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在夏季“最熱”之際,全市初三學生即將迎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中考。如何在酷熱的天氣下卸下負擔,輕裝上陣迎考?心理科專家和中醫專家提醒考生家長,要幫助孩子防范雙重“炙烤”之下的“身心中暑”,不但要助其調節生活作息、合理飲食,以及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家長自己還要注意避免陷入焦慮,傳遞焦慮。記者請來心理精神科和中醫科專家為考生和家長減壓支招。
考生錦囊
過分緊張不妨大哭一場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很多應屆考生的學習節奏有所影響,臨近考試,不少人出現了考試焦慮的症狀。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教授表示,考生產生焦慮情緒是正常的,適度焦慮對考試有益。不過,當考試焦慮已經影響到生活和學習時,考生要學會自我調節,有效地減輕焦慮。
李艷推薦了一些備考時自我調節的方法。
情緒宣泄:寫日記、向家人朋友傾訴,或者哭一場,讓焦慮情緒得到釋放。
正念放鬆:通過深慢呼吸,讓自己慢慢進入放鬆狀態﹔然后,進入冥想,將精神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想法上。
充足的睡眠:安排規律的作息,調整出一個適合於自己“白天考試狀態最好的”生物鐘。
注意飲食營養:安排好一日三餐,適當攝入高蛋白、維生素等。
適度鍛煉:適度身體鍛煉能夠幫助考生減輕焦慮感,產生愉悅感,保持活力。
家長錦囊
保持平常心別過度關注孩子
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二級咨詢師劉歡歡提醒說,考生家長在助考的過程中,也要避免三個常見的心態和行為誤區:過度期待,過度關心,過度干預。如果家長嘴上對孩子說“放輕鬆,沒關系”,其實內心卻很緊張,緊張的家庭氛圍就會被孩子感受到。“故作輕鬆”隻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情緒,家長必須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調整自己的認知。
有的家長過度關注考試,所有行為圍繞考試、圍繞孩子進行,說話壓低聲音、取消任何娛樂,甚至請假回家專職照顧孩子起居飲食……這樣的過度關注也會變成無形的壓力。
在做好基本保障的基礎上,家長應保持平常心,正常安排自己的生活,父母和孩子都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建立安靜、平和協調的家庭氛圍。家長也不要過度干預孩子的正常學習和放鬆休息的方式,要尊重孩子,以協商的形式進行適度引導。
吃對一日三餐 不必多吃補品
中考在即,許多家長會為孩子購買額外的補腦營養品,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醫科主任梁東輝教授提醒,與其花時間金錢研究補品,不如保証一日三餐的營養均衡。
一日三餐如何“吃”出好成績?梁東輝教授建議,早餐不宜吃得太急,否則會影響消化。晨起約半小時后進食早餐,早餐也不適宜進食冰涼的食物。
梁東輝教授說,午餐建議八分飽,補充優質蛋白質,如肉類、魚類、雞蛋,搭配蔬菜和瓜果。
靚湯推薦:玉米山藥排骨湯
材料:排骨500克,玉米1條,胡蘿卜1條,山藥150克,生姜適量。
做法:將小排骨洗淨,汆水,然后連同姜片一塊放入水鍋,等水燒開后轉小火煲45分鐘,再加入胡蘿卜和玉米,繼續煲10分鐘,之后再加入山藥煲5分鐘,最后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可滋陰潤燥,提高身體免疫力。
梁東輝教授說,晚餐建議相對簡單一些,以容易消化、清淡又有營養為原則。注重葷素搭配,有主食,建議多吃低脂肪食物,如肉、蛋和魚類。此外,晚餐不能吃得太晚,可在睡前半小時適當添加少量夜宵,如糖水。
此外,中醫專家還介紹,在中醫經絡保健中,頭部為諸陽之會,百會、四神聰等是醒腦開竅的重要穴位。如果記不住穴位,也可用梳子梳頭的方法來替代:從頭頂中央作為起點,呈放射狀分別向頭角、太陽穴、耳上發際、耳后發際方向梳。此外,也可用指叩,雙手彎曲,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垂直叩擊頭皮,方向與要求與梳法一致。每日在緊張的學習中抽5-10分鐘做一做,有助於緩解腦部疲勞,舒緩壓力,保持思維迅捷。
什麼最減壓?
媽媽煲的湯!
盛夏炎炎,考生本就身體燥熱,遇上備考緊張、睡眠不足,更易出現倦怠、上火等症狀。針對不同症狀,中醫專家推薦了不同的湯水進行飲食調節。
陰虛火旺——鮮百合燉鮑魚湯
一人份食材:新鮮大鮑魚(連殼一起)一隻、蘭州鮮百合一顆。
烹飪方式:隔水燉。
功效:滋陰養腦,營養均衡,口味清淡,對用眼過度、眼睛干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非常適合備考學子。每周2次。
痰濕困倦——紫蘇煲鯽魚湯
食材:新鮮紫蘇、鯽魚。
烹飪方式:煲湯。
功效:健脾化濕,醒脾醒神,提高學習效率。
鎮靜安神——甘麥大棗百合湯
食材:甘草10克、浮小麥30克、大棗15克、百合30克。
烹飪方式:將甘草與浮小麥用湯袋包好再放入鍋中,加入大棗和百合,用小火燉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浮小麥與甘草去除,大棗和百合可與湯一同食用。(周潔瑩 伍曉丹 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