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對孩子們來說,超短暑假即將過去,新的學年,新的台階,新的開始。
空氣中似乎能聞到一絲桂花香了。一年中,江蘇最美好的季節就要到來。但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持久戰中的江蘇人還能體會到“閑夢遠,南國正清秋”麼?“江南秋色滿梧桐”又是怎樣的不一般風景?
1
疫情防控,依然是第一位的大事。
作為長三角重鎮,江蘇的經濟地位和地理位置,往往決定了其在關鍵時刻,要承擔格外重要的任務。筆者注意到,7月中旬以來,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和長三角涉外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江蘇重新啟動了自上海機場入境來蘇人員接轉工作。為什麼要重啟?很顯然,是為了適應國際航班數量增加的新形勢新變化,緩解上海等地涉外疫情防控壓力。
媒體報道稱,此次接轉工作採取“7+7”模式。即來蘇人員從上海機場入境后,由上海市進行信息採集和登記,統一安排至指定酒店進行集中隔離健康觀察。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隔離滿7天后由江蘇安排專人專車閉環接駁至昆山中轉基地,各設區市組織專人專車在昆山閉環接回,繼續集中隔離健康觀察7天,落實后續防控措施。
看看海外疫情每天讓人心驚肉跳的數字,我們就會為有這樣一道道嚴防死守的舉措而略感寬心。從概率學的角度去看,隨著國際航班的增加,近來江蘇也零星出現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本地確診病例一直零新增),而這反倒讓人放心,也証明了江蘇防控舉措的精准有效。還是那句話,隻要“可知可控”,就能“精准防控”。
相反,如果出現了“不可知”狀況,則萬不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譬如前不久,一名南京市民在日本入境后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消息很快上了熱搜。接到通報后,南京市衛健部門立刻對其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對排查出的密切接觸者落實集中隔離觀察並進行核酸檢測。讓人欣慰的是,這些密切接觸者的核酸結果均為陰性。但復盤核查卻不能止於此。而最近終於傳來讓人放下心來的消息:這位南京市民在日本復查核酸結果為陰性,目前已解除隔離。
一場虛驚,也是一次突擊檢驗。而時不時敲敲警鐘,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從江蘇主要媒體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其實江蘇這根弦一刻都沒有放鬆。無論是前一段時間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還是最近的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等,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都對疫情防控反復作了強調,要求全省上下“堅決杜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鬆勁心態,堅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做好較長時間常態化防控特別是秋冬季可能出現疫情的應對准備。”
“可知可控、精准防控”,這8個字說來輕輕鬆鬆,但背后若干人的辛苦付出,又豈是輕鬆可言。
不妨就以入境來蘇人員接轉這項工作為例。除外事、疾控等部門大量人員外,全省公安機關就已經抽調了180多名警力,參與接轉陪護、基地駐地安保和人員信息核查推送等相關工作。而前段時間江蘇天氣一直都是“燒烤模式”,這些參與接轉工作的人員,每天都是“全副武裝”接受高溫“桑拿”。
而除了台前的“高溫勇士”,還有更多的“幕后英雄”提供各類支持。據公安部門的朋友介紹,每批旅客轉運前,上海警方都會定時將人員信息推送至江蘇省公安廳,由數據服務隊分析處理完善后,提前兩天推送至昆山中轉基地及各市工作專班,再由各市工作專班逐一撥打旅客電話進行二次核實,確保信息無誤……“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絲毫懈怠和馬虎。
聽說,最近不少央企負責人來江蘇投資考察、洽談合作,都紛紛點贊江蘇疫情防控精准高效,並且對江蘇竭盡所能馳援湖北、黑龍江、吉林、北京和新疆表示由衷敬佩。很多人在聽了江蘇疫情防控相關情況介紹后,都忍不住說了句:“江蘇真不容易!”
