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互聯網+”為農產品打開銷路 唱好致富經

2020年08月12日15:26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海安:唱好致富經 鋪就小康路

“海安大米色澤透亮、形如玉粒,真不錯!”“這個河豚干很好,晚上回去熬湯喝。”昨天,海安市智慧農業與農產品電商群裡很熱鬧,不少拿到農產品的市民晒出了網購的食材。

上世紀80年代,海安在農副業生產上創新實施“種植、養殖、加工、走向市場”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模式,創造出“百萬雄雞下江南”壯舉。如今,海安探索農業發展新戰略,運用“互聯網+”模式,做亮一隻繭、做優一粒米、做精一枚蛋、做活一條魚,為農產品打開銷路,同時也把優質農產品送上市民餐桌。

一隻繭,孵出百億產業集群

5月31日,海安各繭站收繭窗口前擠滿了前來售繭的蠶農,裝滿蠶繭的袋子、竹籃,一個挨著一個,排成長龍。繭站內,工作人員過磅、驗繭、開票、結算,有條不紊。村民吳琪臉上滿含喜悅,他說:“今年一共養了3張紙的春蠶,產繭150公斤,比去年增加兩成,收入6000多元。”

經過40年的發展,海安在全國同量級繭絲綢產量無出其右,絲綢及衍生產品更是一枝獨秀,成功培育出在全國繭絲綢行業領軍的本土企業鑫緣集團。

“同樣的蠶繭,普通繭絲綢企業隻能達到4A級,而我們卻能產出6A級生絲,直供愛馬仕。”鑫緣集團運營總監、教授級高工陳忠立介紹。鑫緣集團在國內行業中首創“公司+基地+農戶+工廠+高校科研院所”的產業化模式,發展訂單農業,讓“絲路”成為真正的富民之路,給蠶農吃下“定心丸”。

這幾年,海安建立了127個蠶業專業合作社、229個蠶業家庭農場、169個蠶業聯合體農場。2019年,海安繭絲綢產業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蠶農蠶繭收入2.1億元以上。

一粒米,形成二十億元產值

“海安大米煮出來的飯口感黏糯、香氣沁鼻,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假日來海安休閑旅游的上海人日益增多,游玩之余總想買上幾件土特產,而“龍順大米”乃必選佳品。

“農場採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規程,減氮、減藥,精確灌溉、精確栽培。”8月初,走進俞萬家庭農場,農場主於清榮正駕駛著一台插秧機在田裡來回作業。一番忙碌,10畝水稻秧苗栽插完畢。

海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臧忠介紹,海安大米種植基地已經實現品種選用、技術培訓、用藥品種、肥料配方、收購加工、品牌銷售“六統一”,並建立質量可追溯機制,從源頭保障品質。

2018年,海安在江蘇省率先成立現代稻米產業聯盟,建立“專業化分工、一體化協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聯合打出“海安大米”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每年有20多萬噸大米進入上海、浙江、廣州等一線城市。

目前,海安市種植水稻55萬畝﹔擁有規模以上稻米加工企業52家,年加工能力200多萬噸,年加工銷售大米45萬噸,年產值超20億元。

一枚蛋,十五萬人的致富源

“如今有房有車,跟著婷婷禽蛋專業合作社做養殖果然是正確的選擇。”村民張光銀感慨。曾經是困難戶的他養雞已經10多年,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海安是中國禽蛋之鄉、江蘇省禽蛋生產大市,連續多年禽蛋產值佔農業總產值五分之一以上。

在江蘇康德蛋業,偌大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屈指可數。公司董事長王文根介紹,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控制,從生產蛋液、蛋粉、白煮蛋,到從雞蛋裡提取溶菌酶、蛋黃免疫球蛋白等高生物活性物質,康德蛋業通過深加工,一枚雞蛋能升值數倍。

創享綠色發展,海安天晟牧園從南京農業大學引進條堆、翻拋、發酵技術,將雞糞加工成優質有機肥。“牧園每天產生約200噸雞糞,我們把這些雞糞做成有機肥,全年可以形成2.5萬噸有機肥用於銷售,供周邊地區農戶種植水果、蔬菜。”

“小”雞蛋孵出“大”產業。2019年,海安市飼養家禽3500萬羽,規模養殖佔比達99.1%。全市創建省級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76家。年加工雞蛋6萬噸。全市從事畜禽養殖、加工、運輸、營銷的農民達到15萬人。

一條魚,開啟生態休閑之旅

5月10日,第十屆海安河豚節開幕。在河豚美食展示區,河豚魚丸、水晶豚凍、金湯河豚片等20道以河豚為食材的菜肴組成一場河豚盛宴。“一條河豚,竟然可以制作成上百道菜肴,炸、燉、燴、蒸、炒,樣樣都不少。”不少游客品嘗后點贊。

海安市以中洋集團為龍頭,專注於“一條魚”,衍生一群魚,實現了以河豚為主導產業的珍稀魚類產業的蓬勃興旺。

海安已發展為江蘇省河豚產業基地,全國河豚市場近85%的河豚或河豚苗種來自海安。長江珍稀魚類開發與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說:“過去曾令人談之色變的河豚劇毒,如今正在成為造福人類健康的良藥,可用於鎮痛、安眠等。”

“河豚之鄉、休閑海安”成為海安旅游的金字招牌。以魚為媒,海安舉辦中國河豚節、裡下河捕魚節等賽事,大力推進“旅游+農業休閑”產業發展,做活“生態魚+”文章,實現從單一的養殖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機轉變,形成了集科研、遺傳育種、苗種培育、飼料營養、養殖生產、魚類加工、市場銷售、生物工程、漁業旅游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趙勇進)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