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產業援藏由重輸血轉向強造血 闖出致富新路

2020年08月07日07:0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扭住產業“牛鼻子” 闖出致富新路子

江蘇援建拉薩淨土健康產業示范區,培育淨土健康特色產品,帶動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 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供圖

沿著318國道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就進入鬆贊干布的出生地墨竹工卡。眼下,這裡正在舉行第三屆萬畝小油菜花文化旅游節,成片金燦燦的油菜花迎風綻放……在江蘇援藏干部的帶領下,今年墨竹工卡縣種植1.97萬畝小油菜,直接帶動當地4000余名種植戶增收2600萬元左右。油菜花還成為該縣發展318沿線旅游的特色景點,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戶依靠家門口的綠水青山摘掉“貧困帽”。

推動援藏扶貧由注重“輸血”向強化“造血”轉變,江蘇切實增強拉薩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實現了產業發展和脫貧致富的共同推進。

喚醒“沉睡”資源,

貧困區變身“聚寶盆”

“我們這裡的種牛懷孕了,要定期做B超體檢,根據孕前期、中期、后期提供不同的營養餐……”在群山環抱的格桑塘現代農牧產業示范園繁育基地,林周縣副縣長朱彥賓自豪地介紹著牛舍中的“寶貝”。

牦牛養殖在西藏已有上千年歷史,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科學的牦牛飼養標准體系,基本“靠天養”。實際上,養殖水平低、產業鏈規模小、附加值少,是不少西藏特色產業的共性問題。結合受援縣區資源稟賦、扶持政策等比較優勢,江蘇在牦牛繁育、藏雞養殖、奶(肉)牛養殖等西藏特色產業上精准發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林周縣是拉薩第一產糧大縣、第二牧業大縣,但基礎條件落后,全縣6萬多人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1800多戶8500多人,是拉薩市幾個縣區中經濟基礎最差、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區。推動林周牦牛產業提檔升級,江蘇大手筆投資1.5億元建設格桑塘現代農牧產業示范園,通過開展牦牛繁育、改良及轉變養殖模式,使牦牛繁育后代養殖周期縮短一半。未來,園區將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帶動林周縣及周邊地區2000戶8000名農牧民群眾實現持續增收。“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產業鏈條牦牛產業,為全區牦牛產業發展闖出一條可持續可復制發展新路子。”林周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蘇州第九批援助林周縣工作組組長韋國嶺說。

為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鏈附加值,今年8月,江蘇投資1000萬元在達孜區唐嘎鄉建設的藏雞屠宰場投入運營。屆時,拉薩所有的藏雞經過這個屠宰場處理后,再銷往全市大大小小的市場。達孜區淨土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僅增加屠宰一個環節,當地藏雞產業的效益就能提高40%-50%。在江蘇援藏干部的建議下,淨土公司打算在雞毛、雞內臟上“動腦筋”,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發展園區經濟,

讓土地“生金產銀”

7月,曲水縣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內,200多畝大馬士革玫瑰在湛藍的蒼穹下競相綻放。清晨,50歲的才納鄉吉祥四季村村民卓嘎熟練地摘下色澤鮮艷、沾著露水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放進採摘袋。

園區建成前,卓嘎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靠種青稞每年收入僅1萬多元。如今,像卓嘎這樣的農牧民在園區內被稱為“新型農民”,每年不僅可以拿到每畝地14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還能通過家門口就業獲得4萬多元的穩定收入。

這個全藏區唯一的“國字號”現代農業示范區,正是江蘇產業援藏結出的碩果之一。目前年產值突破13億元,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十三五”以來,累計帶動396戶1800多名農牧民脫貧。

從園區經濟高度發達的江蘇遠道而來,援藏干部們深知,產業園區是加速產業培育、促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他們把對口援建拉薩的8個功能園區作為產業援藏的主陣地,在促進園區發展提質增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上集中發力,創造1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28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走進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產業園區”一期創業產業園區建設工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作為亞洲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墨竹工卡集聚了華泰龍、巨龍兩家知名礦企,是西藏第一個實現稅收收入超2億元的縣,但是這個“西藏第一縣”此前並沒有自己的產業園。

“我們投建產業園,不僅是要解決GDP,更是要解決農牧民的就業增收。” 墨竹工卡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南京第九批援助墨竹工卡縣工作組組長施勇君告訴記者,一期創業產業園總投資1696萬元,已簽訂20個意向合作項目,協議投資總額超過12億元,開沃新能源汽車、彌盛塔巴陶瓷等5家內地企業相繼注冊落地,將有效推動全縣民族手工業、農牧加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加快發展,成為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引進來”+“走出去”,

繪就發展新格局

7月9日,達孜工業園區西藏藏緣青稞酒業公司的貢桑熱杰在直播間為粉絲們熱情演唱藏族民歌。今年是他在藏緣青稞酒業工作的第10個年頭。此前,他在青稞田裡打過零工,在拉薩當過服裝店銷售員,月薪不超過1000元。如今,他在家門口的公司當燒爐工,兼職當帶貨主播,妻子也在公司找到一份統計員的工作,小兩口月入過萬。

在這家江蘇人開辦的企業中,像貢桑熱杰這樣的農牧民還有160多名。落戶拉薩以來,藏緣青稞酒業不僅為當地農牧民提供就業崗位,幫扶大學生就業創業38人,培養了近50名技術和管理人才,還在全區率先以高於市場價格的3.5元/斤收購青稞原料,年均帶動轉化本地青稞6000噸以上。在藏緣青稞酒業等江蘇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去年入駐達孜工業園區的企業達33家,總投資4.8億元,實現稅收13.6億元,佔達孜區稅收收入95%。

“走出去”和“引進來”是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體兩翼,一方面把江蘇的龍頭企業“引進來”,一方面也推動藏區產業“走出去”。僅在去年,江蘇充分發揮兩地企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的示范效應,向27個項目撥付獎補資金1775萬元,引導和支持14家江蘇企業、5.8億元資金進藏投資興業。

“十三五”以來,江蘇共組織西藏40多家文創企業、3000多種特色文化產品赴江蘇展覽交易。去年11月,以南京萬人墨竹探親游、非物質文化展演、招商推介、美食節等為內容的首屆“格桑花開·南京墨竹周”在南京成功舉辦,線上線下累計100萬人次參與,形成了南京援藏新品牌。(顧 敏)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