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扛起好地方的担当 展现有分量的模样

2021年01月11日07:27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扬州:扛起“好地方”的担当 展现“有分量”的模样

生态美卷—江都水利枢纽。记者蒋文超摄

□ 本报记者 李源 吴琼 实习生 王安琪

“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扬州的肯定,让扬州人民备受鼓舞、深感振奋。

“‘好地方’既是总书记对扬州的充分赞许,也是对扬州的殷切期望。”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面向“十四五”,扬州将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聚焦“强富美高”总目标,继往开来、接续奋斗,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发展好,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

把握机遇叠加

做优“好地方”产业质态

“我们上马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主要为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响应了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在扬州广陵经开区的三元软包动力锂电池项目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进展迅速,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环保标准最高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将促进扬州汽车产业新一轮的迭代创新。

汽车及零部件作为扬州重点培育的“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上汽大众、潍柴亚星、江淮皮卡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整车制造企业,以及亚普汽车部件、耀皮玻璃、李尔汽车等200多家零部件企业,形成集整车到配套、生产到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其中,整车产能达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票销售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扬州聚焦聚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更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如今扬州的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城市发展的‘硬实力’和‘竞争力’,关键就在实体经济、产业项目的突破。”夏心旻表示,当前恰逢“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在扬州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必须勇于开顶风船、打主动战,在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中抢抓机遇,在自身基础条件的改善中创造机遇。

去年,扬州通过系统性谋划,从项目建设到载体建设,围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抓增量,充分发挥1000名“招商大使”的作用,提高项目招引的精准度;抓存量,加大技改力度,5亿元真金白银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抓载体,推动园区“二次创业”,从园区体制改革到激活13000亩闲置土地、加大科创企业的扶持力度、亩均论英雄,力促园区重整雄风。

如今,扬州再次按下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加速键”。一体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技改,全力推动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循环畅通,加快构建以“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突破万亿元大关。

擦亮“三都”名片

丰富“好地方”文化内涵

去年12月21日,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揭牌成立。这个注册资金30亿元、总资产近80亿元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由10余个市级文化集团和文化企业重新组建而成,是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最新举措。

“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桂冠’?怎样才能配得上‘好地方’这份赞誉?文化产业应当成为扬州经济最闪亮的名片。” 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继业说,将利用组建运河文投集团的契机,为“好地方”增添更加丰富、生动的新时代注解。

让古运河重生,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扬州的重大使命。作为“世界运河之都”,扬州已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朋友圈从最初的13个世界城市发展到今天的153个。去年,扬州又一举获得“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两张高含金量城市名片。为进一步擦亮这3张名片,扬州在打造“世界人民向往的扬州”上动足脑筋、开足马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瘦西湖周边,无论哪里建新楼,都要按设计高度“放气球”。置身瘦西湖,视线所及,建筑必须“低头让景”。如此执着保护古城背后,是时刻把“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根本遵循。

近年来,扬州新编了大型历史扬剧《鉴真》、现代淮剧《浪起宝应湖》等一系列文艺精品。此外,通过运河嘉年华、淮扬菜美食节等一系列“运河文化+”活动,同时做大“文化+商旅”“文化+体旅”“文化+康旅”的融合发展文章,让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运河文化在活态传承中熠熠闪光。

坚持“两山”理念

厚植“好地方”生态底色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要求,扬州把推动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为首要任务,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实施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87公里,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休闲空间、体育运动场所,不仅展示了运河的生态之美,还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福利。为兴建运河三湾湿地公园,搬迁了周边的691户居民、89家企业,拆除清理了一批码头和违建,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转变为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夏心旻表示,“扬州将争当运河生态治理修复的示范,争当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示范,争当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更加彰显运河生态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繁荣活力之美。”

作为长江和淮河交汇点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和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水域面积占全市域面积近三分之一。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做好“水”文章。扬州先后投入120亿元启动了“清水活水”城市建设,市区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优于省考核目标,实现了清水润城、活水绕城。为护一江清水北上,扬州坚定不移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环境问题整治,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实施了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三河六岸”景观建设、引江河整治、夹江生态中心等一批先导工程,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完成退渔还湖10.8万亩。

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扬州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等各项部署,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沿江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沿江尾矿库治理“4+1”工程,加快沿江产业“降黑增绿”“腾笼换鸟”“破旧立新”,全市化工企业由605家减少至100家,长江扬州段生态岸线长度达40.4公里,生态岸线占比从2018年的47.5%提升至56.9%,沿江沿湖列入退捕范围的3974名渔民全部上岸。

围绕建设美丽扬州,扬州坚持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3篇文章,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城市美与乡村美相协调,全力打好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六场硬仗”,深入开展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去年,扬州整治城区老旧小区32个,新建美丽宜居村庄121个。

践行嘱托,扬州将继续坚持“两山”理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样板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责编:萧潇、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