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政府部门当好“客服”“补链强链”企业唱“主角

2020年09月26日17:02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原标题:扬州:政府部门当好“客服”“补链强链”企业唱“主角

扬柴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记 者 生锋 默然 尚东

  实习生 法辉

  干事热情高,秋日胜春朝。

  今年4月2日,全市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攻坚动员大会吹响了抗疫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春天的号角”。回望眼,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之下,扬州始终聚焦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7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制造业重点项目观摩推进会;9月22日,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近200家国内外汽车企业、30多家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大咖”云集扬州……

江淮轻型车车间

  昨天,全市又召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推进大会,重槌击鼓,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坚持以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突出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兴科创名城提供坚强支撑。

  会场上,全市220多家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成为“主角”,他们与各县(市、区)、功能区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一起,聚焦技术改造,共商工业振兴大计。更令他们兴奋的是,多项“真金白银”政策意见的发布,为全市工业企业加快技改助力、鼓劲。

  这次大会有个鲜明的主题——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这是扬州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永恒选项。

  市委书记夏心旻指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产业的兴衰与成败,更关系着扬州发展的未来与希望。

  “高规格组织召开工业企业技改大会,充分体现了扬州对工业企业技改的重视,以及补链、稳链、强链的决心。”省工信厅副厅长戚玉松说,近年来,扬州工业企业技改总体势头不错,“十三五”以来,工业投资年增12.9%,技改投资年增16.5%,位于全省前列。

  随着这次大会的召开,扬州工业“巨轮”在“双循环”驱动下劈波斩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大树发新枝”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以质量优化总量”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从0到1的“育新苗”,那么,技术改造就是从1到n的“大树发新枝”。

  数据为证:在工业经济交出一份喜人成绩单的背后,是一条工业技改投入的“上扬线”。

  近三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幅达16.5%,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02项、总投资362亿元;全市技改项目占项目总数的46.6%,技改项目已成为重大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累计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类技改项目56个,55%集中在汽车、机械、电力装备、石化等主导产业,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刚刚闭幕的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某种程度上讲,是扬州工业企业技改的成果展示“窗口”。

  看整车——海沃制造出随车起重运输车,重量只有国内同类竞品的2/3,向产业链下游专用车整车市场大举进发;上汽大众仪征工厂即将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集通华瞄准“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推出全新轻量化自卸半挂车、法规版混凝土搅拌车等;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即将推出兼具越野车与皮卡性能的电动皮卡……

  看汽车零部件——扬州瑞斯乐公司制造的微通道扁管,应用在电动车上,成为特斯拉“小伙伴”;亚普股份展出轻量化电池壳,比传统金属电池壳减重50%以上,强度是传统金属壳材料的4-5倍,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扬州保来得科技研发出三缸发动机平衡轴减振齿轮,有效解决了发动机抖动的问题,填补了国内三缸发动机平衡轴系统的空白……

上汽大众仪征工厂

  放眼扬州工业企业,展会上的新品仅是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补链强链的一个缩影。

  近三年,一批优质技改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州恒润重工投资65亿元新上高强度优钢技改项目,采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制造水平在行业内领先。亚威股份投资近2亿元,打造了“硬+软+云+集成+咨询”五位一体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

  扬大经济学教授吴进红介绍,一个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为产业集群“群主”、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集群规模化、集约化、链式化的高质量发展。

  以上汽大众仪征工厂为例,建设了国内领先的冲压车间和自动化智能化车身车间,实现每54秒生产1辆汽车,还形成了整车及零部件“1+100”的产业格局,带动16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整个产业集群开票销售近千亿元。

  此外,今年我市实施的晶澳3GW光伏组件、李尔汽车电子模块、荣德5GW光伏组件等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人才”为主要特征的重大技改项目,对我市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最为突出的标志,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

  市工信局局长王正年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下,企业技改意识普遍增强,技改积极性不断提升,支撑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了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有力提升。