江蘇確實不容易。舉個例子,前不久新疆疫情出現新情況,江蘇又派了醫務工作者去新疆援助抗疫。要知道,江蘇一直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克州及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師和團,此前已經組團式援派了一大批醫生常年在那裡幫助工作。
而細心的觀眾也注意到,中國醫師節當天,央視《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的特別報道中,均以較大篇幅報道了正在新疆戰斗的我省重症醫學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邱海波教授的事跡,展現他堅守抗疫一線172天、輾轉4地開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情況。
從央視報道中,我們也得知,作為新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組長,邱海波每天都會到病房查房,了解病人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因為我是一個醫生,尤其是一個重症醫生,哪裡有病人,我就應該出現在哪裡。”邱海波教授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這句話卻特別暖心。
毫無疑問,醫生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值得全社會尊崇的“大先生”。
值得一說的是,中國醫師節的前一天,婁勤儉、吳政隆專門邀請江蘇醫務工作者代表到省委去座談。會后合影時,省領導特意把前排留給了他們。這張合影也很快在微信上刷屏。眼尖的網友們注意到,這些醫務工作者代表中不少都是疫情防控中的英雄。有網友評論,他們個個都像邱海波。
肖勇/攝
2
烈日炎炎,熱浪滾滾。
但江蘇人反而心裡踏實。因為,長江、太湖、淮河的高水位,終於降下來了。安全度汛,比什麼都重要。
可不是麼?地處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下游,所有的上游來水都要經過江蘇最終匯入大海,加之地勢低窪、歷史上水患多發,江蘇人怎能不對水特別敏感。
據媒體報道,8月16日,長江南京站潮位終於退至警戒線8.7米以下。回首7月中下旬南京水位屢創歷史新高那段揪心日子,真讓人無限感慨。來自水利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江蘇梅雨期達到了超長的43天,共發生10輪強降雨,梅雨量是常年的2.5倍。除長江上游來水超多外,太湖發生流域性大洪水、連續9天超保証水位,淮河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
有大洪、無大險、更無大災,江蘇靠的並不是運氣。
“工程是基礎,調度是關鍵,防守是保証。”江蘇省防指有關負責人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這句話,確實道出了關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歷屆江蘇省委、省政府都把治水放在突出位置,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已基本建成防洪、擋潮、除澇工程體系。據水利部門透露,尤其是近3年來,江蘇保持每年400多億元的水利投資力度,長江、太湖、淮河流域一批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全省長江、太湖、淮河等流域的防洪標准均達50年以上。人命關天的事,關系子孫后代的事,牙齒咬碎也要干到底,江蘇人就是這麼執著。
面對百年一遇的洶涌洪水,如何科學調度好這些水利設施也很關鍵。江蘇水利部門的朋友告訴筆者,全省947座在冊水庫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入汛以來,他們線上線下實時監測,精准控制水庫運用,及時騰空庫容調蓄洪水,最大限度把這些桀驁不馴的“龍”給馴服住。
而加強堤岸巡查,及時排除險情,則是最后要拼死守住的底線。這段時間,江蘇各級領導干部先后多次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廣大基層干群和消防、應急、水利等專業人員,更是對險工患段、重要位置24小時不間斷防守。
這裡不妨舉個例子。8月13日,魯南地區普降大暴雨,受其直接影響,江蘇境內新沂河、新沭河維持大流量行洪,沂沭泗流域發生1960年以來最大洪水。14日,省防指啟動沂沭泗地區防汛Ⅲ級應急響應。當天,省消防救援總隊就調集1076名消防指戰員,攜帶抗洪搶險防護、救生、破拆、繩索、舟艇等應急救援器材火速趕赴沂沭泗區域。據官方媒體報道,當晚9時許,沂河兩岸燈火通明,由水務、應急管理、消防救援、鎮村黨員志願者等組成的巡堤隊伍在各自轄區巡查,他們每隔十米“布防”在堤壩上,嚴密監測水位變化……就這樣,直至17日夜,洪水安然入海。
作為大江大河的下游,江蘇必須要扛起這些。“頂著大太陽抗洪”也是常有的事。最近,四川、重慶等地遭遇歷史罕見洪水,三峽大壩全力泄洪。江蘇也做好了應對准備。祝福這些城市平安。
前幾日,南京等江蘇不少城市出現了絢麗的晚霞,江蘇人競相在微信朋友圈晒著美圖。“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明知又是一個熱辣辣的大晴天,但還是抑制不住即將勝利度汛的喜悅。
3
有一個行業信息不容忽視。
8月14日13時10分,江蘇調度用電負荷達到11109萬千瓦,超過此前10851萬千瓦的最高值,年內第二次創歷史新高。
筆者認為,這固然有持續高溫天氣的因素,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回暖也是不爭的事實。電力部門的數據顯示,8月以來江蘇省內已有9個設區市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迅速回暖,這也是很多關注江蘇的經濟學家們的普遍感受。
