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收官,从12件大事年度答卷看南京这一年

2020年12月14日07:28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从12件大事看南京这一年

杨 茜制图

行至年终,又到岁末交卷时。

在南京“创新名城 美丽古都”的最新版图上,特色鲜明、禀赋各异的12个发展板块竞合跃动,推动这座特大城市不断攀升。

支持各板块每年办好“一件大事”,这是2019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激发板块活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翻阅这12件大事的年度答卷,可以窥见这座城的发展脉动。

5家“换频道”塑造新竞争力

抓住项目“牛鼻子”,项目化推进。“啃”硬骨头,久久为功。追求一流,打造国际国内最靓品牌……如何转好这年度一件大事,南京市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比今年和去年的12件大事,江北新区、玄武区、建邺区、江宁区、高淳区等5个板块的“一件大事”已调整。秦淮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等7个板块的“一件大事”继续推进。记者注意到,换频道的一件大事多为顺利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而继续推进的“一件大事”则或为牵引发展的“牛鼻子”,或是难啃的硬骨头。

高淳区去年的一件大事是“实施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今年则切换到了规划建设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南京综合性大学数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3,但高职院校数量偏少,还没有专门高职院校集聚区,高淳区抓住了这个错位竞争的机遇。

本月下旬,位于主城的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启动搬迁,7000名师生将陆续迁入高淳新校区;今年年底,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所有楼栋完成封顶,计划明年9月开学。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在招引高校入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短短两年时间,已引进五所高校入驻。

高淳高职园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石臼湖,东接开发区,南与城北商务区相连,地铁S9号线及宁高新通道穿园而过。南京高职园党工委书记刘宜军介绍,高职园一期建设计划至2023年,引进高职院校7到8所,在校师生8万人以上。远期至2030年,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园区,各类院校10所以上。“我们不仅要引入本专科院校,还会引入职业培训机构、认证考试机构等,打造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平衡的高职院校集中区,形成职业教育的全生态体系,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认证模式,” 高淳区副区长胡学艺说,“长远的目标是为南京、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职业教育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加快推进“两桥”地区更新改造和梅钢转型发展,这是雨花台区今年接续奋斗的“一件大事”。“两桥”片区指的是雨花台区的“铁心桥—西善桥”地区,这块总面积21.4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虽和主城近在咫尺,但受历史原因及秦淮新河、绕城高速、宁芜铁路多梯次分隔等叠加影响,区内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城市功能缺失,长期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塌陷区”,也是这一区域发展的一大“心病”。

以建设中国城市更新典范、南京绿色智慧谷、雨花城市新中心为目标, “两桥”改造计划正在推进。在现有建成区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一个新城区其难度可想而知, 用“两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高标准的规划编制、大力度的征地拆迁、快推进的基础配套,“两桥”片区更新改造一年一个样。

老城更新久久为功

相比于新城区的人口持续流入,城墙之内似乎在渐渐老去沉寂。但打开百度热力图,新街口一片“红”提醒人们:中心城区魅力仍在!如何唤醒老城、找回城市C位的荣光?老城三区的“一件大事”不约而同地直面这个问题。

1800米长江路,串联着上起六朝下及当代的1800年历史。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图书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文化地标,让这条老城主干道时刻散发出别样的气质。但与扬州东关街、苏州平江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不同,长江路沿线有30余处文旅载体,权属关系复杂,其中只有4家区属单位,其余大多是省属、市属以及民营单位。如何把上级部门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释放乘数效应?玄武需要找到一个坚固的“支点”。

打造长江路文旅集聚区,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玄武区的一件大事。“破冰”之旅,迅速启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多次与省相关部门沟通,为长江路文旅集聚区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挂钩玄武的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定期调度一件大事,帮助玄武整合力量、链接资源。 玄武区联合81家驻区文旅单位,成立文旅产业联盟,文博场馆、景区、市属企业、酒店、旅行社等悉数“入列”。成员单位不论行政级别,围绕共同目标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长江路大IP。

7月,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3家市级文博场馆率先“推倒围墙”,每周五、六延时开放至晚上10点。“十一”黄金周之前,南京图书馆、省美术馆和总统府三家省级单位同步夜间开放,加上周边的夜间集市、光影秀、文娱表演和特色美食,长江路靓起来了。统计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集聚区夜间游客累计超过12万人次。

