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青海東西部扶貧協作:做足“真”字文章 攜手同奔小康

2020年07月20日09:07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做足“真”字文章 攜手同奔小康

自2016年起,素有“魚米之鄉、富裕之地、雄厚之力”稱譽的江蘇省,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決勝脫貧攻堅的號召,對口幫扶相對貧困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突出一個“真”字,續寫出一篇新時代江蘇於脫貧攻堅中激蕩人心的青海篇章。

江蘇堅持精准扶貧,聚焦受援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的薄弱環節,堅持“輸血”與“造血”、當前與長遠、扶貧與扶志扶智、對口支援與雙向協作、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助力受援地區攻克脫貧攻堅最后堡壘。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認為,“江蘇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高度重視對口幫扶工作,在工作中突出一個‘真’字——既真心實意,更真抓實干,還投入真金白銀。”近年來,江蘇省本級投入幫扶資金累計達11.1億元。

自黨中央明確蘇青兩省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后,江蘇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蘇青兩省有關脫貧攻堅與對口幫扶相關會議要求,帶著感情和責任,全力聚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強化使命擔當,狠抓責任落實,與對口幫扶的青海一道,組織實施了一批促發展、補短板、強弱項的幫扶項目,辦成了一批暖人心、順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實事。

在平均3000米的海拔、冬季氣溫-20℃的10%可開發土地上艱辛幫扶,展現了江蘇對口幫扶青海干部人才奮發有為、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21.6%的幫扶資金增幅、246項幫扶項目落地,見証了江蘇對口幫扶西寧、海東兩市9縣脫貧摘帽的喜人成就。2019年,江蘇對口幫扶青海的100個項目,平均金額達300萬元,惠及貧困家庭近2.8萬戶72400多人。

江蘇積極探索特色幫扶的路徑,2019年共安排了2.32億元用於實施“兩不愁三保障”補短板項目,佔江蘇省級幫扶資金總額的69%。

投入3245萬元幫扶資金,在西寧市大通等三縣實施20處人畜飲水維修改造、農灌渠建設工程及水廠項目,項目建成后幫助解決1161戶建檔立卡戶、3592人的飲用水問題;投入490萬元幫扶資金在湟源縣7所中小學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投入106萬元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兩所學校建成遠程互動教學錄播室,實現了與南京優質教學資源的直接對接,324名在校貧困學生直接受益;投入630萬元在大通、湟中建設村級衛生室29所,實現了群眾小病不出村﹔投入110萬元在大通建成遠程會診系統,為大通縣及雨花台區兩地7對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搭建遠程醫療體系,實現了與江蘇優質醫療資源的直接對接,有效解決了大通當地醫療力量不足、醫療技術不高和群眾看病成本高的問題;投入資金4370萬元實施了大通縣窎溝片區等10個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其中大通縣邊麻溝村被農業農村部評定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東至溝村則被推選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特色村庄”,有效帶動了4179名建檔立卡人口脫貧增收。僅湟中區去年的省外游客中,江蘇游客佔比30%以上,旅游收入26億元。

在海東,2019年超過85%的幫扶資金集中投到樂都、民和、化隆和互助等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的4縣區。投入3356萬元修改擴建海東市330個有貧困人口的村級衛生室,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投入3467萬元實施了128個村的飲水安全項目,保障1.67萬名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利用4877萬元實施了141個村級道路維修“補短板”項目﹔利用0.43億元實施了貧困殘疾人幫扶、人才交流、勞務協作、助醫助學等41個非產業項目﹔利用0.75億元實施了鄉村旅游、特色種養、中藥材加工等27個產業發展項目,直接或間接受益農村貧困人口約5.3萬人﹔利用511萬元在樂都、平安、民和、互助和化隆等5縣區實施農村殘疾貧困群眾無障礙改造項目,幫助801戶殘疾家庭解決“日常出行”的困難﹔利用1070萬元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23所學校實施了補短板工作;投入102萬元資助257名貧困大學生﹔投入550萬元交流提升優秀教育人才1740名。

期間,江蘇、青海兩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進行了4次互訪交流,並於2018年7月簽署了圍繞人才、干部、產業、勞務協作等內容的“1+2+10”對口合作協議,協作資金累計超過8億元(不含2020年),重點圍繞產業、“兩不愁三保障”補短板實施項目248個,絕大部分項目已經實施到位並產生收益。截至2019年底,江蘇啟動組團式支醫支教支農人才向西寧、海東兩市9縣選派337人次,輸入到江蘇的勞務用工累計1000人,新引進江蘇企業落戶近30家。

南京工作組目前已確定將江蘇省統籌的1.26億元資金用於西寧市三縣19個扶貧項目,涉及中藏藥材、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以及鄉村飲水、道路基礎設施改造和貧困村易地搬遷等。4月初,工作組會同西寧市發改、扶貧等相關部門到三縣實地查看項目落實情況,並要求三縣聯絡員主動配合當地政府抓緊完善各項程序,確保項目早開工、早見效。

