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安庄。
五段鎮后六段村。
大風歌廣場。
安國濕地公園。
張寨鎮陳油坊村葡萄園。
◎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日前,記者在沛縣採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沛縣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政治擔當、頑強的戰斗意志、有力的應對舉措,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均取得顯著成效,“強富美高”新沛縣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靚麗答卷。
做到精准施策,疫情防控扎實有序
作為疫情發生較早的縣域,沛縣快速反應,科學落實防控舉措,第一時間建立指揮體系、落實責任體系、制訂應急預案,在全市率先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壓緊壓實三級書記責任,構建五級聯防聯控機制,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確診患者零死亡、輕症患者零加重、外輸病例零傳播,打好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守好“責任田”的同時,服務全國“一盤棋”,醫務骨干逆行黃石,藍天救援隊馳援武漢,社會各界眾志成城,鮮紅黨旗一線高揚,充分展現出130萬干部群眾的守望相助與情義擔當。
堅持穩中求進,經濟建設開拓奮進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力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以責任的堅守應對形勢的不確定性,明確提出了奪取全市年度綜合考核一等獎目標,較快穩定了全縣的信心、穩住了經濟的基本盤。深入開展“十百千”包挂活動,機關人員對口幫扶企業708家,落實“防疫政策惠企包”71條,為企業減免稅費5億元。加大要素支撐力度,制定《沛縣建設項目容缺審批實施意見》等十余個文件,發放企業貸款25.3億元。上半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5.8億元,增長1%,增幅全市第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億元,全市第二﹔工業用電量14.5億千瓦時,全市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2億元,全市第二﹔夏糧總量穩中有升,生豬產能逐步恢復,創建成為國家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全縣經濟工作守住了保的底線,夯實了穩的基礎,拓展了進的態勢。
狠抓產業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攀升
深化“工業立縣、產業強縣”,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更高層次打造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跨境貿易大數據中心和區域現代物流中心等平台,聚焦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引進高端創新資源共建研發機構,深化與大院大所大企戰略合作,打造一批國家級創新平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支撐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培植高質量發展先發優勢。“一企一策”重點培育企業70家,與8家高校院所簽訂校企聯盟,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2.2%﹔統籌推動紡織、鑄造、灌排、塑編四大傳統產業轉型,鑄造企業關停63家、提升62家,塑編企業綜合整治164家。突出“強鏈補鏈、以商引商”,主攻品質項目、特色項目、重特大項目,實現重大項目的數量、質量、投資量“三量”提升,“765計劃”市認定簽約項目數、開工項目數、投產項目數分別居全市第三、第二、第一。珀然股份實現逆勢上揚,開票收入同比增長2.5倍,金榮泰集團一次試車成功,成為國內萊賽爾生產企業的一支勁旅。著力“做強載體、優化環境”,全力推進“証照聯辦、一証通辦”,實現“領照即開業”,開辦企業全流程壓縮在兩個工作日以內,全市率先實現開辦企業“長三角一網通辦”,新增市場主體超萬戶。兩個省級開發區、8個鎮級產業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新入駐企業60家,建設標准廠房105萬平方米,“經濟開發區雙核驅動、產業集聚區錯位發展”的功能布局逐步形成。區域合作不斷深化,與宜興、啟東、豐縣、微山、魚台等兄弟縣市協作發展、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快建立。
推進城鄉建設,整體風貌提升改善
堅持城鎮村三級聯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城鄉環境更加美麗宜居。城市品質持續增強,統籌推進老城區改造、新城區提升,8大類130項城建工程按序時推進,12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穩步實施,沛公路西延工程竣工通車,連續兩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棚改工作先進縣,全市唯一獲批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鎮域功能有效提升,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十個一”工程扎實推進,敬安鎮小城市建設通過驗收,五段、胡寨、鹿樓3個美麗宜居鎮示范點創建任務完成60%以上,安國、楊屯、大屯、漢興等多個鎮街的產業特色、生態品牌逐步形成。鄉村振興有力推進,12個特色田園鄉村、137個美麗宜居村庄和1311個整治達標村庄建設向縱深推進,位列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評估第一等次,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在沛縣召開,垃圾分類處置“六化”模式獲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領導批示肯定。農房改善21個在建項目高質量推進,8個項目主體施工完成,獲評蘇北地區農房改善工作績效評價優秀等次。加快推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等向鎮村一線延伸,真正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以“三鄉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農村電商產業蓬勃發展,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聚力改善民生,百姓福祉持續增進
集中物力財力,重點解決民生領域8個方面36個突出問題,努力把利民舉措轉化為了可觀可感的民生成果。公共服務拓展新空間,下大氣力化解長期積累的“大校額”“大班額”難題,調整充實了14所中小學校、46所幼兒園年度建設任務。統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12大類5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明確了縣人民醫院三級醫院創建硬性任務。困擾多年的殯儀館選址問題得以解決,規劃設計全面啟動。健全社保擴面機制,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確保法定人群“應保盡保”。全面提高城鄉低保標准,切實保障全縣城鄉困難居民基本生活水平。深化醫養結合試點,構建多元化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加大對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力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三大攻堅取得新進展,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省定經濟薄弱村在全部實現脫貧和達標的基礎上繼續鞏固提升,防貧動態監測機制建立並運行﹔全縣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7.7%﹔邊界治水難題成功破解並受到省督查激勵。社會治理開創新局面,深入開展32個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強化黨政領導信訪包案化解,“網格+警格”融合應用全面推開,“法治沛縣”建設持續深化,楊屯鎮“1+4”改革經驗得到上級領導肯定並在全市推介。
切實改進作風,比學趕超蔚然成風
旗幟鮮明講政治,縣委常委會率先垂范,引領各級干部跟進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大樹實干作風、干成標准,優化精簡縣對鎮街和部門的考核辦法,提高區分難度,考准發展實績。在全縣黨員干部中大興研究問題、攻堅克難、協作配合三種風氣,強化進步意識,把干成事作為工作目標,樹立“進步有功壓擔子、進步無望讓位子”的干部選用導向,選用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的闖將,大興研究問題之風、攻堅克難之風、協作配合之風,引導鎮域之間、部門之間、同志之間比學趕超,努力以每個部門、每項工作、每位同志的不斷進步推動沛縣各項事業更好發展。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著力建設“五強”型農村帶頭人隊伍,舉辦村黨組織書記“發揮支部作用、增加集體收入”專題培訓班,總結推廣集體經濟發展十大典型案例。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動態清零”行動,53個“書記項目”有序推進,全市基層黨建重點工作現場會在沛縣召開。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扛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零容忍懲腐肅貪,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發揮縣委議事協調機構作用,支持人大、政協圍繞中心創新履職,推動統戰、群團、雙擁等各類組織和各個領域發揮優勢開展工作,進一步鞏固發展了全縣上下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