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探路”高中教改:南師附中等入選示范校

2020年07月24日06:5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高中教改,江蘇這樣當“探路先鋒”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和示范校建設工作的通知》,我省無錫市和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入選示范區、示范校。

本輪啟動建設的示范區、示范校,被視為高中教育改革的探路先鋒。這些區域和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關鍵領域有哪些探索和突破?將為全省高中教育帶來哪些影響?

建設優質課程,培育學生個性

培養什麼樣的高中生?無錫當地的高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不僅僅學習成績好,更要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真正的核心素養高。”無錫市教育局局長唐加俊表示,無錫各高中以“立德樹人”為方向,實施“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全面開展課程改革,“截至目前,全省共評選出12個課程基地建設示范學校,無錫就佔了其中三分之一。”

注重勞動教育和藝術教育,注重技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是近年來無錫“課改”的主要方向和亮點領域。譬如,無錫市第一中學“文化自信·江南文脈”課程去年獲批全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項目,該校校長陳曦說,學校以此為抓手,全面整合人文類資源,讓學生在江南文化的浸潤下,深入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形成文化自信。

“國家級示范校,就是要率先將國家課程方案落實在學校課表上、教育模式上,為全國各學校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說,該校通過“課程基地”建設,讓每位學生都有意識地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每個孩子選修課表都不一樣,為了提供更豐富、更多元的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校先后建設了‘人文’‘想像·創造’等6個課程基地,開發了30多門課,學生每周有4節必修選修課程,呈現出以課程基地變革高中教育的‘新樣態’。”

“接下來我們將加大投入,以區域聯動的形式進一步推進課改。”唐加俊表示,入選國家級示范區后,無錫將積極研發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標准,建構市域各類課程體系,形成普通高中“教學新樣態”,為全國課改“投石問路”。

輔導生涯規劃,確立發展方向

“新高考”背景下,加強對高中學生的發展指導,補上生涯規劃教育這一課,成為社會的共同呼吁。記者注意到,幾所示范校都格外注重學生的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將學習由外部壓力轉變為內部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轉升學目標為人生目標。”唐江澎告訴記者,近年來學校開展職業體驗課,在校內設置了30多個職業體驗崗位,居委會主任、博物館講解員、舞台燈光師、音響師、體育裁判員……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和體悟不同職業特點,幫助孩子主動地去選擇、規劃想要的人生。

“我們確立了以發展性輔導為主的心理輔導模式,規劃設計了高中生生涯規劃輔導課程。”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校長史品南說,這一課程引領學生深入探索自己的情緒、意志力、性格、氣質、興趣、價值觀,了解相關職業及其對人的素質要求,由此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並能有計劃地完成自己學業的階段目標,同時注重綜合素質,尤其是相關職業所需心理素質、職業能力的主動養成。

每年6月初,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二學生便會離家遠行,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上天入地”“走家串坊”,深入社會、體驗生活、調查研究。這是該校堅持了20多年的校本德育課程——“天地有大美”社會實踐課程。“該項課程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在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學以致用的同時,為學生的生涯規劃奠定基礎。”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軍認為,生涯教育要追求課程的高品質和融通性,加上生涯規劃講座、演講比賽、職業體驗、模擬面試等,讓學生形成成長規劃意識。

協同推進機制,破解發展瓶頸

在不少教育專家看來,此輪示范區、示范校建設將為我省高中教育發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機遇。而我省高中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工程——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去年啟動以來,共有20所普通高中被確定為首批建設立項學校。

“江蘇較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整體發展水平領先全國。經過長期實踐,涌現出一批高品質發展的普通高中,在全國形成很大影響。”省基礎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副校長馬維林告訴記者,但長期積累的困擾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等問題依然突出,如普通高中教育應試傾向依然嚴重,以分數和升學為主要價值取向,課題教學轉型乏力,師生負擔過重。從社會評價看,社會仍然以高考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標准,科學的學校發展質量評價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學校發展的自主權需要得到有效落實。

今后,以示范區為基地探索區域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整體發展的機制將不斷形成。馬維林說,新課程標准實施、新教材的使用是所有高中都面臨的挑戰,區域推進、協同發展的高中教育發展機制將逐漸形成,“以示范校帶動加大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步伐將明顯加快。示范校要明確自身的責任,要帶動全省普通高中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真正落實國家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的教育思想。為此,有必要建立3(示范校)+20(高品質示范高中)+X(全省所有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協同推進機制。”

在高中教育改革中,教師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重視江蘇名師培養,以‘江蘇省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蘇派名家培養項目’等一系列項目建設為平台,培養一大批教育名家、教育大家。” 馬維林說,名師的培養重在形成以縣域為單位的名師綜合培養機制,發揮學校培養教師的主體性作用,在教師評價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邁出新的步伐。(王 拓 王夢然)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