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實干+巧治提升效能 農村水體脫胎換骨

2020年07月31日16:29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海門農村水體脫胎換骨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收官之年,河道治理是否成功是考量人居環境治理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全面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海門各地在堅持治水規劃“一張圖”、河道管理“一張網”、滾動排查“一張單”、污染治理“一盤棋”的基礎上,發動群眾,創新思路,實干+巧治,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改善民生環境,全區水環境不斷向好。

變廢為寶

酵素入河改善水質

近年來,海門區常樂鎮創新探索出了環保酵素治理河道的新路子。

在常樂鎮玉竹村靠近S222沿線,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黑臭泯溝,今年初,在倒入一定量的環保酵素后,水質逐漸改善,黑臭現象不復存在。

這些環保酵素是該鎮保潔中心人員用收集來的廢棄蔬菜、果皮等廚余垃圾發酵而成。“我們用酵素制成酵素肥皂、洗手液、洗衣液等,通過經常性進村入戶進市場等,動員廣大群眾平時做好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的收集歸類,定期定點組織兌換,引導村民養成生態文明的生活習慣,形成良性循環,有效促進垃圾減量化,推動水環境治理。”海門區常樂鎮保潔服務中心主任張靜如介紹道,近年來,該鎮已進村入戶進市場共21次,接受3250名村民收集的各類垃圾3950公斤,兌換各類獎品11850件。同時,對12條2400米水體流動小、水量不大的黑臭水體,將酵素按一定比例撒入溝中進行試驗性淨化,改善了水體水質。

生態護河

以魚養河村、民雙贏

每年3月至10月是水生植物的暴發期,由於其生長速度之快,在瘋漲期給溝河的日常保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以余東鎮為代表的部分區鎮創新溝河管護新思路,探索嘗試以魚養河,生態護河。鎮村兩級投資購買魚苗投放到相關溝河,隨即與村民簽訂協議,由村民負責溝河的日常保潔工作,河道中的魚蝦等水生物按照協議分配。如此一來,村裡省下了河道保潔的人力物力,村民則多了一份收入,達到了村、民雙贏的局面。

2019年以來,余東鎮投資近3萬元購買食草類魚苗931斤,主要投放於余包河、五谷河、樹北河、紅星河、旭圩橫河等5條鎮級骨干河道和庄烈、新宇等11個村主要河道。以鎮為示范,新北、宛平兩個村也投入0.9萬元購買魚苗投放40條河道內。目前,全鎮各村共發包泯溝842條段,其日常保潔水平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有效改善了農村水環境。

開設“銀行”

黨員帶頭巡河治河

整治容易管護難,農村水環境整治與管護面廣量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常樂鎮麒新村積極探索新路子,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創新開設了“黨性增值銀行”,制定了《黨性增值積分規則》。每個黨員通過參加公益活動和水環境日常管護工作,為自己的“銀行”增值,“銀行”裡的積分可以換購物品。自活動開展以來,該村黨員志願者已兌換物品10余件。

麒新村共有黨員106名,“黨性增值銀行”開設以來,該村黨員主動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中,自覺參加環境整治與管護,為村民營造優美整潔的水生態。該村黨員朱惠忠加入村河道保潔隊伍后,每周都對村內的30余條河道進行巡查整治,個人目前累計積分580分,成為其他黨員的模范。“作為一名黨員,為老百姓做點事是應該的,現在還能攢積分換東西,我們積極性就更高了。”朱惠忠笑著說。(唐佳美)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