  近三年,全市年均新增工业机器人300台以上,智能装备累计保有量突破5000台,创成省智能工厂3家、省示范智能车间47家,分别列省第3位、6位。宝胜电气、亚威机床等3家企业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专项;扬柴、中集通华依托智能工厂技改项目,今年以来实现销售同比增加9.5亿元和3.2亿元。

“全球最高海缆交联立塔”项目生产的首根45千米大长度光电复合海缆 庄文斌 摄

  从“新地标”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铸就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推进大会?如何通过这次大会认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

  不妨从市开发区一处工业新地标讲起——一座高达201.68米的海缆交联立塔在城市南部崛起,蔚为壮观。这是中航宝胜海洋工程电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球最高海缆交联立塔。

  20多年前,宝胜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竖起了108米高的高压交联电缆立塔,铸就了扬州第一个百亿企业;如今,宝胜建起了全球最高的海缆交联立塔,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底电缆研发生产基地。

  这生动诠释了技术改造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内在需要。

  从企业成长的路径看,只有围绕优势产品扩能、装备工艺升级、两化融合发展、节能环保改造,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企业才能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昨天的大会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扬力、扬柴和牧羊这些常青树企业至今依旧保持勃勃生机,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们始终扭住技改创新不放松,通过一次又一次技改实现了企业的凤凰涅槃。

  再从产业发展的规律看,技术改造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7月份,全市制造业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上,一个高频词——“323+1”多次出现在市委书记夏心旻的讲话中。“3”: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微电子及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纺织和服装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3”: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食品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航空产业集群。

  熟悉扬州工业经济的人都知道,“323+1”可不是一道数学题,它是一道关乎扬州城市发展的美“数”题!“323+1”中的每一个数字,代表扬州正在培育、壮大的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扬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靠扬州上下用心用力培育“工业树”“产业林”。

  就扬州而言,凡是处在行业中高端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一年技术改造投入的增长一般是同行业的两到三倍,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8%-10%。

  没有技术改造投入的长期积累,产业迈向中高端就是一句空话。这次大会提出,要打一场企业技术改造的整体仗,把我市产业链建强建壮,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内生性,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大会同时明晰了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的路线图、作战图——

  坚持项目建设是硬核力量,突出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精品化、链群化主攻方向,支持广大企业抓紧实施一批、跟踪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形成压茬推进、批次开工、滚动实施技改项目的良好态势。

  聚焦两化融合,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聚焦科技创新,实施一批高端化提升项目;聚焦循环集约,实施一批绿色化转型项目;聚焦品牌塑造,实施一批精品化培育项目;聚焦自主可控,实施一批链群化建设项目……

  当前,海外疫情蔓延,对我国产业链供需两端形成一定的冲击,加上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部分领域甚至有“断裂”的风险。“这也正是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加快做大做强做优的窗口期。”市发改委主任黄为民认为,技术改造是应对经济下行、加快补链强链的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扬州的制造企业要想化危为机、转危为安,首先要通过技改“强身健体”,依靠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补短板、锻长板,在技术、产品上领先,使自己足够强大起来。

  以攻克“卡脖子”技术为目标,一批重点企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为全市工业企业作出示范——

  今年以来,潍柴动力扬柴公司凭借投入4亿多元新建的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二号工厂”,1-8月共完成发动机产销17万余台,销售收入超30亿元,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公司董事长春辉说,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我们才能在行业新一轮洗牌与整合中抢得发展先机。

  奥特瑞汽车电子与江苏大学、澳门大学合作研发商用车新型悬架系统,通过采用往橡胶中灌注空气的方法,不但可提升安全性能,还可大幅降低成本,正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通过技术改造,稳链条运转、补足关键点、强大产业链,畅通企业“生命线”,扬州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进而打好转危为机主动战,赢得发展主动权。

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展览会现场 董辉 庄文斌 摄

  从一个细节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政策“一竿子插到底”

