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创设“3学+”新模式 推动冬训全覆盖
冬训现场。俞新美摄
“竹板敲来声连声,走上台来喜盈盈,要问为啥能开心,六中全会公报鼓人心……”2月9日下午,室外春寒料峭,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锡祥村的村部却暖意融融。当天,锡祥村党员冬训现场,“悦精彩”文艺宣讲志愿队带来了精心编排的快板《全会公报鼓人心》、小品《无事生非》等10个节目,演出期间设置了互动答题环节。“党的先进理论融入文艺节目中,让咱们都能看得懂听得明白,这样的冬训真心喜欢。”锡祥村33组70岁的老党员吴洪昌开心地说。
悦来镇文艺巡演增强冬训实效是海门创新开展冬训工作的一个缩影。立足早动手、全覆盖、强特色、新载体,海门创设“3学+”冬训新模式,系统整合全区领导干部、理论骨干、百姓名嘴500多人,深入基层、走进村居、融入一线,已组织开展冬训理论宣讲800多场,实现了全区5.6万名党员和2700多个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
集中学+示范讲 入脑又入心
1月25日,海门“冬训传薪火 阅两个确立诵赞新程”基层党员冬训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海门街道举行,海门区委党校副校长、青山理论武装工作室负责人顾青山作示范宣讲,为全区理论宣讲骨干送上既“美味”又“营养”的理论大餐。
当天下午,常乐镇“党员冬训·宅上微党课”第一课在颐生村第二宅上党小组展开,海门区委党校高级讲师陈嫣湘受邀到场授课。陈嫣湘以《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为题,用海门本地方言,为在场党员解读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像我们这般年纪的党员普通话说不好,听起来也是一知半解,今年冬训课讲师全程用方言,太亲切了,听着一点儿也不费劲。”颐生村70多岁的老党员陆善彬拍手叫好。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既进得了家门、又入得了人心,海门充分发挥彭怀祖理论名师工作室、青山理论武装工作室、俞兆新“四史”宣讲工作室等学习教育载体的主阵地作用,采用集中学习、集体备课、集中评课、示范宣讲等“流水线”打造模式,分时长、分领域、分重点,形成了包含《探寻红色百年的精神密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进一步增加历史自信》等主题在内的152节课时菜单,供各地冬训选用。
线下学+线上传 出彩又出新
2月8日,在正余镇新和村的冬训党课上,村党总支书记陆进朝带领村委成员、入党积极分子与共建单位成员一同观看视频《榜样6》。随后,大家围绕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发表感言,现场气氛热烈。
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邀请辖区“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精心创作和编排了红色理论原创小品节目,将开设在社区小巷深处的党课搬到冬训大舞台上,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舞台上的党课”。
“红色小喇叭”“党建小场心”……海门组建了覆盖全区298个基层村(居)民委员会的基层理论宣讲队45个,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同时针对节后在外务工党员多、年轻党员学习方式不同等情况,建立冬训“空中课堂”,开展冬训网络直播课,将宣讲材料、宣讲视频通过网络共享,满足在外务工党员和年轻党员的学习需求。
海门港新区浜北村充分利用微信、QQ等载体,通过线上视频等方式,动员广大党员积极使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定期推送最新政策、时政动态、党史故事等内容,定时赛学习积分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党员“冬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据初步统计,冬训开展以来,海门全区各地通过线上开展党员冬训活动100余场,形成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良好学习氛围。
理论学+实践用 提质又增效
“最近生活怎么样,身体还好吗?天冷要注意保暖,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们反映……”1月29日,余东镇八一村党总支书记陆进东召集全体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分组上门入户,给困难群众送上过节礼包和新春祝福。
余东镇全体党员干部下沉村居一线,扎实做好民意征集、帮扶关怀、志愿服务等工作,坚持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冬训实战力,在实践课堂中书写冬训答卷。戴青山村支部接到有群众反映,靠近老运河边的村级道路因缺乏维护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坑洼破损,下雨过后更是积水严重,马上联系维修队。没几天,村里不仅修好了道路,还装上了路灯。“现在出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老百姓都特别有安全感!”戴青山村16组村民陈志荣高兴地说。
海门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医疗保障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结合起来,坚持用服务百姓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来检验党员冬训成效的高质量。采取党员干部挂钩一线,既是创新理论宣讲队也是民生实事工作队的双重身份,注重在党员冬训中推动解决百姓的难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摸排涉及老旧小区整治、村居环境治理、生活配套完善等各类群众诉求2300余件,其中9成以上得到圆满解决。(俞新美 朱佳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