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應天高架是南京內環快速通道的重要路段,承載的車流量多,部分節點擁堵情況出現得也多,一度被市民調侃為“南京最大的停車場”。近日,有網友向交匯點反映,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人們開始復工復產之后,應天高架賽虹橋立交路段在非早晚高峰時段也經常陷入車多緩行的狀態,給來往通行的市民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應天高架這些路段究竟還要“堵”多久?有沒有好的破局方法?記者近日展開了調查。
現狀:有司機寧可走地面道路也不願上高架
近日,在工作日的下午3點半,記者來到賽虹橋立交路段現場,打開手機導航軟件可以看到,地圖上的應天高架賽虹橋立交路段呈現著一截醒目的紅色,與周邊大片的綠色道路網相比,顯得有些另類。這意味著在這個非通勤高峰的時段,此處也正在經歷著堵車。
站在虹悅城的某處觀景平台向下俯視,整座虯結交織的賽虹橋立交盡收眼底。其中,應天高架自西向東和自南向西兩個方向上的車流量明顯大於其他車道,且車速明顯緩滯,無不構成了一段阻塞的交通“血栓”。
“這一段確實車子多,真多。”洪波是一名貨運行業的從業者,在城裡拉了十幾年的建材,經常要走應天高架。據他回憶,應天高架早先是很難碰到堵車的,但最近三五年,在賽虹橋立交這段路“堵堵堵”卻成了日常。某次趕上節假日,短短兩三公裡的距離,洪波在這截路上堵了大概半個小時。
“著急也沒辦法,隻有耐心等待,跟著慢慢排隊了。”洪波說道,“而且過了早高峰還是有點堵,所以我一般盡量從高架下面走,有時候比上邊還快一點。”
分析:車流量大、匝道多是根本原因,疫情、不文明駕駛導致雪上加霜
那麼,應天高架賽虹橋立交路段擁堵變成日常,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滴滴司機許師傅告訴記者,據他觀察,這段路上不僅車輛多,而且新手也多,開得慢。
“還有,很多車是從長江隧道過來的,原本自西向東的車流量就不小,加上匝道匯入的車輛,可不就堵在賽虹橋這裡了!”許師傅向記者回憶道,要是時不時趕上洒水車在高架上並排作業,原本擁擠的路況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如果趕上周末或者節假日前夕,這段路會變得更加難以通行。“星期五下午一過兩點,這段路就早早地開始堵了。”許師傅說,“每到這時候我們跑滴滴的就不進市區了,一般會在內環的外圍轉轉。”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鬆指出,應天高架擁堵的根本原因在於車流量大,且匝道設置得比較多,車輛在特定時段集中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擁堵。
根據交管部門流量測算,高峰時應天高架雙向每小時車流量為9000輛,每小時上匝道的車流量為1900輛。由於匝道兩股車流迅速匯入主線,對應天高架西向東整體通行造成了很大影響。平時早晚高峰,高架主線以匝道匯流點為起點,后面車輛排隊數公裡也不鮮見。
“特別是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后,更多的人選擇了用私家車通勤、接送小孩,無形之中也加重了道路擁堵的負擔。”顧大鬆說,“如果遇到一些駕駛習慣不太文明的司機,在高架上一次性跨越好幾個車道進行變道、搶行,看到有空子就鑽,就更加造成了人為性擁堵的可能。”
措施:交管部門針對堵點已展開定制化、精細化管理
針對應天高架部分堵點的不同情況,交管部門目前已經進行了管理上的優化。據了解,南京交警目前在賽虹橋立交南向西車道上實行了“交替通行”的定制化管理方案,在匝道上設置了交替通行區,將原有導流線延長,提前將兩股車流匯合成一股車道再並入主線。同時,在容易發生事故的路段,交警還設置了“定向車道”的指示標志。定向車道的白實線禁止車輛變道騎軋,對於違反該通行規定的,將處罰100元並記3分。
記者在賽虹橋立交路段現場看到,在實行了交替通行的匝道上,不僅導流線進行了延長,路面上也噴涂了交替通行車道順序。在擁堵時段,執法車輛和交警都會選擇在高架上進行現場疏導,在管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針對應天高架另一個重要堵點——江東中路應天大街路口,交管部門也進行了精細化改造。除了對“梗阻”路段拆除部分隔離綠化帶,新建了兩股車道,同時還將主輔道匯合區進行調整,讓輔道車流提前匯入主線。從而大大提高了路段通行效率,晚高峰車輛緩行排隊現象基本消除。
“交管部門在管理方面做到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加強宣傳教育,減少司機的不文明駕駛行為。”顧大鬆提到,“對於交替通行、定向車道以及道路的精細化改造,有關部門也應當多宣傳、多解釋,讓駕車人充分了解,並且能夠提前預判,從而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
建議:要正視道路交通擁堵常態化趨勢,採取多管齊下、綜合施策、綜合治理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濤教授表示,目前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即將突破300萬,小汽車出行的交通需求已接近道路交通容量的上限。因此從總體趨勢來看,道路交通擁堵的常態化已經不可避免。在此前提下,緩解交通擁堵,需要從長計議,多管齊下,綜合施策,綜合治理。
“道路越好走、車子跑得越通暢,在‘瓶頸’處反而會越擁堵,所以光靠路網建設是無法根治擁堵問題的。”楊濤指出,首先還要加快大運量軌道交通的建設、倡導市民更多地選擇集約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減少小汽車出行依賴。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城市各個板塊的功能配套、職住平衡,實現區域平衡協調發展,減少跨區出行,也能從側面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的困局。楊濤舉例道:“比如江北、江寧和紫東,這些地區內部的城市功能配套極大完善之后,市民的生活就可以避免過度依賴主城以及跨區域出行,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就會相應地減少許多。”
南京長江五橋、機場二通道正在加緊建設,揚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也正在進行當中。“這幾項工程完成后,可以進一步完善南京都市區的道路網布局,均衡道路交通流量分布,分流嚴重擁堵的應天大街高架和長江隧道交通量,將對緩解這一線的交通擁堵具有一定效果。”楊濤說。
除此之外,楊濤表示,差別化、精准化的小汽車出行、停放政策與價格調控,科學化、精細化的道路交通設計和交通組織優化,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化交通控制引導、智慧化一鍵式出行服務等也能夠發揮重要的緩堵作用。(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