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看江北·熱度篇

南京江北新區:厚植創新沃土 打造產業熱土

顧姝姝

2020年07月31日07:0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編者按:6月27日,南京江北新區迎來獲批5周年。5年間,這座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從經濟、社會到民生多方面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成果。值此之際,本網將從高度、速度、熱度、強度、溫度五個維度推出“‘五度’看江北”系列報道。今天推出熱度篇。

“15年前,我們建設了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當時的願景是把基礎研究的突破、技術的轉化和國計民生的應用結合起來。”2020年仲夏,南京創新周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在接受訪談時如是說。

一段15年的願景在江北新區實現了,跑了全國近10個城市,程和平選擇了江北新區。2019年5月,由北京大學、南京江北新區、南京生物醫藥谷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正式揭牌。

江北新區成立五年來,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五年拼搏,這裡正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產業發展的熱土。

圖為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江北新區供圖

營造環境 厚植創新沃土

一項專利半年就能申請到。2019年6月落戶江北新區的南京慧腦雲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周亮深切感受到“江北速度”。

“剛到新區籌備研究院時,新區負責人發現我們對政策不太了解,就召集各部門到現場辦公,和我們進行需求對接。”周亮感慨的不止於此,“新區知識產權綜合服務窗口開通了專利申請的綠色通道,縮短了專利申請和審批的過程。過去需要兩年才能申請到的發明專利,現在最快半年就能拿到。”

脫發患者將迎來全球首個生物靶向藥、通過心肌細胞的再生治愈心臟疾病……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人類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治療藥物正在攻堅克難。

“因為校園裡做不了產品,十多年前,我們就想找科研成果的轉化基地。”程和平回憶。如今,落地江北新區一年多時間,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取得不少研發和產業成果。此外,該研究院建立了南京腦觀象台,借助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先進腦成像工具,更好地解密大腦的密碼。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如何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最終轉化為生產力,造福大眾健康。這是我們的目標和使命。”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生物醫藥工程系教授楊健憧憬。

楊健是美國Aleo BME公司的共同創始人之一。2014年,Aleo BME公司和位於江北新區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展開合作。

“一個科技公司的發展,離不開鼓勵創新的土壤、充足的人才供應,也離不開良好公正的競爭環境,配套的產業布局,高效率的政策扶持和后勤服務保障。”楊健感慨,江北新區濃郁的創新氛圍、優質高效的國際化規劃和管理服務水平,成立以來跳躍式的發展給人印象深刻。

圖為員工正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內工作。江北新區供圖

資本牽引 打造產業熱土

在程和平看來,產學研相結合,一方面可以發揮金融資本的牽引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一個專注於成果轉化的團隊,以專業經驗和寬廣視野來看高校的成果和企業需求,做好橋梁。

慧腦雲創始人周亮介紹,其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北京大學,之前在北京發展。2019年6月,該公司落地南京江北新區,在新區成立公司和南京慧腦雲腦科學研究院。

讓慧腦雲與南京“千裡姻緣一線牽”的“紅娘”是江北新區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投集團”)。“當南京慧腦雲腦科學研究院負責人第一次到新區時,科投集團就敏銳地意識到企業的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積極推薦給我們,使我們第一時間接觸到這個項目。更可貴的是,科投集團想企業所想,為慧腦雲協調各方面資源,解決了最核心的數據中心的需求,使企業成功落地新區。”南京江北醫療創新產業基金(有限合伙)投委會委員孫翼剛表示。

同樣,在科投集團的牽線搭橋下,南京維立志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下半年遷往江北新區。“我們公司一開始規模比較小,對場地要求不大,但今后肯定需要廠房等基礎設施。生物醫藥產業是新區的主導產業,選擇在這裡發展會更合適。”該公司創始人康小強博士笑著說,“我們應該早點過來的。”

產業的聚焦,讓康小強不僅可以經常在當地參加各類學術活動,了解行業最新動態,連招聘也更方便了。“新區還給我們建了一個抗體藥物中試基地和廠房。”他坦言,“公司致力於新藥研發,而創新藥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強大的研發實力支持。有來自科投集團和其他資本方的助力,希望在新區做出真正的創新藥。”

創新,江北新區自誕生起的鮮明底色,在金融資本的引導和助推下,新區產業快速崛起。據了解,科投集團已出資設立20余支基金,總規模超百億元,輻射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生物醫藥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等產業平台,持續為新區導入優質的項目資源、金融資源、人才資源以及前沿的科技資源。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