筆者打聽到,在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婁勤儉在講話中列舉的一組數字,就頗具說服力。比如,除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了從一季度增長-5%到上半年增長0.9%的反轉外,全省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向好,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4個月、工業用電量連續3個月正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大幅收窄。同時,夏糧再獲豐收、總產達到274.8億斤,生豬產能也持續恢復。而上半年,全省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近30%,高技術行業增加值連續數月實現兩位數增長,新登記市場主體也同比增長19.9%,實際使用外資166.7億美元、規模全國第一。更難得的是,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3萬人、列全國第一。
而市場的嗅覺是最靈敏的,資本的眼光也是最銳利的。“看好江蘇”,大企業大集團都在抓緊付諸行動。
筆者一直都很納悶:新冠肺炎疫情如此氣勢洶洶,為何卻擋不住各路大神投資江蘇的腳步?粗略統計,今年上半年來江蘇洽談投資合作的各大金融機構、中央企業、大型民企特別多。進入下半年賽程,這一勢頭繼續呈現,僅最近一個月,就又有多家央企爭相來蘇。不妨梳理下媒體最近的報道。
如7月30日,婁勤儉、吳政隆在寧會見了中國郵政董事長劉愛力、總經理張金良一行,隨后省政府與中國郵政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全國最大的國際貨郵核心樞紐、提高城鄉綜合便民服務水平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再如8月10日,婁勤儉、吳政隆在寧會見了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一行,省政府並與中國光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綜合金融、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等領域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次日,婁勤儉、吳政隆在南京會見了中國海油集團董事長汪東進一行,雙方就深化拓展合作進行了廣泛交流,達成諸多共識。汪東進表示非常看好江蘇,將加大在蘇投資力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助力江蘇經濟轉型升級。
而兩天后,婁勤儉、吳政隆又在南京會見了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一行。當天,南京市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鹽城市政府與華能江蘇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各方將在區域合作開發、國際合作深化、綠色發展和產融結合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
短短數日,央企大佬紛至沓來,一批重大項目協議也緊緊跟上。有網絡媒體新聞敏感強,特意作了篇專題報道《江蘇省委書記頻頻會見企業巨頭,有何深意》。筆者想,“看好江蘇”,對包括央企在內的市場主體來說,已不需要語言,拿出行動先人一步,比什麼都管用。而熱情接待這些企業負責人,隻要日程允許,婁勤儉、吳政隆都會悉數到場,一方面盡顯對合作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則釋放出江蘇堅持不懈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一門心思抓項目抓發展,省委書記、省長帶頭如此,下面各設區市自然更是比學趕超向前沖了。
比如前幾日,南京和蘇州就在同一天分別舉辦了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和2020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同一天舉辦盛會,都與互聯網以及科技創新息息相關,是不約而同、不謀而合麼?一個誓言打造“創新名城”,一個要把“開放創新”的長板繼續拉長,比拼是少不了的,但立足各自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則是共同的選擇。正如有業內專家所分析,南京連續舉辦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就是要搭建一個國際化交流平台,集聚全球未來網絡領域的最優質要素,推動“未來網絡時代”早日到來。而蘇州去年人工智能產業產值達685億元,增長約20%。蘇州市市長李亞平底氣十足,表示要把蘇州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
而在蘇北,徐州和連雲港也在同一賽道上各亮新招。徐州年內再度召開了全市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現場推進會,期間重點考察了新沂市重大產業項目。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提出,要以實實在在的工作確保“亮點”真“亮”,確保“經驗典型”經得起考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奮力實現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新突破。而連雲港則以自貿區連雲港片區獲批一周年為契機,舉行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32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45億元。連雲港市委書記項雪龍表示,三四季度是抓發展、抓項目的黃金時期,誓言繼續保持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
相互飆著干,勁頭都鉚得很足。
聽說,婁勤儉曾用“淮海戰役精神”來分析點評所謂“江蘇十三太保”。他認為,江蘇這些市就像當年參加淮海戰役的我軍各勁旅一樣,拉出來個個能打勝仗,而匯聚起來則能打贏大的戰役。
眼光獨到。確實如此!
