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桑蠶產業致富他鄉 助廣西環江貧困人家脫貧

2020年08月17日15:43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海安桑蠶產業致富他鄉

“以前住的茅草屋,現在磚瓦新樓房﹔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以前有病無錢醫,現在醫藥能報賬……”

今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宣布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在環江的脫貧路上,國家“東桑西移”戰略和海安鑫緣集團起到強力推動作用。

10多年前,海安鑫緣集團來到環江縣投資興業,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讓江蘇海安與廣西環江共唱脫貧最炫民族風。

東桑西移

環江貧困人家養蠶脫貧

6月28日,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儀鳳村大屯屯,村民譚秋蘭將今年養殖的第四批蠶繭賣了出去,有100多斤。

譚秋蘭全家4口人,大兒子讀中專,小兒子讀幼兒園,丈夫譚永杰患有慢性病。她挑起家庭的重擔,在政府產業獎補政策助力下,一人種桑5畝,每年養蠶9批,每批收入2000多元。這是她家除種植7畝優質稻,到村裡果場打零工外的又一筆收入。

譚秋蘭說:“2015年,我們家建了新房,如今大兒子念中專馬上就要畢業了,小兒子也在上幼兒園了。不久的將來,希望我們一家也能在縣城買房買車。”

眼下,環江縣的蠶繭已經上市,在蠶繭收購市場,工作人員正忙著過秤、算賬、付款。看著白花花的蠶繭變成口袋裡的鈔票,蠶農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環江縣大才鄉村民老莫拿著錢笑道,“這是今年的第六批蠶繭,賣了5300元。”

2006年開始,鑫緣集團重構產業戰略布局。2007年9月,在國家政策“東桑西移”的大背景下,環江縣每年能多批次養蠶的自然條件被挖掘,鑫緣集團在環江縣設立廣西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鑫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儲呈平充滿信心地說:“環江有栽桑養蠶的歷史傳統,我們和那裡30多萬少數民族蠶農一起推動蠶桑、繭絲綢產業發展,並實現小康之夢。”

江緣公司已在環江縣12個鄉鎮設立39個鮮繭收購站點,年收購鮮繭900多萬斤,蠶農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之前,我們養蠶都是當作副業來做的,就是在房前屋后種一點兒零星的桑樹,賣蠶繭要去很遠的地方,價格也很低。”環江南大門蠶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環江縣特聘農技員韋朝東介紹,“江緣公司來了之后,出售就在家門口,價格也逐步提高,蠶農的積極性很高。”

“2018年,我們開始和江緣公司合作,成立了‘馴緣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了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小蠶共育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我們統一育種、統一發放、統一回收。”馴樂苗族鄉康寧村黨支部書記歐應榜興奮地說,“現在合作社成員有200多戶,年產值350多萬元。原來我們村有貧困戶120多戶,其中65戶養蠶后脫貧。”

環江通過與海安的合作,繭絲綜合質量廣西第一,成為中國優質繭絲加工基地縣之一。目前,全縣種桑近20萬畝,養蠶農家近5萬戶。2019年,蠶農養蠶總收入超過13億元,在全縣農業產值中佔25%左右。

收購繭企

拉動環江縣域經濟增長

在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的繅絲車間內,蠶繭煮熟的味道扑鼻而來,一群村民穿著鮮艷的毛南族服裝,穿梭在一排排自動繅絲機間。

江緣公司副廠長譚紅昌是一名“老絲綢人”。“我原來在這裡國營繭絲綢企業上班,企業面臨破產時,我們都人心惶惶。”譚紅昌回憶道,“后來公司被江緣公司收購,還聘用了原先的全部工人。我被公司提拔為分管生產的副廠長,向鑫緣學到先進的管理方法。”

10多年來,江緣公司不斷夯實桑蠶產業基礎,完成老廠一期改擴建和二期工程的擴建項目,現已擁有36組自動繅絲及全套生產輔助設備,廠房建筑面積達2.8萬平方米,具備年產900噸白廠絲的生產能力,成為環江縣屈指可數的利稅大戶,還為環江縣提供了116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江緣公司在環江整個繭絲綢產業中起到了帶頭和引領作用。環江縣繭絲綢協調中心主任廖萬否說:“江緣公司有效拉動了我們縣域經濟增長。2019年,全縣繭絲綢產業總產值達6.5億元。”

“我們剛來環江的時候發現,有一部分員工、蠶農家庭非常困難。特別是毛南族的發源地——下南鄉,我們走訪以后,對家庭困難、有勞動能力的百姓,通過動員、培訓,優先安排到公司就業。”江緣公司總經理周時慶介紹,“我們緊緊依靠鑫緣總公司的出口優勢、資金優勢、政策優勢、品牌優勢,保証正常生產,保証現金收購不打白條,保証老百姓所有蠶繭都能賣得掉,實行保護價收購。”

濃濃深情

海安環江共筑小康之夢

10多年來,江緣公司在夯實桑蠶產業基礎的同時,不斷追加投資、振興產業、回報社會。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廣西扶貧龍頭企業名單,江緣公司赫然在列。

江緣公司作為當地的龍頭企業,積極為貧困戶排憂解難,積極安排貧困戶子女就業。目前在企業工作的職工中,有52人來自貧困家庭。

有江緣公司在,就不讓任何一個貧困戶的蠶繭賣不掉。這是海安管理者常說的一句話。

走進江緣公司,宣傳欄上一張紅色的感謝信分外引人注目。壯族姑娘羅玉蓮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患有多種疾病,丈夫兩年前下崗。在她急需治療的時候,公司從總經理到一線職工,紛紛慷慨解囊,為她湊足了醫藥費。羅玉蓮感激地說:“在江緣公司工作,讓我體會到江緣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有了這份幫助,我能夠及時得到治療,也讓我更堅定信心去戰勝病魔,盡快走出困境。”

“這幾年,江緣公司在環江發展,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和政府的關心。可以說,已經深深地扎根環江。”儲呈平透露,如今公司的銷售規模已近4億元。“我們對在環江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計劃投入2億元,用3年的時間,投資興建高標准的、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繭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這個園區的建設將使整個環江的繭絲綢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屆時,我們的銷售規模將翻番,同時為當地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環江縣委書記黃榮彪表示,“希望海安、環江兩地深化交流合作,健全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在教育、勞務輸出、產業轉移、醫療服務等方面打造更多的合作品牌,共推高質量發展,讓雙方的友誼再上新台階。”

2000公裡的空間距離,阻隔不了海安與環江之間濃濃深情。海安在環江這片山鄉,織就“新絲路”,助推環江蠶桑產業“破繭重生”,共同唱響小康之歌。 本報通訊員 吳 薇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