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崗位穩,企業有后勁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0年08月10日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崗位穩,企業有后勁(就業故事·攜手渡難關①)

《 人民日報 》2020年08月10日 第 13 版 版面截圖

原題:在政府幫扶下,和員工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崗位穩,企業有后勁(就業故事·攜手渡難關①)

開欄的話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企業壓力不小:產品需求受到影響,員工就業還得保障。不少企業迎難而上,在政府的幫扶下,和員工攜手共渡難關,兼顧了保就業和保發展。保市場主體就是保民生,同時,崗位穩定,企業發展更有后勁。這些故事值得書寫。本版今起推出“就業故事·攜手渡難關”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寬闊的江面中,各地運貨船來來往往﹔岸邊的碼頭上,裝卸車進出不停﹔港口的堆場裡,不同貨種碼放有序……在江陰,一家港口集團的碼頭一片繁忙景象,平均每天的吞吐量達到20萬噸。眼前的場景表明,目前港口物流業運行平順、上下游產業發展良好。

看著半年度報表上呈現的V字形業績走勢圖,集團董事長華江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過去半年,政府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也保住了員工的飯碗。不僅全部800名員工沒有一人因疫情而下崗,而且進入第三季度以來,公司業績有所增長,還招聘了幾十名包括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內的新員工。”

保就業

企業包車接員工

回憶起企業對保職工就業的重視,曹慶玉有說不完的話。

曹慶玉在港口集團的電吊隊工作,參加工作才一年。對於這份位於蘇南、專業對口的工作,全家都感到很滿意。春節期間,回山東老家過年的他,被疫情阻擋,無法回公司上班,心裡挺著急。

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華也為此憂心。劉華介紹,該集團共有員工800多人,2/3是外地戶籍,其中有不少是外省員工。春節期間,約有一半員工回了老家,復工后用工缺口高達400人。

在崗人員缺口直接影響了作業效率。很多外地員工准備自行開車返崗,家住江蘇如皋的員工何柳強就是其中一個。劉華從街道了解到,員工安全返崗的第一步,是要辦理復工証明。為有效防控疫情,辦理証明的前提,是要防護到位、隔離到位、管理到位。

企業各條線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市政府部門也前來幫助解決困難。怎樣科學設置作業的隔斷區,如何打造隔離宿舍?交通、商務部門聯合口岸查驗單位駐企指導﹔靠岸船員如何防疫,員工卸貨如何保障安全?臨港經濟開發區、街道辦事處現場護航﹔口罩短缺怎麼辦,84消毒液上哪買?市工商聯、行業商會聯絡調配物資……不到3天時間,各項指標驗收合格,復工証明辦下來了!

“我們家的車子剛下高速,就看到公司派人來接我了。”何柳強說,有了單位出具的復工証明和介紹信,再加上自己的健康碼為綠碼,很順利地到達單位宿舍,進入單人間進行隔離。

到了2月下旬,還有部分員工尚未返崗。企業決定包車去外地員工集中的地方,點對點、一站式接人。獲知企業需求,江陰市交通運輸局協調運輸公司迅速辦理手續、調集車輛、選派骨干駕駛員,以優惠價格為企業提供服務。

得到公司包車接人的消息,曹慶玉激動得睡不著。“上車之前先消毒、測溫,上車后有口罩、酒精等防護用品,還發了食物和礦泉水,十分貼心。”對於這段經歷,他記憶深刻,“家裡人都說,我這份工作真是不錯。”

穩崗位

政府靠前來服務

經過隔離和檢測,2月中旬回到調度崗位的何柳強,仍有些擔憂。“以前碼頭上船來船往非常繁忙,常常見到300米長的大船﹔而現在船隻數量減少,而且是以小船為主。”他擔心,這是不是表明上下游產業鏈都受到了疫情影響?自己會不會失業?

