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步行街,是國務院《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重點工作。7月23日-24日,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在南京市召開,業界人士實地考察南京夫子廟步行街、揚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和東關街步行街,探討如何做好促消費這篇大文章。
改造提升步行街要適應城市功能定位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改造提升步行街,有利於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和擴大就業。抓好步行街改造提升這個“小切口”,把步行街打造成經濟復蘇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試驗田、擴大開放的新窗口、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做好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釋放消費潛力這篇“大文章”。
南京夫子廟步行街等在內的全國首批11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自2018年底啟動實施,通過一年多的改造提升,各地累計改造商業載體80多萬平方米,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913個,新增旗艦店、首店80余家。通過改造提升,步行街的消費潛力得到釋放。2019年11條試點步行街總客流量和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22.6%和17%。其中,南京夫子廟步行街2019年客流量達到5477萬人次,同比增長12.4%,街區平均效益達到每平方米1.16萬元,同比增長16%。
商務部國家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步行街作為城市中心商業的重要載體,在更新改造中,要適應城市功能定位,實現與周邊區域串聯發展,帶動相關設施和街巷的改造提升,傳承和展示城市特色風貌和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活力。
步行街“朋友圈”的經驗分享
首批試點步行街探索不同的改造提升模式,促使商業更加繁華,業態更為豐富。
“產業為基,我們主打‘文字頭+潮流店’‘老字號+新零售’‘日觀光+夜體驗’三大主題。”南京市副市長沈劍榮介紹,其中,“日觀光+夜體驗”主題,聯動周邊老門東、明城牆等資源,促進白天觀光游,晚上打造“夜之金陵”的品牌,推出“金陵尋夢·夜瞻園”等晚間沉浸式演出,讓消費者體驗夜泊秦淮的美妙風景。
“步行街的品質提升需要不斷進行業態的優化和升級。”成都市副市長牛清報說,成都寬巷子重點發展川菜、川茶、川酒等本地特色業態,窄巷子重點引進文創、藝術、公益、書店類業態,井巷子重點打造創意文化市集和網紅咖啡區,提升以文化為內核的業態組合。
南京夫子廟用新機制激發新活力,下放街區管理權限,放寬營銷活動限制﹔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寬窄巷子通過設立專業運營平台公司,統一持有街區物業,實現了企業化投入、市場化運營﹔杭州湖濱路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湖濱智芯”平台,在公共安全、街區管理、商業消費等領域全面開展數字化改造,管理決策智能高效、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步行街建設要突出當地特色
“千街一面”曾使步行街的優勢漸失。
“防止同質化,就要體現個性化。”王炳南指出,在步行街建設過程中,特色、特點應該是步行街的生命線。要對標國際、突出當地特色,把步行街建設提升工作與服務業、服務貿易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和各種業態結合起來。
“避免步行街同質化發展,應著力做好街區文化特色化、商業品牌差異化、商品和服務個性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步行街研究中心調研組指出,展現濃郁的地方文化和風土人情,深入挖掘本地老字號歷史文化內涵,以財政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方式在步行街設立老字號專區,打造各具特色的步行街文化內核。
會議期間,江蘇省商務廳在夫子廟步行街舉辦老字號夫子廟嘉年華市集等活動,展示江蘇企業形象和江蘇優質商品。“我們的‘秦淮八艷’‘金陵十二釵’伴手禮和夫子廟步行街風格契合,備受消費者青睞。”江蘇老字號揚州戴春林化妝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祝玉介紹。
在揚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淮揚菜大講堂的葉師傅現場展示文思豆腐的做法,引來游客嘖嘖稱贊。隻見一把快刀上下翻動,巴掌大的內酯豆腐,被切成薄片后再切成細絲,放入清水中慢慢散開,絲絲可見。“揚州三把刀步行街按照博物館加體驗店的模式,為傳統商貿搭建平台。”揚州市商務局局長蘇愛根介紹,今年以來他們組織線上直播互動20多場,2000多萬人在線觀看。
徐州市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緊扣徐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定位,深入挖掘整理項羽(西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科舉文化,聚焦“老徐州記憶”“文化底蘊”和“城市中心商圈”等關鍵要素,堅持業態提升與消費升級一體謀劃、文化底蘊優勢與發展特質一體發掘、硬件提升與發展環境一體推進,躋身首批省級高品位示范步行街。(丁茜茜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