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实践”取成效 江河交汇水域形成信用联合治理新格局
8月18日,镇江海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与大运河两条水系新型安全监管机制“镇江实践”取得初步成效,覆盖长江镇江段、京杭大运河江苏全域的船舶信用联合治理格局正式形成。
从长江北岸的六圩河口到南岸的谏壁河口,大运河和长江有17公里的重叠水域。“这一水域,大小船交叉相会,船舶通行密度高,安全风险巨大,历来是监管的痛点、难点。”镇江海事局副局长张卫星说,海事监管面临监管对象流动性强、监管手段单一、监管主动性不强等难题,这些客观因素迫使需要一种新的监管机制来化解难题。
2020年5月以来,镇江海事局通过与苏北航务管理处、镇江市港航发展中心等5家单位联合开发运行江河交汇水域内河船舶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长江干线与京杭运河交汇水域船舶监管信用互认、执法互助、资源共享。2021年8月,信用联合监管范畴扩大到苏南运河过闸船舶,覆盖到了京杭大运河江苏全域。
据镇江海事局执法督察处二级主办张雁莎介绍,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长江与大运河两条水系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安全监管机制”成效凸显。
凝聚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构建了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实现了海事治理模式由条防块治向共建共治转变。推行“海事+船闸+码头”江河一体化协同共管工作模式,自船舶信用级别互认互通实施以来,镇江海事局对苏北航务管理处认定的四星、五星船舶提供优先安排锚位、污染物接收等服务2540艘次,对认定的一星、二星船舶采取限制措施15艘次。
探索形成新型监管机制镇江实践——全面推行船舶信用承诺制,明确8类13项告知承诺事项,推动辖区55家码头、7268艘船舶签订信用承诺书。创新将船舶信用信息接入锚泊服务、港行调度等信息化系统,并以此对船舶进行分级分类管控。
有力形成重点船舶监管重要抓手——通过信用联合监管平台实时交互船舶失信行为,联合船闸、码头等单位共同对失信船舶实施限制过闸、限制作业等惩戒措施,着力破解了内河小型船舶“管不住、管不细、管不了”的问题。协同苏北航务管理处将原“四方平台”升级为“河口协同指挥平台”,将过闸船舶信用信息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过闸船舶精准感知和分类分色标识,落实差异化奖惩措施,基本实现过闸船舶“全过程不违规不违法”。
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信用联合监管认定的黄名单有 369 起(其中船舶256起,自然人57起,法人56起)。认定的黑名单有3起(其中船舶1起,自然人2起)。
张卫星表示,下一步,镇江海事局将会同苏北航务管理处等单位,在江河交汇水域加快推进船舶分类分级管理,推广应用“船信码”,实现“卡口管进出、一码管全程”。同时,协同推动从省级层面建立信用管理合作机制,构建覆盖全省域内各条水系的联管共治网络,实现“守信者江河畅行、失信者处处受限”的信用管理联合奖惩格局。(曈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