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南通發布貫徹“雙減”政策實施意見

2021年08月28日10:59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通發布貫徹“雙減”政策實施意見

前不久,中辦、國辦公布義務教育“雙減”意見,引發社會強烈期待。新學期開學在即,新政如何落地見效?8月27日,作為全國9個試點地區之一,南通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貫徹“雙減”政策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具體目標和主要任務,重磅推出一攬子落實舉措和保障政策,讓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進一步凸顯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擦亮南通“現代化教育高地、新時代教育之鄉”的金字招牌。

“雙減”三步走,緩解社會教育焦慮

南通市教育局局長郭毅浩介紹說,南通市《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中辦、國辦文件提出的“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目標,分三個時間段作了進一步細化。

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南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行課后服務,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全面禁止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學科類校外培訓﹔開展托管服務試點﹔完成“雙減”工作政策的出台、規范的頒布、協調機制的建立及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重新登記。

一年內,健全、落實具有南通特色的“四精四必”(即作業管理“精選、精練、精批、精講”“有練必躬、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作業規范,作業管理控量提質﹔全面優化學校課后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小學開展工作日“5+2”課后服務、初中提供工作日晚自習服務,積累托管服務試點經驗,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大大壓減。

三年內,南通基礎教育優勢進一步鞏固,區域教育生態進一步和諧,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凸顯,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現代化教育高地、新時代教育之鄉”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課堂教學優質高效,“教足教好、學足學好”走在全國前列﹔學生作業負擔科學合理,“立學課堂”評價體系效應顯著﹔課后服務吸引力強、覆蓋面廣,在全市推廣托管服務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校外培訓全面規范,運行有序,邊界清晰,監管有力﹔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顯著減輕,社會教育焦慮明顯緩解。

壓減作業量,嚴禁給家長布置作業

在南通市制定的《實施意見》中,對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作出較為明確的規定。

“南通每年將新增30所左右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實行校長和名優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長朱全中說,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方面,使教師在課內“教足教好”、學生在課內“學足學好”,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確保義務教育學校課堂教學優良課率90%以上。

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以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及學生自批、互批作業來替代教師批改作業。

教師要指導學生盡量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力爭周一至周五參加課后服務的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參加晚自習服務的初中學生書面作業不帶回家。鼓勵教師面批作業,力爭每天各科作業的面批率20%左右。

推行課后服務,嚴查教師有償補課

在《實施意見》中,南通市進一步明確提升學校課后服務供給品質,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在全市學校實施工作日課后服務制度,引導學生自願參加。小學開展工作日“5+2”(每周5天、每天不少於2小時)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不早於17:30,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有效銜接。初中學校提供工作日晚自習服務,服務時間一般到20:30左右結束。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適當增加拓展學習空間﹔對部分學有困難學生,“點對點”提供輔導。

《實施意見》明確通過合理收取服務性收費、代收費、財政補貼等多元途徑,籌措課后服務保障經費。

《實施意見》明確嚴格在職教師管理。對違規補課、從事有償家教、到培訓機構兼職的在職教師實行“零容忍”, 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直至撤銷教師資格、清除出教師隊伍。

重拳治亂象,嚴管校外培訓機構

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叢生,是此次“雙減”政策整治的重點。南通市《實施意見》重拳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審核登記,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分類審批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全面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督管理,依法查處違規行為,全面查處各類組織或個人違規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類培訓行為。

《實施意見》對學科類培訓機構資金監管也作出明確規定。培訓機構收取培訓費用(包括現金形式收取費用)必須在銀行等第三方機構托管,開設預收費專用賬戶,預收費賬戶與自有資金賬戶分賬管理。預收費納入“雙減”平台資金監管,實行“一課一劃賬”。

揚子晚報記者 郭小川 朱亞運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