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降雨時斷時續。在位於長江南京段的幕燕濱江風光帶,人們在五馬渡碼頭觀看長江水位。 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7月19日電 題:長江南京段水位時隔24小時再創歷史極值 太湖石臼湖水位高企
記者 朱曉穎 泱波 鐘升 孫權 申冉
“南京站19日最高潮位10.31米。”19日上午江蘇省水利廳通報。這使得長江南京段水位在時隔24小時后再度刷新歷史極值。
據通報,19日7時,長江干流大通流量7.56萬立方米每秒,高水位、大流量繼續維持。太湖水位4.71米。石臼湖水位12.85米。長江南京段、太湖、石臼湖維持洪水紅色預警。江蘇省長江、太湖地區維持防汛Ⅱ級應急響應。南京市維持全市防汛Ⅰ級應急響應。
人們在五馬渡碼頭觀看長江水位。 朱曉穎 攝
在南京潮水位站外,黑色大理石紀念碑上刻著“一九五四年八月十七日測記最高潮水位十點二二米(吳淞基面)”。這個記錄在2020年7月18日被打破。疊加了暴雨、農歷天文轉潮、長江大流量來水的壓力,長江南京潮水位在18日晨達到了10.26米的歷史極值。經過間歇性暴雨,這個極值於19日被推上10.31米的歷史新高。
中新網記者在長江南京段的幕燕濱江風光帶看到,長江水位幾乎與五馬渡碼頭平台齊平。碼頭邊堆放著防汛沙袋,游輪碼頭大門緊鎖。降雨時斷時續,江水已漫過並不斷沖刷著地勢更低的親水步道。沿途設置著街道、社區防汛點,人員緊張值守。
江畔,臨港口的鋼制走廊被淹沒在江中。工作人員從四個角度將小船固定在岸邊,小心翼翼地從這座“小船+木板”的臨時通道上走過。巡邏人員表示,港口、漁政、海事、交通執法等部門一直保持著24小時值班狀態。
在位於長江南京段的幕燕濱江風光帶,江水已漫過並不斷沖刷著地勢較低的親水步道。 朱曉穎 攝
南京海事局指揮中心內忙碌異常。該中心主任朱慶智告訴記者,海事部門正實時跟蹤重點水域重點船舶,確保進江海船航行安全﹔禁止船舶貼岸航行、近岸拋錨,防止影響長江堤壩安全。
與長江支流連通的石臼湖位於江蘇、安徽交界處,距南京市中心約80公裡。19日上午,中新網記者驅車趕到石臼湖周邊、南京溧水和鳳鎮張家社區諸家村時,正值狂風暴雨,湖心波濤洶涌。由於水位上漲,村庄周邊小部分道路被淹,湖邊一些低矮的平房被淹,水位到了平房窗戶的位置。從航拍能夠看到,石臼湖周邊絕大部分的民房安然無恙。石臼湖大橋上,車輛正常行駛。
19日在太湖蘇州、無錫段,梅雨“中場休息”,當地迎來難得的晴天。太湖湖面平靜,水位高企。記者沿湖而行看到,一些市民趁周日放晴趕到湖邊“看海”。湖邊拉起警戒線,工作人員在巡視中提醒“不要越線”。除岸邊低窪處的棧道被淹外,市民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連日來,記者在南京臨江多地採訪發現,民眾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井然,市民出行、車輛交通與平日無二。
今年60多歲的王女士在南京江邊居住了幾十年。得知當天長江南京段水位再創歷史新高,便和家人來到江邊查看。她向記者展示了她多年來拍攝的標志性的“江豚觀賞地”水位,“直觀就能看出今年水位比往年都高”。她回憶,過去防汛時,居民挨家挨戶都要出人巡堤查險、輪流值班。現在,防汛設施越來越好,人們的安全感也越來越高。
“江蘇發生了洪水,卻沒有發生大的災情和險情,主要得益於工程基礎好、抗御措施強。”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勁鬆向記者介紹,江蘇基本建成了防洪擋潮、除澇、調水、灌溉、降漬的水利工程體系,已形成水利工程固定資產2000多億元。
太湖湖面平靜,水位高企。 孫權 攝
當前,江蘇省淮河水系洪澤湖及下游保護區總體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准,沂沭泗水系中下游地區主要防洪保護區鞏固50年一遇防洪標准﹔長江干流總體達到可以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標准﹔太湖流域達到抗御1954年型洪水標准。
此外,張勁鬆表示,江蘇防汛組織有力有序,會商、預警、調度、排險等環環相扣。
據統計,入梅以來至18日,江蘇累計投入巡查50.65萬人次﹔累計投入或前置塊石2.54萬噸、土工布43.42萬平方米、防汛袋430.13萬隻、各類搶險設備5570台套的防汛搶險物資﹔累計投入抗洪搶險人員10.19萬人(搶險人員3.22萬人,前置后備人員6.96萬人),其中包括省消防救援總隊1950名指戰員、中國安能常州分公司200名搶險骨干力量。
“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在長江上游形成。已達常年梅雨期雨量的2.27倍、列1951年以來歷史第三位的江蘇梅雨期仍未宣告結束。長江下游防汛工作持續嚴陣以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