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通第二水源 數千人奮戰“百年工程”

2020年09月14日07:5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南京,打通“第二水源”

南京主城區應急供水系統圖

南京主城區應急水源地楊庫水庫 邵 丹攝

9月11日,南京市水務局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全市應急水源地正在加快推進,預計年底前將確保完成主體工程,實現主工程通水。這意味著自2006年就開始謀劃的城市“水缸”工程終於塵埃落定。

長江是南京飲用水源地,僅在南京,就有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公司等大型化工企業的原料和產品要通過長江水運。過境南京長江水域的危化品船舶一年達到10余萬艘次。

多少年來,南京主城區和江北、江寧建成區,長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地。

在長江之外,打通第二水源,讓城市喝水更安全,歷經十余年,投資數十億,史上首次,南京從水庫引水進城。

這件事,南京終於要做成了。

明確三處應急水源地

這場通報,明確了外界關注已久的南京應急水源,即城市備用水源地的選址。

南京市水務局表示,全市應急水源建設分三個板塊同時推進。主城區以江寧區楊庫水庫為應急水源地(總庫容30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45萬立方米),以城南水廠、北河口水廠為應急供水廠的應急水源系統,應急供水規模75萬噸/日。

江寧區應急水源地為新濟洲鳳凰湖(總庫容22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86萬立方米),以濱江水廠為應急供水廠的應急水源系統,應急供水規模31萬噸/日。

江北地區以三岔水庫為應急水源地(總庫容89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21萬立方米),以橋林水廠、江浦制水廠、浦口水廠為應急供水廠的應急水源系統,近期應急供水規模達65萬噸/日,遠期應急供水規模達到90萬噸/日。

上述三處應急水源工程建成后,可在常規供水水源被切斷的狀態下確保全市市民三天的供水量。

各地將應急水源地建設提上議程可追溯到2005年。當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硝基苯精餾塔發生爆炸事故,大量苯類污染物泄漏流入鬆花江,鬆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生活受到影響,哈爾濱全市停水4天。事件發生后,社會首度強烈關注城市應急水源地建設。2006年1月,江蘇省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議推動城市應急水源地建設。

此后十余年中,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媒體的推動下,應急水源地(城市備用水源地)建設問題多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相關政府部門曾表態,南京已有將南部的石臼湖、北部的金牛湖作為應急水源的設想,但一直未見有正式文件明確應急水源地的選址和應急水源地工程的建設日期。

在2015年1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專題議政會上,有委員發言提出,要加快實施南京應急水源地建設,否則一旦長江發生污染,全城的飲水將成大問題。

當年民進南京市委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我市飲用水源地規劃與保護的建議》的提案。提案指出,南京市飲用水水源地數量眾多,但全市絕大部分供水總量的水源地均集中在長江南京段。當時長江干流有10處飲用水取水口,承擔向南京主城區、江寧、棲霞、六合、浦口等日常供水,日供水量約為220萬噸,約佔全市總量的90%,服務人口約610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80%。

提案指出, 隨著國內多個城市發生飲用水安全事故引起的市民恐慌事件,南京作為以長江干流飲用水源地為主要供水源的城市,應高度重視備用水源地的建設。提案建議,要加快南京市應急飲用水水源地研究方案論証與工程實施。

2015年,城市要有應急水源或備用水源成為國家剛性要求。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家明確要求,針對單一水源供水的城市,應於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應急水源或備用水源建設。

2017年,一份《南京市環境保護目標任務》終於確定了南京的備用水源地。根據這份年度環保任務,市級應急備用水源地將在浦口綠水灣選址,設計的供水規模達120萬噸/日。

記者了解到,綠水灣方案這樣設想,在長江與夾江之間建壩設閘,一旦上游發生污染,立即關閘切斷上游來水,以夾江中的原有長江水完成城市應急之需,據測算,夾江的庫容量大概也能保証主城三天的基本用水量。

綠水灣夾江應急水源地方案提出后,在論証中被否決。否決原因是綠水灣應急水源地依然採用長江水,不是真正獨立的備用水源。另外夾江建壩設閘,將改變河勢,不利於長江大保護。

現在南京明確了兩處水庫、一處湖泊為城市應急水源地。

今年,南京將建成“大水缸”,全城隨時能喝上備用水。

數千人奮戰“百年工程”

從水庫引水供應城市,這在南京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就在南京水務局宣布三大應急水源主體工程要在今年底完工時,楊庫水庫北邊的白頭山,中鐵十一局施工隊正在進行隧道施工。緊臨白頭山,中鐵上海局正在實施原水管線的明挖埋管及頂管施工,當天隧道雙向推進總計15米,原水管線埋管段完成18米,多座頂管工作井正在制作、下沉。所有標段都在加緊施工,保証年底實現應急水源項目通水。

南京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主任科員童林說,應急水源地建設已列為今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南京現在明確的3個應急水源地共同點是點多、面廣、線路長。不僅各項協調工作復雜,施工方面難度也不小。童林介紹,要將應急水源地的水輸送到相關水廠,輸水管道長、口徑大,施工量和施工難度較大。主城區應急水源工程建設中,還涉及到隧洞爆破等工程﹔江寧區應急水源工程涉及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實施方江寧區濕地佔用等審批手續要報給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這些工作目前都在爭分奪秒推進,越早建成投用,城市就多了一重保障。

