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深化“强富美高”创新实践,高起点部署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为我们建设美丽无锡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城市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无锡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每年全局性“第一会”的主题,加强美丽城乡新家园建设,在保护、治理、修复各领域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优化。去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主要指标好于全太湖,连续12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两年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双达标”城市。下阶段,我们将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聚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的样板城市。
一、打好防治攻坚战。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上半年,我们不断加大攻坚力度,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全省第二;入江支流均达Ⅲ类及以上,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比例同比提升14.5个百分点。下阶段我们将对照目标冲刺发力,对准短板冲锋攻坚,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攻“抓整改”之坚,紧盯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如期整改到位,并持续跟踪问效,确保不反弹反复。攻“补短板”之坚,抓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和长江污染治理“4+1”工程,提高固危废处置能力,确保1233个治气、88个治水、420个治土和259个治太项目实施到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攻“除隐患”之坚,深化环境信访大排查、大化解,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环境隐患摸排整治,不断提升突发生态事件应对能力,及时防范化解各类生态风险。
二、建好绿色防护林。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生态系统综合防护力、自我修复力、发展承载力,在全省率先出台《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修复、露天矿山整治等工程,累计实施太湖沿岸省级重点湿地修复工程28个、面积5.1万亩,累计修复长江生态岸线6.13公里,促进了环境质量的稳步改善。下阶段我们将深化修复治理,进一步守护绿色空间,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绿线、水体保护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和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复现绿色风貌,制定实施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开展太湖清淤筑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行动,推进山体、水体和废弃地修复工程。提升绿色含量,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推进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开展国土绿化、美丽河湖等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广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切实提高绿色指数。
三、织好治理制度网。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环保法规制度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环保工作责任规定,立法施行《生态补偿条例》,打造了环责险“无锡模式”2.0版。下阶段我们将坚持用制度促环境改善,构建“不留死角”的防治制度,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健全涵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污染治理制度,形成截污、治污紧密衔接的全方位防治格局。构建“不留空隙”的责任制度,强化河湖长、断面长、点位长等领导干部责任制,完善政府部门环保责任清单,健全环保CEO、环境污染强责险等制度。构建“不留情面”的监管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等制度,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从严落实对环保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制度和对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的终身追究制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四、把好产业源头关。近年来,我们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五年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作坊)10589家、关停化工企业612家、压减钢铁产能290万吨,均为全省最多;至去年否决和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项目891个。下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深化“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加快清洁生产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公转铁”“公转水”,实现生产、运输各环节零污染、低排放。做强新兴产业,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培育数字、总部、枢纽等新经济,打造高技术、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农业,落实长江“禁捕退捕”任务,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严格畜禽禁养区管理,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绿色高效农机等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走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
五、画好共建同心圆。近年来,我们创新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连续13年开展“环境月”活动,每年环境日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在无锡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去年“锡小鹭”系列公益宣传产品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年度优秀宣传产品。下阶段我们将深化宣传教育,加快形成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广泛发动促共建,围绕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群,融合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依托生态文化展示场馆等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丰富活动促共建,深化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办好“环境月”等品牌活动,开展“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推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多方联动促共建,推广环境圆桌对话模式,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交流机制,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最广泛地集聚全社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