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響水“3·21”事故是一起長期違法貯存危險廢物導致自燃進而引發爆炸的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為防患於未然,江蘇各有關部門共同“主動向前一步”,從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處置全過程入手打造新管理模式,消除監管舊盲區。截至6月中旬,全省累計檢查企業3.7萬廠(次),共排查出環境隱患31739個,已完成整治16051個,發現安全隱患線索6760個,依法關閉取締企業4家,停產整頓企業3家。
各自向前一步,
織密交接環節監管網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就“3·21”事故提出的7條教訓中指出,“雖然江蘇省、市、縣政府已在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職責中明確了危險廢物監督管理職責,但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部門仍按自己理解各管一段,沒有主動向前延伸一步,存在監管漏洞。”調查報告提出8條事故防范建議,其中一條就是“強化危險廢物監管”。
除了工作主動延伸需要加強,執法實踐中還存在不法企業對生態環境和應急管理部門兩頭惡意隱瞞危險化學品性質,以逃避監管的情況。從執法流程上看,危險廢物原有管理模式也需改進完善。無錫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華文明結合執法實踐舉例說,“環保部門有時也會向我們移交危廢企業的安全隱患線索,但一方面我們需要再次去現場核實,另一方面,環保移交也有一個過程。因此,安全隱患從發現到最后整改閉環時間跨度會很長。”同時,不能統籌兼顧的監管,會出現諸如環保設施僅考慮達標排放,沒有兼顧設施本身安全性的問題,也會導致事故發生。
因此,“3·21”事故調查報告建議,應急管理和生態環境部門要建立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各項工作。針對原有制度設計不適應監管現實之處,省生態環境廳和應急管理廳各自“主動向前一步”,提出兩部門共同探索建立項目源頭審批、危險廢物監管、環境治理設施監管、聯合執法以及聯合會商等5項工作制度。“現在兩部門各向前走了一步,定期會商,聯合審查、監管、執法,溝通渠道更加暢通,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能將一些以往不容易發現的安全隱患從源頭扼殺。”省安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聯合檢查執法,
共掃“門前雪”
省安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上述一系列機制的出台有利於形成安全環保工作合力,把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推向縱深,“在機制設計層面為基層實踐打下重要基礎。”
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中,部門間聯動頻頻。如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了《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發現的安全問題線索移送辦法》,明確對企業污染防治中的17種安全風險進行移送。專項整治以來,全省生態環境部門共向應急、住建等部門移送安全隱患線索4579個,促進了一批安全隱患問題的解決。
部門聯動機制的形成,還為基層實踐奠定了重要基礎。不久前,由無錫市應急管理局和生態環境局組建的聯合檢查組來到該市添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公司安全生產和環保方面問題進行執法檢查。公司總經理錢駿說,此前兩部門是分別前來檢查,但存在問題交叉的情況,“做了環保的整改方案,往往會忽視安全方面的問題﹔做了安全方面的整改方案呢,可能又會忽視一些環保方面的問題。聯合執法檢查我們比較歡迎,整改意見比較系統,便於我們綜合落實。”
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曉棟坦言,生態環境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在廢棄危化品等危險廢物監管領域確實一直存在“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情況,這既是職責所限,也與專業特長有關,“環保的要求主要是防止污染環境,但不同的物質在一起,會帶來什麼樣的安全隱患,我們實際上是不太了解的。所以需要安全部門一起介入、聯動把控。”
如今都“跨前一步”,新的共同監管模式正在無錫進行深入探索。“最關鍵的是形成了工作協同機制。”華文明介紹,協同機制下,生態環境、應急管理部門加強對危廢收集、貯存、處置等環節的安全環保聯合審查、聯合檢查,“危廢處置企業需要取得生態環境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証。現在,我們安全監管部門提前介入,通過現場檢查企業,向生態環境部門出具安全意見,作為企業領取許可証的前提條件。相當於在企業生產經營之前,又加上了一套‘安全閥’。”
源頭減量,
管控危廢安全風險
防控危廢安全風險,除在聯合執法一端發力,還可從減量化、資源化入手,提高危廢處理處置能力和地區安全環境管理水平。
溧陽市應急和環境部門通過“減存量、控風險”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化工園區、化工企業、危化品單位等可能存在的違規堆存、隨意傾倒、私自填埋、銷售危險廢物等問題。在推進重大危險源自動化控制過程中,當地鼓勵企業採取改進工藝、清潔生產等安全環保措施,減少危廢產生量。近3年,全市累計關停化工企業82家,整治提升22家,化工產業危險系數全面降低。
關停的化工企業往往還存有廢棄危化品。2019年,溧陽市生態環境部門制定全市危廢重點源削減任務,並依托危險廢物處置單位主動對接企業,做好處置服務指導,協助企業跨省、跨市處置。目前,轄區內企業危險廢物庫存量大幅下降。
溧陽本地的危廢集中處置能力也有了長足進步。溧陽建立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利用轄區內水泥企業有利資源,加強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減少企業治廢成本。目前正在運行的溧陽中材環保有限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項目,被核准處置“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18大類危險廢物,設計年處置量達2.7萬噸。設計年處置量達6萬噸的溧陽市前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項目也即將投入運行。“兩個項目的建設完成,有力提升了全市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和危險廢物資源回收再利用效率。”溧陽市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史小鋒說。
源頭管控,還在於對設施設備的安全和環保標准的統籌兼顧。在蘇淮高新區,安監、生態環境兩部門對已投產的49戶企業中共84套環保處置設施中的39套進行了安全風險評估。另外,安監部門還提前介入、同步參與,與生態環境部門共同對企業環保設施設計安全性進行論証、提出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的可行性建議,使企業投產后環保能達標、安全也達標。“安全環保從本質上講是統一的,安全隱患與環境問題往往是伴生的。”蘇淮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周守琴說,這就需要園區各部門齊心合力,全力打造綠色安全的高質量化工園區。(陳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