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扬一体化:从“写意画”变成“工笔画”

2020年07月06日07:15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宁镇扬一体化,从“写意画”变成“工笔画”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7月4日上午,2020年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一衣带水,往来密切。就在一个月前,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赴南京、扬州学习考察,似乎为这场隆重的“约会”拉开序幕。时隔一个月,宁镇扬三地党政领导齐齐出席,共同谋划和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南京向东,宁镇扬一体化大有可为

从2009年南京、扬州、镇江签订《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算起,宁镇扬的一体化之路已经走过11个年头。

宁镇扬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探索一体化发展的区域之一,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该地区拥有1.7万平方公里面积、1600多万人口,2019年GDP达2.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

经过十年多的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从布局落子到步步深入,正在从“写意画”变成“工笔画”。宁句城际轨道、连镇铁路、南师大中北学院、南大双创园等,一批关系三地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陆续落地;从仙林—宝华、汤山—黄梅到湖熟—郭庄,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加快;宁镇扬统一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宁镇扬旅游“一卡通”、宁镇扬公交“一卡通”,大大方便了三市老百姓。

“南京向东,大有所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认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南京以更高的眼光建设宁镇扬一体化的先行区,尤其要加强南京正在规划建设的紫东地区与镇江、扬州的对接。后疫情时代,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许多产业链、供应链组织的“近域化”转变,一个独立的城市无法实现这个目标,而都市圈成为近域重组的基本单元。宁镇扬三地要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等优势,共同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并进一步延链补链、固链强链。

“南京都市圈的辐射能力强,未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机遇很大。”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新华说,南京都市圈的带动作用,从滁州的发展就可见一斑。安徽2019年GDP数据显示了一匹“黑马”的存在——滁州一跃从2018年的全省第五变成安徽经济第三城。

五大重磅协议签署,一体化全面提速

今年是《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会上签署了5大合作协议:《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框架协议》《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南京市与镇江市跨界水体水质提升合作协议》《宁扬城际共建补充协议》《宁镇扬信用城市联盟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为三地排出一体化“路线图”“任务书”。

《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框架协议》明确,南京和镇江两市将携手打造一个协同创新圈。根据合作协议,G312产业创新走廊,沿交通大通道,西至仙林科教城,东至镇江高新区,北至长江岸线,南至宁镇山脉,长度约50公里,统筹构建“一心、双带”创新发展空间格局。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五大协议中有两个协议都是关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通。宁扬城际轨道交通起于南京市仙林地区,止于扬州火车站,线路全长暂定59.76公里。

《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由南京和扬州两市签署,宁扬决定共同研究论证南京江北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共同成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

《南京市与镇江市跨界水体水质提升合作协议》明确, 2021年年底前,主要跨界水体及重要支流水质达到国家、省、市考核目标,2022年起,相关跨界水体水质稳定达标并逐年改善。

《宁镇扬信用城市联盟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三市的合作内容包括信用信息跨区域共享、信用报告互认共用等内容,共同营造“信用让生活更美好”的良好氛围。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蒯旭光说,会上签署的5个协议,既突出了年度特征,又注重把握长远和根本,这将让三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以更加牢固的“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共同以真抓实干的态度来谋划、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提升宁镇扬区域竞争力,未来如何发力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宁镇扬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把协调发展作为下好宁镇扬‘一盘棋’的制胜要诀,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敬华提出了当前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全面提速、走在前列要着力做好“五件大事”。一要以G312创新走廊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南京仙林大学城、麒麟科创园与镇江高新区、大学城融合连接,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二要以宁扬城际、江北至仪征城际为新通道,扩大半小时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宁镇扬。三要以产业链强链补链为主抓手,推动南京8条重点产业链与镇江、扬州深度对接,形成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错位发展格局,提高产业自主可控和协同发展水平。四要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为发力点,更好运用科技手段保护长江宁镇扬段生态,共同把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到实处。五要以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为新载体,推动三市数据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事’,增强自身实力、彰显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城市的性价比。”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同时进一步办好“我们”的事,主动跨江融合,共同把宁镇扬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夏心旻提出了“三个突出”,即突出互联互通,打造宁镇扬通勤交通圈。具体包括加快跨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突出协同创新,打造宁镇扬产业科创圈。在产业合作方面,目前扬州正在打造“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希望在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互联网、汽车等产业发展方面和南京、镇江开展深度合作。突出共建共享,打造宁镇扬民生幸福圈。

“我们将坚定不移支持南京提升首位度。南京这座‘山峰’隆起得越高,必然会把周边的‘斜坡’拉得越高。”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将全面对接创新名城和“4+4+1”主导产业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辐射和创新溢出,全面拓展宁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携手共赢的良好格局。

马明龙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支持南京都市圈建设,共同打造宁镇扬一体化“示范板块”;坚定不移对接沪宁产业创新带,全力打造G312产业创新走廊;坚定不移融入区域互联互通大格局,全面提升要素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坚定不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许海燕 赵 冉)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