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創業,也可從網上賣紅薯開始

2020年08月13日07:2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創業,也可從網上賣紅薯開始

當下青年人就業心態的轉變,以及各地的鼓勵政策,使得他們不再一味追求“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成為不少高校畢業生融入社會的選擇。

大膽創業闖市場,帶動身邊更多人就業

當不少畢業生還在求職路上拼搏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王佳鑫已在自己創辦的江蘇農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大顯身手。

大學期間,在創業導師的幫助下,王佳鑫開啟了創業之路——建立農產品電商平台。他曾將家鄉的紅薯研制成雞飼料上網銷售,幫助家鄉解決了幾十噸紅薯滯銷的難題。如今,王佳鑫的公司實現了綜合化、多元化發展。“在三農領域開拓創新很是艱辛,但我願意在農村的土地上深耕細作,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不一樣的人生。”王佳鑫說。

雖然經歷過失敗,但江蘇大學畢業生李成忠依然選擇創業,他創辦了鎮江成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孵化高校藝人。“每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都是不一樣的。”他說,自己不想拘束在職場中,希望可以通過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價值。

創辦了常州白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常州大學畢業生王浩認為,自己能夠走上創業之路和學校一直重視對學生的創業教育有很大關系。“通過學校的創業教育和指導,很多同學都具有很強的創業意識,學校還批准了我入駐科教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申請,並提供了社保補貼、辦公場地減免的創業支持。”他說,在公司成立初期,老師、家人、同學和朋友都給了他無私的支持與幫助,讓他有足夠的信念和決心去克服創業路上的種種困難和阻礙。

“沒想到大一時候老師給的課題,竟成了我畢業后大顯身手的領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環境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王哲說,這個課題是將國家宏觀政策做成手繪視頻,隨著一系列公益視頻影響力越來越大,大二時,王哲就在學校幫助下,創立了南京京慧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第二個月就承接了一個40多萬元的項目,賺了第一桶金。“今年,我帶動了南航同屆9個同學就業,未來我們還將帶動更多的大學生就業。”

先見習后就業,了解內心真實的職業需求

畢業生就業見習,既為他們在上崗前積累經驗和技能,又方便用人單位進行考察和留用,解了不少畢業生的“就業之急”。

7月21日,南京發布《戰疫情促就業十萬研究生寧聚行動方案》,面向研究生等優秀人才提供10萬個以上就業見習崗位。蘭州交通大學碩士畢業生張成奇抓住了這次機會,通過了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的面試,不到一周時間就從甘肅老家來到南京見習。

“這個單位隸屬於中國中鐵大橋院集團,平台很好,技術能力很強。”經過培訓以后,張成奇被分到了單位的檢測試驗所,迅速跟著團隊參與了南京雙橋門、賽虹橋立交檢測項目,“這種見習崗位就業模式,讓我們在進入社會的過渡期,提前了解到意向就業領域的基本情況,也讓自己明白了內心真實的就業需求,使自己的就業方向更為明確。”

和張成奇一樣來到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就業見習的石家庄鐵道大學碩士畢業生劉超星被分到了設計崗位,迅速“實打實”地接觸到了幾個橋梁設計大項目。“沒想到能找到這麼匹配自己專業的崗位,如果單位對我的實習情況認可的話,我非常希望能在南京扎根發展。”

計劃今年年底畢業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專業方向的博士生姚雪來到南京景瑞康分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見習。“無論將來是繼續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還是到企業進行研發工作,這次見習都是非常關鍵的機會。”姚雪說,對畢業生來說,踏上社會僅靠大學裡學習的書本知識遠遠不夠,需要到實戰中去磨礪。“而就業見習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緩沖地帶和鍛煉實操的機會。把握好了這個機會,直接帶來的就是技能的提升和經驗的積累,而這無論對未來的就業還是創業都是寶貴財富。”

將興趣變成職業,源於愛好的工作更受推崇

今年教育部明確,統計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時,在“自由職業”一項中涵蓋互聯網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南京傳媒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畢業生吳思謙,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以往每年會有很多傳媒公司來學校面試,畢業生可以很好地接觸社會和進行實習。但是因為疫情,線下招聘改為線上,很多傳媒公司的崗位需求減少了。”最終選擇網易從事電競賽事工作的吳思謙,大四時就進入英雄聯盟LPL電競賽事部實習,“大學期間,我參與了很多賽事和電競工作實習,帶過賽事隊伍,還當過半年職業選手,發現自己非常熱愛電競的賽場和工作環境。”

在吳思謙看來,能找到自己熱愛的行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實習經歷加上家裡的支持,讓我堅定了以后在電競行業、游戲行業以及影視行業工作的方向。”她說,對於應屆生來說,第一年的工作經歷非常重要,是進入職場並積累工作經驗的第一步。

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的方式實現多元化、多渠道就業,成為一個新的現象。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本科畢業生王益同樣選擇將自己的興趣變成職業,成為了一名手賬設計師。“在職業生涯規劃課中,老師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源於愛好的工作最能激發人的干勁。”王益告訴記者,現在的青年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往往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崇尚多元生活。(王 拓 楊頻萍)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