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是第 15个非遗日,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遗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6月12日上午,南京江北新区长芦街道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为主题,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管理处处长吴涓、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顾苏宁和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长芦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利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举措”进行了深度交流。
南京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长芦”地名的记载,古时长芦地区,商铺、酒肆鳞次栉比,长芦崇福禅寺及千年古银杏见证了长芦的历史变迁,“玉带”的传说更增添了新的色彩。长芦街道注重挖掘民间文化,拥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3个,区级非遗项目十余个,被誉为江苏省非遗“富矿区”。这里除了有以“达摩传说“为代表的文化故事和以”留左大鼓“为代表的传统技艺,还有草编、扎塑、板鸭制作等传统工艺。历史上多名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佳作,其中以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王安石的《长芦寺》等最为出名。
然而,随着江北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面积征地拆迁,居民异地安置,加上传承队伍老龄化严重,长芦的非遗传承使命变得艰巨。
座谈会上,据长芦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长芦街道在加强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街道每年拿出近五十万元,对辖区内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给予扶持。通过市场开发运作,将非遗转化为现代文化品牌,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留左吹打乐”是本地区的民间特色文化,其第六代传承人曾先文,自七十年代起着手恢复“留左吹打乐”的大曲——“留左大鼓”,经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该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演出1000多场,观众达数百万,深受各级政府、招商洽谈会、艺术节,以及影视机构的欢迎,2016年还应邀出访欧洲多国。长芦板鸭、盐水鸭制作工艺在2014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板鸭工艺人成立板鸭公司,将非遗产品产业化运作。
此外,近年来,长芦街道还结合人文情怀,开发非遗旅游化生存模式,同时让非遗传承走进校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自2018年开始,街道先后将“留左大鼓”“长芦龙灯”“湾北小马灯”引进校园,成立了三支少儿表演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磨练,少儿团队多次参加区、街道、学校的展演,加强了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的熏陶和培养。
长芦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向荣表示,目前,街道正在规划设计建设留左大鼓非遗基地、方巷民俗村和沙洲桥渡口湿地公园,非遗传承基地的打造将使得长芦的非遗有根可寻,异地安置的长芦人的乡愁有处安放。
据悉,6月13日,长芦街道将在芦韵棠风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举办非遗展演活动,现场将能观看到留左大鼓、湾北小马灯等非遗传统技艺,还能体验到“民俗手工艺刺绣”和“长芦板鸭”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