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接到群眾舉報,在揚州江都部分地區沿河造船企業露天粗放生產,缺乏環保手續,生產廢水直排入河。隨后,暗訪組立即前往現場進行調查。
江蘇台記者鄭凌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揚州市江都區的福威船廠,廠區內有5、6艘的船正在進行建造,雖然現場由於下雨沒有在進行施工,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很多之前遺留下的廢沙和廢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排進入旁邊的鹽邵河。”
這家企業主要從事船舶的建造和維修工作,按照相關規定,企業進行電焊、噴漆等操作時需要在密閉空間進行,並對氣體進行收集處理,但在現場看不到任何環保設施。同時,大量的油漆、廢機油等露天隨意堆放,下雨后直接流入附近河流。
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說:“噴漆、除鏽這塊都是無組織排放,生活污水這塊也是沒有經過污水處理設施直接排入河水,對水體造成一定影響。”
暗訪組隨即找到該企業負責人了解情況,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在整個江都非常常見,這些小企業無法負擔環保設施的投資也無法獲得環評手續。
揚州市江都區福威船廠負責人路福兵說:“這麼多廠一家都沒法處理。廠棚這個也實現不了,這個多少投資啊。”
暗訪組了解到,江都區有近40家內河小船廠,主要分布在鹽邵河、戚墅河沿岸,大都沒有立項、環保和航道審批手續,隻有1家有部分土地証,均無堤防佔用手續。內河小船廠經濟社會效益低下,資源集約利用評價均為D類。同時,普遍存在露天噴漆噴砂作業,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存在較大隱患。
【時空短評:補齊環保短板 打造特色船舶產業】
江都地處長江、淮河、大運河交匯處,造船業發達,但在此次暗訪中發現江都區內河小船廠普遍存在大量安全、環保問題,老牌"產業反而成為了落后產能。各地各部門要在相關行業和地區開展全面排查,內河沿線安全環保隱患大的、手續不全的、環保設施不達標的船舶修造企業要積極落實整改,關停並轉,真正形成綠色環保的船舶產業。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凌 楊帆 周雷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