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男女,如此“因性施教”是否標新立異

2020年08月21日19:31  來源:交匯點新聞
 
原標題:江東時評 | 教材分男女,如此“因性施教”是否標新立異

“男生用藍版”“女生用紅版”,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男生女生學數學》系列教輔因以性別劃分為“噱頭”引發網友質疑。8月19日晚,出版社針對此事發表聲明稱,該書已終止出版、全部下架。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具有廣泛影響,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實際情況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個受教育者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根據新聞報道,該出版社是根據大數據統計,根據男女生實際情況,為使男女生發揮各自優勢而出版的系列教材,在難度上並無差異,只是在章節內容上有不同。站在出版社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根據性別採取的“因性施教”。

“因性施教”是否存在性別歧視?客觀來說,男女之間或大或小存在差異,如果教材是根據思維方式的不同來安排不同內容的詳略程度,或者側重相同知識點的不同講法,有一定的科學性。比如根據大數據,男生可能在計算推理上弱一些,教材在此類章節安排更多內容,女生在立體空間弱,教材在此類的講解更多,從這個出發點看,出版社或許並沒有“歧視”的意味。

但公眾的擔心不無道理,當前,社會上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對男女差異的刻板印象,比如“男孩適合理工科”“女孩上學沒有用”等長期有著廣泛市場。在這個背景下,根據男孩、女孩各自的性別特征進行相應的教育,使他們獲得適合自身性別的教育方式,往往成為一種抽象的理念和表面的設想。也就是說,以性別差異決定教育方式,很可能淪為因為教育方式的差異,造成更大的性別差異,所謂“成見威脅”正是基於此。

教育本身是探索的過程。我們或許都曾有這樣的經歷,同一個題目不同的講解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效果,同一本外文作品不同的翻譯特色會有不同的閱讀體驗,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拿教輔產業來說,當前教輔市場各種產品琳琅滿目,越來越細化、科學化,在此之前,基於性別分類的教輔書還沒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這次嘗試不失為一種探索。丟棄對於“性別歧視”的刻板理解,不妨讓市場去做出選擇。面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我們完全可以更寬容一些,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視其成效再做決定。

在輿論壓力下,出版社已下架該系列教材,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因性施教”的一邊是因材施教,一邊是性別歧視,兩個維度都需要細細考量。對出版社來說,標新立異、高喊“女孩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的做法值得三思。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