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产业主导战脱贫 注重保障防返贫

【查看原图】
朱殿平 王新年 冷金明

人民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访谈》。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直接关系到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基色和成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政治嘱托,淮安区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张笑,和我们分享淮安区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方面的具体实践。张书记您好,欢迎您!

张 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人民网:张书记,说到脱贫工作,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淮安区在产业扶贫方面都有哪些创新做法?

张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多次深入一线考察,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淮安区是传统农业大区,也是全省重点管理的扶贫县区之一。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富民壮村的主抓手、主渠道,着重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全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我们提出了“南水生、北林果、中园艺”的产业规划,也就是利用渠南片区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稻虾共养、芡实等水生植物;北边沿古黄河一线的乡镇,利用废黄河故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间结合紧邻主城区的特点,大力发展蔬菜、水果、园艺等产业。二是坚持典型引路。我们通过培植国家、省、市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和引领周边农户加入到示范基地建设中。第三,是坚持企业推动。我们在全区组建了18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开展“万企联万村”活动,将区内的103家企业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吸引回家乡后,参与到扶贫壮村、攻坚脱贫重大行动中。最后一个,我们坚持统筹使用各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我们通过整合省市扶贫资金,以及区本级和村自筹资金7000多万元,建设了标准化厂房,通过增加固定资产的收益来提高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的个人收入。

人民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去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若干措施》中专门提到,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我们知道,淮安区在前几年也率先设立了扶贫病房等,在健康扶贫上做出了积极探索。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张笑:当前,从基层实际来看,致贫因素占首位的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尤其是“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一战略目标,在淮安区实现“三个率先”做,也就是率先建立了“先诊疗后付费”精准识别系统、率先建立了“扶贫病房”、率先落实住院费用政府托底保障机制。第一,对“先诊疗后付费”人员进行精准识别。从2017年6月25日“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医院均设立了低收入人员就医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就医人员的身份进行精准识别,这一做法大大减少了低收入人口就医诊疗费用垫付。截至目前,全区共为15000多名患者减少诊疗费用800多万元,涉及总诊疗费用7000多万元。二是突出机制创新,改善基本医疗条件。全区11.6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均享有免费电子档案服务、免费年度体检服务、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电子档案建档率100%,使用率达到了90%。同时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扶贫病房”,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对经济薄弱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满足村民健康就医需要。三是采取政策托底,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政府专门出台了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诊疗费用托底政策,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除基本医保、大病救助等费用报销后,自费超过10%的部分由政府财政托底。今年以来,财政共投入了338.9万元,为6289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报销了超10%的部分,政府做到了“应托尽托”。

人民网:从2018年以来,淮安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探索实施了“党建引领、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请问张书记,这项改革着力破解了哪些问题,目前进展如何?

张笑:好的。“党建引领、一点五试”也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塘约经验”的基础上,也就是综合“资金怎么来、用到哪里去、谁来运作、如何监管、达成什么预期效果”等关键问题,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整体谋划的一项综合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说,这也是我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尝试。一是解决了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的问题。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有抓手,为农服务有实力、干部作用发挥有平台,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有效解决了土地经营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通过组建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切实解决了农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问题,也有力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走农业产业特色化发展之路。截至目前, 30个试点村土地流转达到了2.57万亩,应该说在引导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破解了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一改过去集体资产资源一包了之的做法,而是实现资产出租、实体经营增值、农民务工增收等多渠道增收的路径。农民土地流转后,可以拿到租金,资产入股后可以分到股金,本人在园区打工还可以拿到薪金,这样从多方面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先行试点的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89万元,带动低收入户595户,促进就业541人,人均增收4000元。今年,我们在“一点五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升级版,坚持 “党建引领 集成振兴”,把涉农的所有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要素向试点村进行集中,做到了15个镇街全覆盖。

人民网: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是江苏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这方面,淮安区都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张笑: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区委着重从两方面抓起:一是设立防返贫预警机制,在区“阳光扶贫”系统中增设了防返贫预警板块。对年收入处于7740元左右,或者因病支付医疗费用超出6000元的重点人群建立了预警机制,实行全程监测、动态管理、重点帮扶,确保不因病返贫。二是设立防返贫“保障”线。按照省现行规定标准6000元的1.5倍建立防返贫保障线。也就是说,对年均收入低于9000元的,我们一律作为防返贫重点管理对象。今年,在完善政策性救助和社会救助基础上,区财政还拿出700万元资金,按照人均80元标准为临贫易贫人群建立了防返贫保障基金,这样从源头上建立了防返贫的“拦水坝”和“截流闸”。

人民网: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具有特殊意义。接下来,我们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安排?

张笑:2019年在省市委坚强领导下,我区37个经济薄弱村、11.65万建档立卡户顺利摘帽出列。但是客观地讲,我们还面临着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民增收不稳定等众多困难,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蔡丽新书记提出的“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建好周总理家乡”要求,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一是强化组织引导,增强增收实效性。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按照“党建引领,集成振兴”,落实村一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同时通过组织各种专业合作社,“万企联万村”等,使脱贫攻坚回到产业主导、产业支撑这一轨道上来。二是围绕自力更生,增强脱贫的主动性。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低收入户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通过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三是充分发挥阳光平台预警线和保障线的作用。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对接、第一时间重点帮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人民网:感谢张书记做客《人民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张笑: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系列报道: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2020年09月14日07:19
分享到:
(责编:唐璐璐、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