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12月9日电 (马晓波)在12月7日召开的南京市栖霞区消除劣Ⅴ类水体工作验收会上,南京市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对栖霞全域水体消劣工作进行了验收,经查看现场、检查台账,结合前期水体抽查抽测结果,会议原则通过栖霞区全域基本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工作,这也意味着栖霞区在主城区率先完成劣Ⅴ类水体销号。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东部,南依钟山,北临长江,区内水域面积约106.21平方公里(合10621公顷),占总面积28.24%。境内主要由便民河、七乡河、九乡河等8条通江河道和八卦洲“两竖一横”的跃起进河、双柳河、小江河构成的圩内水网。
“根据全市统筹安排,栖霞区于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18年底全域消除黑臭河道;2019年末已完成全域97%水体销号验收。” 栖霞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栖霞区科学系统地开展水环境建设,深入推进河长制,长效保障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环境。在治理规划上,集中力量主攻建成区,再从城市扩展到城郊,先解决河道黑臭,再实施水质提升;在治理思路上,既考虑到河道行洪排涝,也结合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进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在治理方法上,以“拆、截、清、修、引、测、管”七个环节为抓手,实行水陆同治、标本兼治;在项目争取上,紧搭全市水环境治理快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做到能治尽治、提标提档。
全面落实河长制是栖霞区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提升水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栖霞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9个街道所有河湖的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实现了29条区级河道、50条街级河道(含1座水库)、371条村社级河道河长制全覆盖,共设立区级河长22人、街级河长81人、村社级河长238人,并拓展小微水体管理责任体系,编制了《栖霞区小微水体名录》,确保全区每一个水体都纳入河长制的管理范围,推动河长制管理由重要水体向小微水体的延伸,建立健全了小微水体的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