行政审批局“拿地即开工”受理专窗全程代办,将29个事项、76份受理材料压缩至6个事项、27份受理材料,实现用地、工程、图审、施工、不动产权证“五证联发”,当天拿证当天开工。企业总经理王冬兵感叹,在多地投资办厂,金湖这样的行政效率还是第一次碰到。

建成即投产。投资2亿元的江苏天创工程机械项目,县行政审批局将原审批验收阶段涉及的规划、消防、排水、竣工备案等4个部门的9个事项、46份受理材料,压缩至3个事项、22份受理材料,验收通过后出具签署准予投产意见,实现“建成即投产”。

金湖县县长万旭东告诉记者,金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清新营商环境、清亲政商关系、清爽政务服务“三清”政府品牌,在服务项目上“不设路障设路标,不设门槛铺地毯”,为项目发展打“强心针”、为企业壮大吃“定心丸”,打造具有金湖特色的“101%”金质营商品牌。截至目前,金湖划转14个部门102大项行政许可事项、35项关联事项,成为江苏划转行政许可事项最全县区;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对企业6个生命阶段的各项改革进行系统谋划,推出9大项21条改革举措,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0.5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审批材料从117件压缩到39件,联合验收审批时限从12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2020年金湖县营商环境评价位列江苏63个县区第15名、淮安市第一;获评“江苏省2020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这是金湖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 通讯员 张宝 李广忠 戴国翠

本报记者 陈海霞 蔡志明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