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企村聯建:746組企村簽約 投資195億元

2020年08月07日15:17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企村聯建,精准對接強村富民

7月29日,南通雙和食品連雲港贛榆昌德養殖基地揭牌,這是江蘇“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活動以來,首個南北企村聯建項目,備受矚目。更令人興奮的是,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南通強化組織推進,全面完成企情、村情梳理,扎實推進企村對接簽約。截至8月上旬,全市已確定1033個村參與活動,累計完成746組企村對接簽約,落實項目762個,計劃投資195億元,企村聯建全省率先“破題”。

啟動“內循環”,聯成產業鏈

南通“千企聯千村”怎麼聯?聯什麼?“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把聯結點鎖定在跨區域資源整合,共建肉禽產加銷產業鏈上。”作為成功撮合南通跨區聯姻第一案的“月老”之一,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馮亞軍這樣評價。

位於通州興仁闞庵東村的雙和食品,發展近20年,產值過億,是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南通市區唯一定點屠宰基地,擁有家禽屠宰、肉制品深加工、調理速凍三條流水線。2016年成為大潤發中央工廠后,今年又與阿裡巴巴牽手,成立產品研發中心、加工和配送中心,急欲擴大規模。總經理何燦華說:“一個鍋要補,一個要補鍋。南通市、通州區、興仁鎮各級領導幫我梳理對接需求,提供金融保障,做了大量前期鋪墊。我考察兩次,就與昌德養殖場簽約,建設產業飛地,完善產加銷產業鏈。”

位於連雲港贛榆區班庄鎮前閆村的昌德養殖場,由山東厚德農牧集團投資,年出欄肉雞600萬羽,同樣期盼解決加工銷售難題。當“阿裡巴巴”和“大潤發”兩大銷售巨頭加持的雙和食品主動伸出橄欖枝,國內大循環的大門怎不順勢洞開?南通、連雲港兩地共同下好江蘇南北企村聯建“一盤棋”,既算經濟賬,更算政治賬、長遠賬、全局賬,迅速助企落地。

萬民“剝豆瓣”,撐起“雙循環”

你見過日本卡樂比鮮食蠶豆瓣嗎?這款繼日本北海道卡樂比兄弟薯條之后,從“711”超市擴至全日本所有超市、網店的爆紅休閑食品,就出自通州劉橋一家看上去再普通不過的食品廠——嘉安食品。

“盡管疫情襲來,我們先后經歷了日本市場冰火兩重天的艱難考驗,但靠著企村聯建,共走振興路的強力支持,靠著通州、如皋、如東萬余老人的辛勤勞作,我們日本市場不降反升,國內國際雙循環道路越走越寬!”公司總經理吳浩既從容自信,又充滿感激。

假如《舌尖上的中國》前來拍攝,那將是一個十分動人的場景:每年5月10日至17日,每天清晨三四點鐘,上萬名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就開始向位於劉橋鎮的嘉安食品廠進發,他們領取專用手套后,開始剝剛剛收割的青蠶豆,每人每天約剝60斤,收入約60元。合計每天約剝110噸鮮蠶豆,今年日本市場年銷售增至1500噸。

“不時不食”,日本人將中國的美食傳統發揮到了極致。吳浩說:“經多年研究,南通的青蠶豆,最佳賞味期就是這10天。早則太嫩,晚則發黃。按照蠶豆成熟的軌跡,我們從啟東、海門、通州、如東由南往北、依次採收,但要在10天內剝完千噸蠶豆,一開始以為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各地、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嘉安食品在通州劉橋、如皋、如東建設12個聯建點,建設萬余畝西蘭花、甜豌豆等聯建出口基地,為“國際國內雙循環”奠定了堅實的勞動力基礎。“我們這一帶農村老人特別勤勞,喜歡干活,聯建增加收入,何樂不為?”通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丁建華說。

理清企村情,對接求精准

村企聯手、聯心、聯利,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對接和“三農”高質量發展,南通立足理清企情、村情,不搞“拉郎配”,但求對接准。

南通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開展“村情清單”“企業清單”梳理,迅速確定聯建村名單,積極動員引導企業對接。 市國資委、市工商聯、市供銷合作總社積極動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供銷企業主動參與,目前確定288家市縣國企、25家市直商會、20家市區重點民企、10家供銷企業參與企村聯建,形成企情匯編。7月8日,南通在全省率先召開“千企聯千村、共走振興路”行動企村對接會,努力幫助企村雙方“自由戀愛”,促進企業、村居精准對接。南通銀保監分局召開金融支持行動動員會,組織15組金融機構、村居、企業簽訂三方合作協議,為行動注入金融活水。

區內企村對接、跨區村企對接,乃至深度融合,通州區接連出招。7月15日前,川姜鎮志南村、劉橋鎮新聯居、石港鎮睹史院村落實3對村企,7月26日前,全區又有95家涉農村居與企業聯建,計劃投資總額2.4億元,農產品加工型、鄉村工業型、規模種養型、產銷合作型、農旅融合型、綜合開發型、公共服務型、黨建引領型,應有盡有。

更多的跨區精准對接,正在實施:根據省市安排,通州區確定,通聯現代農業、大農農業、漁灣米業、三越中藥等5家企業與贛榆區海頭鎮龍北村、金山鎮徐福村、宋庄鎮三洋港村、厲庄鎮赤澗一村、厲庄鎮赤澗三村5個村(居)開展聯建。南通全市累計31家企業赴連雲港市開展南北挂鉤。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進華表示,推動企業轉型需求與鄉村發展需求有機結合,將企業的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注入鄉村,將鄉村資產、資源、生態、文化等要素融入企業,南通企村聯建文章剛破題,后續更精彩。(施曄 唐佳美)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