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南社区:石榴结籽心连心 “四字”聚力促团结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文体活动中心里,身着特色服饰的各族居民载歌载舞;民族百家宴中,百余名少数民族居民欢聚一堂;民族大讲堂上,草根志愿者理论联系实际宣讲民族团结……这些都发生在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社区。作为民族特色社区,惠南社区里居住着27个少数民族的827名少数民族同胞。该社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融”字贯穿、“实”字托底、“互”字守望、“新”字谋篇,不断擦亮“同心”特色品牌。
“融”字贯穿 提升“同心”影响力
近年来,惠南社区在区、街两级支持下,结合现实需求,依托37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搭建了集事务、居务和服务于一体的“少数民族之家”。
据了解,“少数民族之家”成立以来,累计举办大型睦邻活动13场,志愿服务活动163场,服务居民6500人次,努力以全天候、互动式服务让各民族“居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娱乐在一起、守望相助在一起”。
惠南社区用实实在在的“民心团结”营造行动彰显了“同心”品牌影响力。
各族同胞在文艺汇演后合影。惠山区委统战部供图
“实”字托底 根植“同心”服务力
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大多是来无锡的务工人员,为做到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相结合,社区积极推行建立微体系、搭建微平台、探索微课堂的“三微”工作法。
一方面,社区将辖区划分为27个民族服务网格,形成党总支统筹监管、网格长负责反馈的扁平化服务体系,让矛盾纠纷解决不出网格;另一方面,社区依托网格调查摸底,建立少数民族民情档案,针对贫困家庭,定期上门走访慰问;面向贫困优秀学生,积极申请资助,并组织志愿者达成结对帮扶。此外,惠南社区还多方联络,开办技能培训、暑假全托、国学文化等公益课堂。
近年来,社区已提供少数民族窗口服务780余次,慰问走访困难少数民族32次,为4名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申请补助,开设各类课堂300余次。
“互”字守望 体现“同心”生命力
惠南社区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成功打造民心筑梦便民服务圈,推出空巢老人帮扶、留守儿童关爱、就业咨询、公共文明引导等10余项服务项目,先后为辖区19位高龄、残疾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235人次,累计服务486小时;3位少数民族志愿者结对帮扶5位困难学子,捐款1万余元;2位少数民族志愿者连续三年护花助学,共护学子安康路;以民族联络小组为平台,数十名少数民族志愿者为社区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在子女入学、就业就医、大病救助及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少数民族同胞参与民俗活动。惠山区委统战部供图
“新”字谋篇 延伸“同心”向阳力
惠南社区通过组建“红心向阳”领导小组,研究探索“一轴两翼”的新发展格局。一是紧抓“智慧”之轴,全新升级“乐居惠南”微信平台,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民族团结、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宣传和解答2000余条,收获粉丝1万余人,真正发展成“事在网中办”;二是紧抓“品牌”之翼,发挥“红石榴”品牌特色,开设民族绘本馆、民族微课堂、民族特色屋,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打造多元一体的民族特色文化治理新模式;三是紧抓“自治”之翼,结合发展方向引入优质资源,为草根队伍搭台,先后培育19支少数民族文体队伍和青穗国学服务队、博爱惠南服务队等8支草根组织,实行民生保障服务与文化惠民服务并行、社区组织服务与个人志愿服务并行。(谷书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