当前,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进入“下半场”,围绕争创国家首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目标,玄武将进一步有机整合文商旅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多元业态,把核心资源变为优势资本,把人文潜力转为发展动力。“这是中心城区破解空间瓶颈和要素制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说。

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难事。

12月13日,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播报着最新签约率——70%,距离项目正式启动还差27个点。“有人提前一天排队赶着要签约,也有人前后谈了100多次犹豫不决。”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南京首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这里不再大拆大建,政府和居民商量着办,力争众筹“原地”盖新房。

“对于秦淮区,这是一件需要创新理念、统筹规划、久久为功的重要事业。”秦淮区委书记林涛介绍,今年的“一件大事”继续锁定“推进老城保护与更新”,在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全力探索破解老城城市更新问题的“秦淮模式”。老城区里积累“包袱”,也可能是待发掘的“资源”, 完成整治后的慧园里片区,浓浓民国风引得影视剧组频频前来取景,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网红打卡地”、群众反映最好的“石库门”风格民宅片区。小西湖片区“小尺度、渐进式”更新模式成为全国典范,并作为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上报住建部。在八宝前街72号11幢危房整治区,“单体消险、抽户改造”模式快速推进,危房变新房,居民开始拿钥匙装修。

“老城公共空间更新,要采用城市‘针灸’手法,改变以往大拆大建的模式,转向在城市微小的地方进行工程量少、耗资少的更新改造,突出‘小改造、大改变、惠民生’。” 秦淮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要重点推进微路网修补、微绿化建设、微设施添置、微文化提升四类工程,实施一批切实解决居民身边功能性需求项目。提升城市空间的艺术氛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鼓楼区的“一件大事”是继续推进中心片区创新发展和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以科技创新驱动,打造环南大硅巷品牌。以艺术创意驱动,打造环南艺文创品牌。以文化复兴驱动,打造环颐和路民国品牌,每一个品牌都值得期待。

鼓楼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中科紫台机关和科研中枢搬迁为契机,这里将打造成展现中国天文精神的科创孵化示范基地,并持续引入科创产业。盘活南艺后街约3000平方米载体空间,将创建“南艺”文化产业孵化机构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创客之家,引导学校创业团队和工作室入驻。按照城市文化修复领先示范区、民国文化体验集中展示区的发展定位,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将推进保护利用和适度开放。

园区捕获跃升“支点”

身份“归零”、双选竞岗……今年3月27日,一场园区体制改革动员部署会揭开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去行政化”改革帷幕。江宁开发区高新园负责人直言,本次改革意在用市场化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战斗性,拉练出一支充满激情的“野战部队”“狼性部队”。

园区是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推进南京创新名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南京市委、市政府将“一区多园”改革确定为2020年重点支持江宁的一件大事,可谓寄予厚望,并明确由编制、商务、发改等部门指导推进改革工作;区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一区多园”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8个专项工作组,7个园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以国家级江宁开发区为主体,江宁高新区、滨江开发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筹)、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六个省市级园区为分园的管理体制改革,总面积拓展至255.99平方公里。

江宁区在“国家队”的最新排名是第7,此番“抱团突围”目标鲜明:三年为期,力争综合实力、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企业服务等实现大迈步,挺进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5强。

相比于江宁园区的抱团突围,作为新生力量的建邺高新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这里集聚了今年该区新增的7家瞪羚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库里,还有24家企业蓄势待发。它正急于找到自己的“坐标”。

2020年,建邺高新区申报省级高新区作为南京市委支持建邺的“一件大事”,列入了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建邺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组建工作专班加强推进,完成申报规划范围调整、创建总体方案和申报材料编印上报等基础性工作,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级高新区创建实地考察,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有望于年底完成申报工作。

在南京全市15家高新区中,六合高新区成立时间最短。内设机构也最少,只有4个职能部门、20多名人员。园区改革后人员平均年龄34岁。“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大、动力大。”28岁的厉飞是今年初通过竞争上岗的聘用制部门负责人。“去行政化改革后,所有人身份都一样。以前工作是按部就班,现在是想着办法干,每个人都像一把拉满的弓。”厉飞所在部门的4人团队,不是在上门服务企业,就是在加班统计企业数据库。