江蘇進一步加大對海東幫扶力度,落實幫扶資金2.79億元,比“原規劃”協議資金6677萬元多出2.1億元,資金投向在保証“勞務就業”“消費扶貧”“殘疾人幫扶”“防返貧”等國家考核重點工作的基礎上,突出全面保障農村道路交通、人蓄飲水、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的“補針點睛”鞏固提升項目需求,突出產業扶貧,特別注重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的培育發展。無錫工作組按照鞏固提升與特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殘疾人幫扶等類別向各縣區分解,主要用於平安區洪水泉養殖小區項目、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蔬菜基地、青繡產業總部基地等項目。按照“原規劃”項目資金6677萬元,如數分配各縣區,用於青繡、民族服飾生產車間等扶貧車間打造項目、鄉村旅游項目、農牧扶貧產業項目。其中包括補齊樂都區七裡店易地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項目缺口資金3300萬元、省扶貧局聯點平安區項目等。

截至目前,共對接江蘇省企業15家,已落實江蘇月星集團“青年巷城銘座月星環球廣場”、佐竹機械(蘇州)有限公司“青藏高原特色農產品黑青稞深加工項目”2項,總投資約16.5億元。與南京中敬醫藥科技研究所對接“大精酸提純項目”、與南京金陵金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接“苦瓜杞菊片產業化項目”、與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接“上新庄智慧物流示范園”、與蘇寧電器集團對接“新千國際廣場D片區項目”等9個項目有初步合作意向。同時,組織西寧龍頭企業、經銷大戶與南京開展產銷合作,幫助銷售西寧特色農產品,進一步促進消費扶貧。今年以來,大通縣青海牧佳農畜產品有限公司收購青海地區牛羊肉670余噸銷往東部地區,其中收購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牦牛肉218噸、價值1200余萬元﹔青海海沃商貿有限公司和江蘇多家單位開展消費扶貧合作,今年前5個月向江蘇地區銷售94萬余元的大通農特產品。湟中區借助蘇寧易購線上湟中館、實訓店和在南京開設的名優特產實體店等平台,通過以購代捐方式,帶動棲霞區政府食堂、高新區等單位和企業採購湟中名優農副產品,借助湟中名優產品南京實體店銷售湟中農特產品,疫情期間累計實現銷售額150萬元。湟源縣充分發揮六合電子商務優勢,拓展了消費扶貧新模式。利用六合區茉莉六合、“多彩竹鎮”電子商務平台,銷售湟源縣牛羊肉、陳醋、青稞酒、皮鏽等優質產品。通過在南京建設的農產品銷售門店,將湟源優質的牛羊肉銷售到南京地區,帶動湟源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據初步統計,目前已向南京銷售牛羊肉近價值20萬元。

無錫工作組通過推進招商引資、農業協作、消費扶貧等舉措,強化兩地產業合作,促進無錫海東兩市融合發展。無錫振發集團2017年9月起在互助縣班彥新村投資的光伏扶貧電站,於2018年5月16日正式接入國網光伏雲網2.0平台,安裝跟蹤式光伏板30套、豬圈空地光伏板安裝49套、農戶屋頂光伏板安裝114套,年發電量可達300萬度,給農戶年分紅28.5萬元,戶均增收2500元,預計可運行20年。列入無錫市對口幫扶海東市“十三五”扶貧協作規劃進行重點支持的土族盤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性開發,採用“公司+農戶+貧困戶+基地+能人+市場”的發展方式,在東溝鄉、五十鎮、丹麻鎮、南門峽鎮4個鄉鎮建立了5個盤繡產業扶貧車間,盤繡手工制品遠銷韓國、日本、新西蘭等國家,輻射帶動全縣12個村200余戶群眾增收,直接帶動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20000元左右。今年,江蘇施宇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大對順華甜葉菊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和甜葉菊採購力度,在將“輸血”扶貧改為“造血”扶貧上作了大膽探索。探索“機械化+農業”的扶貧模式,無錫悅田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與禾韻種養植專業合作社為提高海東設施蔬菜種植的質量、效率、收益,全面拓展合作范圍,就“海東市設施蔬菜機械化種植技術創新與集成”簽署合作協議,捐贈農用機械價值約20萬元。促進海東特色產業發展,今年,青海劍星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建設中藥材加工車間,購置中藥材清洗、切割等加工設備。另外,無錫金芝隆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海東分公司已在民和基地完成17個大棚靈芝種植。