港口集團從事以大宗鐵礦為主的進口物流服務。“港口是貨物中轉的樞紐,裝卸費佔到營收的90%以上,最重要的是快進快出。2月份形勢最吃緊的時候,港口貨物隻進不出,積壓達到550萬噸,堆滿了所有場地。”華江說。

公司分析研究發現,疫情影響積貨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各地間暫時交通阻隔、物流不暢﹔二是下游鋼廠及其配套企業減工減產,導致需求收緊、交易停滯。

常州一家鋼廠負責人打來電話求援。復工以后,人員、機器已到位,就苦等原料。這批貨物在港口,但受疫情影響,城市間交通受到影響,鋼廠取貨遇到困難。

要想穩住崗位,需要政府出面,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

接到企業的申請,兩地交通、防疫部門積極協調,兩天辦好通行証,保障通行,該廠每天提貨六七千噸。后來,隨著道路運輸恢復暢通,港口貨物積壓情況日益好轉。

然而,產業上下游之間的銜接仍然沒有打通。發現這一問題后,政府靠前行動、服務企業。

位於江陰的興澄特鋼,是全國特種鋼材料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也是港口集團的重點客戶,在本地及周邊形成了一條清晰穩定的產業鏈。但受疫情影響,其上下游多家配套商未能及時復工,產業鏈部分環節面臨脫節。

當地經發局牽頭組織服務團隊,第一時間審核通過了轄區內7家配套企業復工申請,專班組下沉督導,從防疫、通關、用工等方面幫助這些企業抓安全穩生產﹔又聯系對接轄區外的兄弟單位,協助周邊配套商復工復產。

很快,特鋼新材料產業集群企業復工率達100%,實現了全鏈條穩定復產,對原材料需求逐漸恢復。這也為港口集團消化庫存壓力、有序平穩運行起到了關鍵作用。“眼看著進出的船隻一天天多起來,工作越來越忙碌,心情也越來越好。從調度情況就能看出來,到5月份時已明顯好轉了。”何柳強說。

給補貼

社保減免到年底

隨著貨物逐漸出港,庫存壓力得到緩解,生產部門暫時鬆了一口氣,但對於財務副經理周素雲來說,心中還壓著一塊大石頭。

“我們物流企業通常對客戶實行貨清款清的結算方式,但疫情期間很多鋼廠面臨較大資金周轉壓力,結算方式就改為先提貨、再結賬,為它們延長周轉的時間。”周素雲說,大家必須抱團取暖、守望相助,但也確實造成了企業資金回籠困難。特別是一些規模小、利潤薄的小企業客戶,有時候公司還要幫其先行墊資,導致現金流明顯減少了。

周素雲算了一筆賬,以2月份為例,客戶應收賬款中未收的部分,大約有三四千萬元。“當時心裡很緊張,前景還不明朗,不知道現金流能否兜得住。這樣的狀況如果維持3個月以上、再趕上集中還款期,這根弦怕是要繃斷了。”她說。

同時,企業還撥出不少資金用於購買防疫物資、進行改造隔斷、裝修員工宿舍、包車接送員工等,這部分費用將近300萬元。

400名未能復工的員工工資,每月共計200萬元,這筆錢發不發?人事和財務部門每天接到不少員工的電話咨詢:“工資能照常發嗎?后面會裁員嗎?”這些問題反饋給華江時,他直接回復說:“工資照發,員工不裁!”

“能有這樣的底氣,除了企業自身的責任感之外,也源於政府的幫助支持,各種惠企政策如同及時雨一般。從2月份開始,疫情期間幫扶政策密集出台!”在這方面,周素雲的感受最為直接。

周素雲介紹,對於中小規模企業,社保中企業繳納部分的減免一直延續到今年底,總共為企業節約了700萬元的開支﹔由企業代扣代繳的員工繳納部分,也可以申請緩交,讓資金壓力一下子減輕了。

惠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已享受返還的穩崗補貼205萬元、房租減免3個月近20萬元、按5%下調的電費每月可節約10多萬元、政府免費為員工進行核酸檢測幫企業省去費用超10萬元,再加上銀行貸款利率的下降帶來的利好,總共減輕企業負擔近1000萬元,保障了運行的穩定和現金流的穩健。二季度港口吞吐量追平了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上半年比去年同期還提高了10%。

“企業渡過了難關,員工保住了飯碗,有利於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華江說,保市場主體也是保民生、穩就業,上下游鏈條激活了,未來發展信心也更足了。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