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勤儉: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 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婁勤儉

2020年08月07日15:02  來源:群眾雜志
 
原標題: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建設美麗中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布局的重大舉措。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江蘇自然條件優越、城鄉區域發展比較協調,園林城市、名城名鎮和美麗鄉村眾多,自古以來便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勾畫的新江蘇藍圖中,明確賦予了“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進入新時代,我們有責任把一個更加美麗、生態宜居的新江蘇帶向未來。省委決定,把美麗江蘇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新形勢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整體規劃,系統推進,努力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走在前列、成為典范。

美麗江蘇,要美得有形態,山青、水秀、林美、田沃、湖淨、草綠,城鄉聚落分布合理,人居自然相得益彰,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美得有韻味,能夠觸摸到自然肌理、歷史脈絡和文化記憶,自然生態與建筑空間完美融合,讓人得到心靈的淨化和熏陶﹔美得有溫度,生活中有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到處彰顯文明之風,充盈著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美得有質感,衣食住行、娛購游學,事事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時時都能感受到精致精細、品質品位。要讓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和來到江蘇的人,都能夠找到心目中最美的江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美麗江蘇的生態基底。生態美好,才有生活美好﹔生態江蘇,才是美麗江蘇。要統籌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治污”,就是要以隻能進、不能退的極大定力,切實解決好長期發展形成的歷史問題,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生態作為優先政策目標,下大力氣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性改善的“拐點”還沒有真正到來,必須從生產生活方式上進行自我革命,系統性重構本質安全、綠色高端的現代產業體系。“添綠”,就是要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大幅度增加生活中的綠色空間、生態屏障。要探索建立環境治理“可知可控、精准治理”的新范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切實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留白”,就是要切實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全覆蓋、全區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機制,給人類活動劃出不可逾越的“高壓線”。

要尊重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看得准的要“積極有為”,看不准的要“主動無為”,為未來發展和子孫后代留足空間。

以江河湖海為脈絡優化空間格局,充分彰顯“水韻江蘇”之美。江蘇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城市、人口、產業大多沿江河湖海集聚。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一些地方出現了生態成本透支、資源空間錯配等問題。我們要站在永續發展的高度,著眼於美麗江蘇建設全局,系統謀劃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區的發展,統籌考慮生態保護、城鎮布局、產業發展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沿江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基礎最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形成了發達的城市群,要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大保護,按規劃恢復生態岸線,不斷改善濱江風貌,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產業帶,再現“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沿海地區,擁有廣袤發展空間和獨特海洋風貌,要堅持高起點系統性規劃建設,深化陸海統籌、江海聯動、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態風光帶、人海和諧的藍色經濟帶,讓濱海城市、風情小鎮、旅游勝地成為一顆顆明珠,串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最美海岸線。沿大運河地區,流淌著千年的文化,運河今天仍然發揮著重要的航運水利功能,要系統推進歷史文脈傳承、生態環境修復、岸線景觀塑造、綠色經濟發展,一體建設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態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蘇的美麗中軸。沿太湖地區,是經濟繁榮、產業發達、文化燦爛的“人間天堂”,也是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要更加徹底推進太湖生態清淤、堆泥成山、濕地建設,打造環太湖科技創新圈,優化沿湖現代化城鎮組團,建設世界級生態湖區、創新湖區,唱響新時代的“太湖美”。沿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沿淮河、黃河故道等地區,承擔著蘇中蘇北大地生態涵養、水利疏浚、自然屏障的重要功能,要發揮生態稟賦優勢,展現生態價值和生態競爭力,建設江蘇發展的“綠心地帶”。我省水網密布,水流所至,山水環繞,沃野平疇,小的水系也要精細規劃,形成遍布城鄉的美麗生產生活形態。不僅如此,鐵路、公路沿線,也要根據資源稟賦,與城鄉發展大格局相融合,塑造靚麗風景線。

以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讓江蘇人居環境美得更有品質、更加令人向往。建設什麼樣的城市鄉村、怎麼樣建設城市鄉村,是一個歷史性課題。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城鄉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場蛻變。要以環境優美、人文醇美、建設精美為內涵,創建讓生活更美好的美麗宜居城市。抓住我省作為全國唯一的美麗宜居城市試點省的契機,統籌推進“城市美化”“城市更新”,系統謀劃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中心鎮發展成為現代新型小城市。要更加注重城市設計和標志性建筑設計,加快推進城市生態修復、空間修補,營造城市空間景觀特色,建設一批美麗街區、美麗社區、美麗庭院、美麗陽台、美麗天際線,讓“美”在城市無所不在,提升城市顏值和品質。

要以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為內涵,創建讓城市更向往的美麗田園鄉村。全面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對於歷史文化名村,要創造性保護、創新性發展﹔對於傳統村落,要科學保護、活態保護,引導特色化發展﹔對於正在實施的農村住房條件集中改善,要著眼未來發展,賦予必要的文化旅游康養等功能。要重新審視鄉村的經濟、生態、社會、文化價值,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四化”同步發展,以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恢復鄉村生態系統平衡,拓展鄉村經濟發展新空間,提升鄉村整體發展水平,展現“新魚米之鄉”的時代風貌。

要建設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讓人成為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美麗江蘇,最美是人,是老百姓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心中迸發的向上力量、身上展現的文明素養。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要用文化潤澤“美”,堅定文化自信、創造文化精品、推動文化繁榮,積極弘揚崇文重教、詩禮傳家、實業報國的優良傳統,提升科學素養、弘揚創業精神、養成文明風尚。要用道德涵養“美”,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讓人們堅守“心中的道德律”。要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減少社會運行成本,進一步彰顯江蘇人“講規矩、守誠信”的特質。要用治理保障“美”,推動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創新,把剛性制度和柔性管理結合起來,時時處處體現人性化、精細化,積極營造包容開放的環境。全省每個干部群眾都是美麗江蘇的建設者、受益者、保護者,要努力成為新時代“最美江蘇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重要講話中,引用了很多經典詩句描繪江蘇的風光之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我們有責任通過美麗江蘇建設,讓人們吟誦這些詩句時,不僅有對歷史的懷想,更有對現實的贊嘆。省委省政府考慮成立美麗江蘇建設領導小組,全省各級各地都要切實扛起責任使命,堅持系統謀劃、突出質量導向,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推進機制、凝聚整體合力,努力建設生態良好、生活宜居、社會文明、綠色發展、文化繁榮的美麗江蘇。

(摘自省委書記婁勤儉在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題目為編者所加)

來源:《群眾》2020年第15期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