盘点2020年,厉飞和同事们的收获沉甸甸:新签约落地新型研发机构7家,半年通过市级备案4家,全年有望超两倍完成任务;“新研”孵化和引进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等指标进入全市高新园区中游。

更多的特色园区正成为区委能力的关键力量。

近日,南京国家农创园双塔区域的北塔,提前23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并正式转入二次结构、装饰、幕墙施工阶段。从2018年7月打下第一根桩基,到如今“绿谷方舟”的总体规划设计初具雏形,浦口区将农创园作为全区的“头等大事”。连续两年被列为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浦口区的一件大事。

“上级部门的重视,不仅仅因为南京国家农创园是全国首个、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更在于南京拥有全国领先的农业科技资源,急需解决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浦口区副区长王礼文介绍,目前,农创园已引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价值平台15个,引入赵春江、李德发等近10个院士团队,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

区位竞合寻找新“引爆点”

今年9月份南京市委学习会上提出,“十四五”时期南京城市形成“一核三极”的新布局曝光。“一核”指绕城高速以内的老城区,“三极”分别是江北新区、紫东地区和南部片区。

万众瞩目之下,新兴片区要彰显城市个性和产业标杆,提升发展能级,需要“引爆点”和发展“新引擎”。这三个片区的“一件大事”给出了部分答案。

加快建设中国(南京)智谷,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支持栖霞板块的一件大事。延续这份执着的是,栖霞区今年的第一个举动,立足紫东科创大走廊定位,把312国道栖霞段更名为“智谷大道”,目的就是让大家记住它,让产业标识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智谷人工智能企业总量超过300家,增长25%;1-11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70亿元,同比增长31%,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同比增长21%。新增中智行等3家培育独角兽企业,达科云数据等3家瞪羚企业。”栖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倍漾科技、睿翼科技、的卢汽车、摄星智能、燧坤智能等20余家本土总部型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超30亿元。连续四年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已成为国内三大AI盛会之一。目前,中国(南京)智谷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区域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科研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园面积最大、综合化配套最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全国前三、世界知名。

来到江北新区核心区,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国际健康城,高度密集地聚集着海内外医疗健康创新资源: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国际化名医中心、国际眼科医院……在这片面积仅5.6平方公里的土地,江北新区“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一件大事正从蓝图走进现实。

更为关键的是,透过这些大项目的布局,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推动医疗健康事业与产业齐头并进。江北新区要建设“基因之城”,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此,“建设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这件大事,是江北新区在更高格局上谋发展的必然使命。

今年8月,江北新区管委会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指出,重点推进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中大医院江北新院区、南医大四附院建设,到2025年,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综合性三甲医院集群。力争用5-10年打造各类医疗人才的聚集地、疑难重症诊疗的首选地、高端医疗服务的制高地。

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党工委书记、卫生健康和民政局局长陆小军说,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以建设“高水平”的综合医院、“国际化”的专科医院、“高端化”诊疗中心等8项任务为重点,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康复需求、保健需求。新区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实现辖区居民“小病家门口,大病不过江”的愿景,同时将优质资源逐步辐射周边、辐射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

打造健康中国示范样本,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重点支持溧水的一件大事。经过两年的厚积薄发,溧水不仅已经初步打响了“到溧水就是找健康,要想健康请到溧水”品牌,来自全国的一批优质资源也加速向溧水集聚。牢牢把握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趋势,溧水以开发区临空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晶桥健康产业核心区、白马健康农业示范区三大区域为载体,汇聚资源、创新突破。去年举办健康产业主题招商活动4场,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531亿元。今年3月,总投资达160亿元的宝能国际健康科技城项目签约。

溧水区委、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专职“健康办”,每年制定“健康溧水”建设年度工作要点。一周一例会,一月一调度,三个月一次全面总结,半年一次督查考评,滚动推进各项工作计划。溧水提出,要聚焦八个方面创样本,加快构建全域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健康安全 “六大全域健康体系”,让健康溧水成为“美丽江苏”“美丽古都”的最靓窗口。

“顶层设计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就先行先试;健康城市没有模板套用,我们就探路前行;健康事业没有路径复制,我们就改革创新;健康产业没有足够支撑,我们就全力拼抢。”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说,翻阅两年答卷,我们有韧劲、有追求、有信心,我们也更有梦想,努力做到“健康中国看江苏,健康江苏看溧水”。

南京分社记者联合采写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