南京確定楊庫水庫為主城區應急水源地,從楊庫鋪設管道引水到城南水廠和北河口水廠。這兩大水廠是南京主城區的供水廠。一旦有突發情況發生,楊庫的水經管道(新建原水管道)進兩大水廠,再送到千家萬戶。水庫到北河口水廠約長40公裡,跨越江寧、雨花台、建鄴三個行政區,原水管道輸送的是沒有經過處理的水,管徑比自來水主干管要大,有2.2米和2.4米兩種管徑,而自來水主干管管徑一般不超過1.8米。

這次南京快馬加鞭,楊庫水庫應急水源地工程,全程5個標段同時作業,全線40公裡,五六百號人在忙碌。

整個大江北地區,包括江北新區、浦口和六合,三岔水庫是唯一確定的應急水源地。原水供水管道從三岔水庫往南進入橋林水廠再從橋林水廠北上到江浦水廠,全程39公裡,但江北的管道都是復線。全程16個標段,全線施工。眼下,16家招標單位,2000余人同時奮戰在這條新辟的供水線路上。

南京江北水務原水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夏加華介紹,江北應急水源地項目整體施工難度較大。三岔水庫至橋林水廠,要穿越地鐵S3、南二山洪溝、石磧河溢洪道、浦烏路等處,其中穿越地鐵為頂管,其他為明挖敷設方式。從橋林水廠至江浦水廠穿越石磧河、高旺河、城南河、大勝關鐵路橋(京滬高、地鐵S3)、S001、三橋繞城高速以及五橋連接線等處,其中五橋連接線為明挖敷設方式,其他為頂管。在這近40公裡的管道旅途中,頂管井埋深8∼18米。

夏加華在手機上隨時能點出當天的工程進展,包括管道監造日報,每日各標段進展,質量督察周報。夏加華說,應急水源地工程是百年工程,所有參與人員絲毫不敢懈怠。對鋼管質量,要求細化,廠家監理現場監造。3支專業隊伍24小時待命,隨時對焊縫進行檢測。

構建城市“生命線”

城市居民用水,從喝上自來水,到要喝高質量的水,再實現有備用水源以防不測,城市保障能力在一步步增強。

對正在建設中的江北新區來說,此次應急水源地工程建設可謂是一舉解決全域供水難題。

早在2017年,位於江北地區的浦口水廠的取水口被取締,而該水廠供水面積超過40平方公裡,服務長江大橋北部高密度居住區,覆蓋人口60多萬人。而取水口被取締的原因在於取水口周邊有碼頭,取水環境達不到國家要求。浦口水廠轉而將取水口往上移3公裡,這正是江浦水源廠所在地。

江浦水源廠位於七裡河和城南河之間,處於江北新區核心區中的核心位置。按照國家規定,取水口上游2000米,下游1000米限制性開發。而南京謀劃在長江兩岸打造城市客廳,未來,江浦廠周邊沿江地帶勢必要進行開發建設,取水口能否保留是個大疑問。

夏加華介紹,三岔水庫應急水源工程不光是應急,也是一項區域供水重構工程,是打造江北新區“生命線”。應急水源工程,是從三岔水庫取水至橋林水廠,再從橋林水廠輸水到江浦水廠,接著從江浦水廠到浦口水廠,再繼續北上到遠古水廠,這四大水廠基本能覆蓋整個大江北區域。而平時供水工程,橋林水廠建設取水能力遠期達到155萬噸/日的取水口,利用應急水源管道,將長江水輸送至橋林水廠,再往北輸送至江浦水廠和浦口水廠。屆時,無論江浦水廠和浦口水廠這兩家水廠的取水口能否保留,水廠依然能保持供水能力,江北地區的供水不會受到影響。

夏加華介紹,按江北新區規劃,到2035年,江北地區總規劃人口是330萬人,現在實施的供水系統工程實現后,常態和應急狀態均可實現大江北供水全覆蓋。

無論是位於江北地區的三岔水庫、還是位於江南的楊庫水庫,二者作為城市應急水源地,都有枯水期蓄水不夠、水質難確保的瓶頸。正在實施的應急水源地工程,都對兩個水庫同時實施長江引水工程,在非常狀態下,以空間換時間的緩沖。在平時水量不夠的情況下,引長江水補水,確保水量水質24小時達標。

2016年南京高淳和溧水已建成引江供水工程,兩地百姓喝上長江水,加上傳統的飲用水源地,即固城湖、中山水庫和方便水庫,南京高淳、溧水已具備雙水源供水,在應急情況下,高淳、溧水可以向主城區反供清水15萬噸/日,這僅僅能滿足主城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需求。在建的楊庫水庫供水規模達75萬噸/日,補上15萬噸缺口后,加起來就是90萬噸/日,剛好就是南京主城區一天的供水量。

據測算,主城、江北和江寧三處應急水源地工程概算大約為60億元,加上江北大取水口建設等供水工程,總投入近80億元。

謀劃十余年,投入數十億,建設一個但願永遠不要啟用的工程,這就是韌性城市要付出的成本。(李 凱 顏 芳)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