  昨天的会场,一个细节让很多企业家感到暖心与振奋:他们被安排坐在中间第一排,而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分坐两边。

  如此安排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对企业家的尊重,更是持之以恒推进企业技改的诚意和决心。市委书记夏心旻对企业家们说:推进技术改造,企业是主体、是主角,让大家坐到前排,就是要面对面交流,使政策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企业。

  让政策一竿子插到底,说到了企业家们的心坎里。昨天,大会发布了《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排定了2020年-2021年全市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计划。从设立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到加速现行技改政策按上限标准补助到位,从市县联动合力扶持工业企业技改,到加强技改项目融资支持……条条真金白银,件件都是干货。

  两个“历史突破”就是最好的说明:第一个是首次以市政府文件形式设立市级技改专项资金;第二个是从去年实际补助企业技改资金8400万元到今年起每年设立不低于2亿元专项预算。

  门槛更低了,补助更多了。维扬开发区一负责人说,从今年10月起,市级技改补助投资门槛将从800万元降到500万元,补助比例从5%提高到最高10%。“这意味着不仅将有更多企业享受政策,而且享受的资金补贴更多。”

  覆盖更广了,精度更高了。各地将设立技改专项,县(市、区)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年,功能区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年,对投资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技改联动补助,用真金白银实现了技改项目补助全口径、全覆盖。而且,将紧扣“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锻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的产业链精准引导、持久发力。

  “政府的扶持精准给力,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扬杰电子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没有近三年累计8亿多元的技改创新投入,企业就不可能实现20多亿元、同比翻番的销售收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政策出台对企业而言是机遇,扬杰将主动对接,利用好政策。”

  “前几天心中羡慕,现在信心满怀。”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组织了70多位企业家赴常州考察企业技改。当地通过持续大力度支持技改,培养了一批“独角兽”企业,这让很多扬州企业家既感慨又羡慕。他们没想到,回扬没几天,市委、市政府就出台重磅政策,把大家的“羡慕嫉妒恨”,变成了“满怀信心干”。  

  “年初就想更换一批设备,但疫情让企业运转困难,只好作罢。”看着新出台的政策,邗江一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自己的企业技改投入1元钱,销售额就能增长2.63元,利润就能增长0.16元。现在,新出台的一揽子贴补措施,终于让自己下定了企业更换设备提档升级的决心。

  “今天的技改投入就是明天的先进产能。”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冷志斌说,这几年,亚威之所以能在发展中逆势飘红,就是因为先后投资近两亿元推进企业智能制造升级。“现在,有了更加给力的政策,亚威将进一步紧盯技术前沿,不断提高先进装备、先进技术、高新产品比重,抢占发展‘风口’。”

  企业发展信心足,政府服务添动力。昨天,围绕推进扶持企业技改,各地、各部门现场表态承诺:一定当好企业的“客服”,让政策从纸上落到企业发展中,暖在企业家的心坎上。

  “只要符合条件,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以最大的力度保障企业技改项目实施。”市工信局局长王正年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政策,并排定了2020年-2021年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工信部门将按照部署,全力服务和推进。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前瞻研究,立足扬州工业发展基础,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就未来一个时期全市先进制造业体系建构、产业链补链强链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等作出系统规划和布局。

  “财政再困难,也要把技改资金补足、补到位。”市财政局局长朱柏兴说,确保技改资金足量到位,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对广大企业的承诺。财政部门将严格按照要求,不论是国家、省里的政策,还是市县两级的政策,该给企业的都全部给企业。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强技改项目融资支持,我们将按照要求,全力推进金融支持工业企业技改工作,不断优化重点技改企业融资服务。”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行长何敏说,中心支行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供给总量、确保供需有效对接、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技改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这既是一次交流会、助力会,更是一次鼓劲会、加油会。”大家说,这场大会鼓足了扬州工业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信心,更吹响了全市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链强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

(责编:朱殿平、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