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劍指違法違規小作坊黑窩點 已排查170萬家企業

2020年07月15日06:56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嚴防死灰復燃 違規“小化工”整治全覆蓋

  自5月19日我省部署開展違法違規“小化工”百日專項整治行動以來,截至7月10日全省已排查170萬家企業,發現違法違規“小化工”823家,45人被刑拘。接下來,整治范圍將繼續拓展,劍指所有“小”字頭違法違規小企業、小作坊、黑窩點。

  四個徹底,逾半違法違規“小化工”完成整治

  今年上半年,我省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實現“雙下降”,各行業領域和各地也普遍達成“雙下降”。但省安委會分析上半年事故發現,對違法違規“小化工”事故應予高度重視,特別是連雲港贛榆、南京高淳、鎮江丹陽等地接連發生多起“小化工”企業惡意規避監管、違法違規生產導致的事故,產生較大社會影響。

  我省部署開展此次百日專項整治行動,經過50多天努力,截至7月10日,全省共排查企業、小作坊、黑窩點1700238家,發現違法違規“小化工”823家。在此期間,進行一遍遍過細篩查。以揚州市為例,當地已進行四輪排查:第一輪村(社區)、網格全面“過篩”,第二輪鄉鎮(街道、開發園區)對照市場監管、工信、應急和供電部門所提供清單進行核查,第三輪縣(市、區)、管委會對上報“小化工”邊核查邊整治,第四輪5個市級專項排查工作組對上報結果進行交叉互查。截至7月8日,該市共組織22萬余人次,排查8.5萬家企業、小作坊、黑窩點,發現違法違規“小化工”69家。

  各地圍繞排查成果進行了強力整治。省安委辦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廳長陳忠偉介紹,已完成整治440家,佔總數的53%﹔已立案查處130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33家,刑事拘留45人,沒收非法所得696萬元。

  “我們將對所有問題進行編號,建立‘一案一檔’,逐個對賬銷號﹔對排查出來的違法違規‘小化工’堅決實施‘四個徹底’整治,嚴防死灰復燃、異地轉移。”陳忠偉說。

  借鑒經驗,“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綜合排查

  兩個月不到就已排查超過170萬家企業,意味著平均每天要排查3萬多家企業,怎樣確保排查到位?記者獲悉,我省這項工作中借鑒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優勢再次得到發揮。

  整治中,南京市通過大數據綜合研判,分析危化品車輛運輸異常數據和軌跡獲得線索,成功破獲了江北新區鑫升化工、江寧區展和化玻、棲霞區長營化工、浦口區立業氣體等多起非法儲存、經營危化品案件。南京市常務副市長楊學鵬介紹,南京應急管理依托“181”信息化平台這一“得力助手”,實現工信、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多部門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在130萬工商數據基礎上新增14萬化工或疑似化工市場主體數據,並綜合使用動力電用戶相關數據,為智能篩查比對和重點排查提供了支撐。

  5月19日部署此次專項整治后,5月21日全省政法系統安全生產專題部署會就要求將整治工作納入網格化常態工作內容。揚州市江都區將全部排查對象納入1101個基層社會化治理網格,每個網格排查人員不少於3人,累計發動15.3萬人次全面“過篩”55575家企業(作坊、個體戶)。江都區常務副區長姜熔介紹,當地力圖做到疑似對象家家到、戶戶訪,嚴防隱患單位“化妝出鏡”。

  “政法部門發揮網格化聯動機制優勢,將全市1萬余個綜治網格全面融入整治行動。”蘇州市常務副市長王翔介紹,當地警方依托“治綜系統”“智慧危管”實時比對預警,移交問題線索﹔行政審批部門提供5萬余家行業為“化工產品制造”或冠名“化工”“生物”“科技”“新材料”的市場主體名單﹔供電部門提供26萬家動力電用戶清單,推送4483家谷電量是峰電量5倍且容量小於315千伏安的用電異常用戶,方便“按圖索驥、定點突擊”。

  化工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業門類,網格員可能因不具備專業知識而發現不了。曾是“化工之鄉”的宜興,近年來已關停大量化工生產企業,少數落后產能“改頭換面”隱藏,排查整治中就面臨如何快速甄別的問題。當地與上海化工研究所合作,聘請技術專家現場抽樣比對,利用快速檢測儀等先進技術裝備當場出具鑒定結果。宜興市常務副市長何曉進介紹,僅7月7日以來,當地就甄別了12家危化品純票據經營單位,共發現8家疑似存在非法儲存、銷售危化品的行為,大大提高了執法檢查效率。在南京,基層網格員還可通過圖文或視頻實時在線咨詢值班專家,進行快速辨識、精准認定。“截至目前,我們已組織專家106人次,開展在線指導3100余次,確保專項整治行動及時、專業和精准。”楊學鵬說。

  拓展深挖,“下半場”整治排查范圍還將擴大

  整治時間過半,按照省安委會部署,“下半場”將實現排查整治全覆蓋,進一步拓展整治范圍和成果。

  前一階段,宿遷在整治中發現違法違規“小化工”經常藏身於出租廠房,出租方視而不見甚至包庇縱容等現象較為突出。當地在全省率先出台辦法,重點突出閑置廠房、廢棄養殖場、廠中廠等隱蔽場所排查,深入開展查有無生產設備、有無堆放化工原料、有無私拉亂接電線或水管“翻牆三查”。省安委會強調,不僅要查地處農村、郊區的隱蔽場所,對城鎮民宅和違規租賃企業廠房等更隱蔽的場所也要保持敏感嗅覺,排查必須覆蓋所有鄉鎮街道、所有村和社區。陳忠偉表示,將把存在違法違規“小化工”行為的業主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公開曝光、強化震懾。

  接下來,整治排查范圍還將擴大。前一階段,鎮江市根據本地實際,將本質安全水平低、分布散、現場亂的“小鑄造”“小釀造”“小電鍍”等一起排查、同步治理,共查出1109家相關違法違規企業。借鑒相關經驗,省安委會要求將整治范圍從“小化工”進一步拓展,根據本地產業特點,將涉嫌違法經營、存在安全隱患的“小散亂污”企業全部納入整治。

  面對整治高壓態勢,一些違法違規主體為“避風頭”暫時“蟄伏”。省安委會分析,相對於正在生產運營的,這些主體安全環保風險更大,且整治過程中還有發生次生事故的風險。汲取前段時間有關案例教訓,省安委會要求對所有列入取締、關閉、退出和轉遷名單的化工企業及園區逐一開展排查,督促企業徹底清理危險廢物。

  要從根子上防止死灰復燃,還需斬斷灰色產業鏈。南京市在專項整治查處案件基礎上深挖數據、擴線反查,核查上下游單位116家,對有關企業和負責人依法從嚴追究刑事責任。接下來,我省將在徹底清理違法違規企業生產原材料和產品時倒查物料來源,順藤摸瓜,查清是否存在隱蔽的危化品原料灰色交易鏈。“如果上下游企業在省內其他地區,要把企業名單通報屬地及上級政府,相關地區要立即核實並實施查處。”省安委辦有關負責人強調。

      本報記者 陳月飛

(責編:馬曉波、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