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高一教材改版 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首次採用國家統編教材

2020年08月22日08:25  來源:荔枝網
 
原標題:新高一教材改版 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首次採用國家統編教材

  江蘇省2020年秋季入學高一新生,接軌“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其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首次採用國家統編教材。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十三中語文課程基地負責人曹勇軍老師說,新的語文統編版教材與原來使用的蘇教版教材相比,在框架結構、教學內容、話語體系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變化,古文內容明顯增加,與現代文混編,“任務群”式的學習方式與原來蘇教版相似,因此,對於江蘇的老師來說,比較容易適應新教材的變化。總的來看有幾個特點,首先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第一單元強調青春,青春的價值。第二個單元是勞動,圍繞著勞動選擇各種學習的文本,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第一單元第一課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青年時代毛澤東,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青春抱負。還有郭沫若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聞一多的《紅燭》、鐵凝的《哦,香雪》、雪萊的《致雲雀》等。”

  新教材還引導學生辯証性思考,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曹勇軍說,每個單元都有任務單,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更要通過任務單主動思考。“以往我們那種學習最大的問題學生會把語文學得很機械,我這篇文章我就記住這5個詞語夠了,背下來文章的寫作兩條方法夠了。現在是主動去探索,你看看這些詩詞有什麼特點,感受、體悟,最后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曹勇軍認為,高中語文新教材倡導的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運用閱讀和寫作的工具去解決生命問題,擁有一輩子可以帶走的能力。

 

 

  新教材還增加了一個“整本書閱讀”,每冊都專設一個單元來讀一本書,比如高一上第五單元讀《鄉土中國》。同時,教材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均有呈現。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課文數近一半。

  高中教材的變化對於初中、小學的教學會產生什麼影響?曹勇軍說,從改版后高中教材不難看出,語文學習不再是機械式死記硬背,瘋狂刷題,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就需要多讀書。二是從活動中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還是靠多讀書,多寫作。簡單的靠做題目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大家學習更應該主動,以活動形式來學習。我們高中做任務群學習,有戲曲節、讀書活動等,讓學生去做和語文學習相關的事情。在這樣的學習中,培養各種各樣的能力,這是立體的、豐富的,對學生成長很有幫助。”

  同時,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語文組老師花萬芹說, 新教材對於老師而言,呈現情境,突出寫作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試題的區分度,要求我們老師,要去研讀課程標准,再結合其他省,全國高考試卷來作為參考,為自己的教學工作保駕護航。”

  新的普通高中《歷史》統編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重點學習內容有四方面,一是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二是中國人民170多年斗爭史和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三是國家主權、海洋意識教育﹔四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此外,思想政治學科也是首次使用部編版教材,增加國家安全等內容。徐州市教研室政治教研員郭林說,新教材的使用帶來課程理念、教學方式和考試評價的變化。“新課程的實施和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實施,兩者是配套進行的,評價體系在學科的測評中如何實施,這對教學也會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怎麼樣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表現出來,怎樣去考察,都是我們在教學中面臨的新的問題。”

  更多詳細報道,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張雪 徐州台 鹽城台 編輯/韓瑜)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