4
被看好,也意味著被賦予更多責任。
經濟總量佔全國十分之一的江蘇,還擔負著一系列對口支援、對口幫扶的重任。從苦日子一路奮斗走來,江蘇人知道,全面建成小康,全國一盤棋,大家手拉手,更要心連心。
通過媒體報道,筆者注意到,8月4日至5日,婁勤儉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赴貴州考察交流,進一步推進蘇州銅仁對口幫扶,推動蘇黔合作深化拓展。而兩周后,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省長諶貽琴又率貴州省黨政代表團回訪江蘇。有網友評價,這兩個相隔千山萬水的省份,真的就像好親戚、一家人。
蘇黔還真是一家人。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採取“調北征南”“調北填南”舉措治國,使得大量江蘇人遷移至貴州。這些江蘇移民在漫長歲月中延綿不絕,在貴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據貴州朋友說,貴州屯堡人現在的服飾還沿襲明清江南服飾的特征,花燈曲調仍帶有江南小曲的韻味,民居建筑精雕細刻保存著江南遺風。這是真的麼?
不管歷史淵源如何,如今,江蘇掏心窩幫扶貴州,貴州也是記在心裡的。不久前筆者看到貴州日報和銅仁日報,都在一版用大篇幅報道,真情記錄下兩省間攜手向前的點點滴滴。如在貴州日報《山海手挽手星辰鑒深情——蘇州與銅仁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的長篇通訊中,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就坦言,“銅仁10個區縣已有9個順利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底的11.46%下降到1.16%,這離不開江蘇省與蘇州市的鼎力相助。”而蘇州日報記者和銅仁日報記者攜手採訪,在銅仁日報《“長江”牽手“烏江”共奔小康》的專題報道中,通過一片“葉子”、一把“手術刀”、一條“生產線”、一間“玻璃屋”的故事,生動講述了張家港幫助沿河發展產業、持續推動支農支醫支教等專技人才交流、著力發展職業教育、創立24小時新時代文明實踐驛站等帶來的巨大變化。
實際上,對口幫扶貴州銅仁,只是江蘇承擔的眾多任務中的一小部分。筆者特意梳理了下,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江蘇開展的對口工作至少有三類:第一類是對口幫扶,江蘇與陝西全省、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市、貴州省銅仁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第二類是對口支援,江蘇承擔著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市、昌都市,新疆伊犁州、克州、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師和團,青海海南州,三峽庫區湖北省秭歸縣、重慶市萬州區和雲陽縣的任務,是全國最早承擔對口支援工作任務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承擔對口支援任務最重、對口支援范圍最廣、派出援建干部人才最多的省份﹔第三類是對口合作,江蘇與遼寧省開展對口合作。
盡管任務很重,但重情重義的江蘇人,一直都是帶著政治責任帶著深厚感情踏上高原、走進大山。最近,婁勤儉、吳政隆又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即將到陝西交流考察,進一步對接落實扶貧協作工作。而今年6月,陝西省黨政代表團剛剛來過江蘇。蘇陝幫扶合作的故事,注定會更加生動精彩、更加感人至深。
肖勇/攝
末伏夏盡,秋風乍起。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正越來越近。唯有攜手登攀,方能領略山那邊更美的風景。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換句痛快過癮的話,江蘇加油,中國加油!
撰稿 臨窗客
值班主編 孫巡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