強化就業扶貧的社會化探索,無錫嘉澤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已在七裡店、洪水坪、徐家合三地挂牌成立分公司,並協助海東成立青海省首家集中安置區公共就業服務站。錫山區通過高原特產店、伊麥佳等銷售渠道,累計完成消費扶貧298.1萬元,其中在錫山開設的化隆農產品直營店春節期間銷售額突破200萬元。無錫四海一家公司“鮮吉多”與循化縣駝鈴公司“艾慕薩”品牌合作,已銷售60多萬元。依托青海阿牛哥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幫助招募無錫地區區域代理,協調對接機關、企業食堂等集團訂單,已完成消費扶貧金額近90萬元。在互助精准實施了一批鄉村旅游幫扶項目,新打造的南門峽磨爾溝景點和五十鎮班彥村景點幫扶投建了“智慧露營基地”、“班彥滑索”等游樂項目,僅今年端午假日期間就接待游客9.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95萬元。加強直播帶貨,與無錫電視台“扯扯老空” 頻道建立緊密合作,通過“騰訊微視”“看點直播”平台,在極大提升辣醬、干拌面、牛羊肉、黑枸杞、盤繡、八眉豬肉、洋芋七彩粉條等一批青藏高原特色農產品在無錫的知名度、美譽度。在新吳區開設了無錫第一家青海時尚體驗餐廳 “清之韻”線下體驗旗艦店,進一步拓寬了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年銷售額過百萬元。不斷推進拉面扶貧,無錫積極幫助解決因疫情影響的拉面店度過難關,全面推動拉面進機關食堂、國有企業食堂,拉面已經成為海東在無錫的靚麗名片。截至目前,在無錫市的海東籍拉面經營戶達428家,其中化隆縣396家、民和縣20家、循化縣12家,務工人員達1700多人。在無錫海東拉面店的年營業額達1.76億元,從業人員人均年工資性收入達5萬元以上。

加強教育和醫療衛生幫扶,無錫市38所學校與海東市47所學校、無錫市13家醫院與海東市9家醫院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並開展了遠程教育、遠程診療、消費扶貧等有效的幫扶工作。依托交流人才打造了“化隆縣血液透析室”等4個重點醫療科室,積極協調無錫市放射學會支援民和縣區域影像診斷中心建設,中心建成后,將是青海省第一家縣級區域影像診斷中心。圍繞青海醫療的實際情況,惠山區援青醫師儲偉與海東醫生一起編撰《磁共振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醫學專著一本,該書將成為青海的影像學醫生解決高原實際醫療問題的有力工具。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南京、無錫工作組分別制定了《2020年西寧南京扶貧勞務協作計劃》《東西部扶貧協作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無錫就業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確目標、分解任務,提出工作要求,強化工作責任,建立工作進展情況月報告制度,加強監督和督促,推動工作落實。今年以來,舉辦了1場線上網絡專場招聘會,在攔隆口鎮舉辦了1場線下“東西部勞務扶貧協作專場招聘會”,兩場招聘會共收集35家南京企業提供的350個崗位信息。截止目前已組織778名貧困勞動力到江蘇就業,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3988人,3531人赴青海省外其他地區就業。

認真貫徹國家、省關於“攜手奔小康”的有關要求,江蘇在縣際結對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擴大鄉鎮村結對范圍攜手奔小康,結對的兩省黨政機構、醫療、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超過100個。無錫工作組協調組織無錫市31個街道幫扶海東市39個鄉鎮、26個村幫扶海東市27個貧困村、12家企業幫扶海東市13個貧困村、10家社會組織幫扶海東市10個鄉鎮或村,已實現海東市25個省級深度貧困鄉鎮結對幫扶全覆蓋。南京工作組根據年度工作計劃,繼續加強兩市各結對區(縣)、街道(鄉鎮)交流和對接。截至目前,已到位計劃外結對幫扶資金585萬元,落實“棲霞勵志獎學金”26萬元,共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學生615名。按“扶貧先扶志、產業促脫貧”的思路,繼續利用棲霞區捐贈的協作資金設立創業、脫貧致富專項獎金,評選了第四屆棲霞·湟中杯“扶貧創業明星”“脫貧致富明星”,對湟中區各鄉鎮評選出的20名“脫貧致富明星”“扶貧創業明星”進行表彰,給予每人1.5萬元的獎勵。

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對江蘇對口幫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西寧市湟中區甘河工業園內加緊建設的總投資100多億元、完全符合環保要求的中復神鷹碳纖維工廠,正是江蘇堅決拒絕污染企業落戶青海高原的典型例証。

助力青海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廣大援青干部堅守初心使命,忍受著高原反應對身體造成的種種不適和遠離家人、親人的思念之情接續工作。無錫首批13名援青干部中,有12人患了高血壓﹔有人因為高原反應出現腦梗,有人因為缺氧倒在了開會現場,有人拋開年邁病重的父親,將家庭子女的生活重任交給自己的愛人……他們堅持弘揚江蘇干部優良的工作作風,15名同志2019年被青海省委、省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如今,脫貧攻堅戰進入決戰戰勝階段,青海全省脫貧摘帽,對江蘇的對口幫扶工作也提出新的課題。“青海全省脫貧摘帽,不是我們工作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實現兩省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攜手進入高水平小康社會,是我們不渝的初心。”江蘇援青干部人才堅定說。 江蘇對口幫扶支援青海,凝結的深厚幫扶情誼永續傳承。 (撰稿/何冰 張永春 王鵬)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