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這個國家榮譽是頒發給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我只是其中的代表。”“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9月13日來到南京,他應邀為參加第四批全國中醫(臨床、基礎)優秀人才和第三批省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培訓班的學員們上一堂課。在講座開始前,他謙虛地回應了剛剛榮獲的“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清平樂.人民才英雄》
“榮譽屬於醫務界,我只是其中的代表”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9月8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並接受習近平總書記授勛。9月13日上午,當“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走進南京中醫藥大學仙林校區豐盛樓報告廳,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黨和國家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我心裡很忐忑不安。”張伯禮院士說,得知獲得榮譽的消息后,他填了一首詞,名叫《清平樂.人民才英雄》。“白甲十萬,戰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漢,數英雄獨顏汗。中央經略濟生,舉國眾志成城。中西協和防治,環球涼熱彰明。”
張伯禮院士說到:“全國4.2萬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還有武漢幾十萬名醫務工作者,大家共同戰斗,才取得了今天的勝利。‘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是黨和人民給予整個醫務界的一個崇高的榮譽,也是給中醫界的無上榮光, 對我來說,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的自己只是這個群體的一個代表。榮譽是屬於人民的。”
報告會現場。姚宇軒攝
“為青年醫護人員點贊,他們沒一個退縮”
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張伯禮臨危受命,在大年初三隨中央指導組奔赴武漢。在武漢的80多天裡,張伯禮和同事進駐江夏方艙醫院,採取以中醫藥為主的綜合治療,截至“休艙”時,實現了“三個零”:564名患者零轉重症、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曾有記者問張伯禮院士:“趕赴武漢時,心裡害怕嗎?”“不害怕。”張伯禮回答得很堅定。課堂上,他談起初到武漢時的心境,“應該說有一些擔心,一個擔心,是自己對當時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形勢不清楚﹔第二個是對青年醫護人員的擔心,武漢抗疫戰場上超過半數是90后青年人,他們面對巨大的挑戰能頂得住嗎?”青年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交出了高分答卷。張伯禮院士說到一個細節,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每到交接班,就有幾十名醫護人員排隊通過“三區兩通道”離開病房。穿著防護服工作了6、7個小時的他們已經很疲憊了,可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都搶著往后擠,讓“戰友”先出去。張伯禮說到這個細節,現場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中醫藥能救人,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麼”
“在武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我們証實了中醫藥對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作用。在還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對於緊急情況下救治生命,中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80多天裡,張伯禮和其他專家一起,指導中醫藥全程介入醫治工作,先醫心,后治病。在江夏方艙醫院,張伯禮提出給每張病床安上拉帘,尊重患者的隱私,緩解他們不安的心情,很快幾百張拉帘安裝到位了。在張伯禮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中醫藥的作用體現在了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盡管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伯禮在講課現場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都說中醫藥對抗擊新冠肺炎有效,為什麼有效呢,原因要弄清楚。”在江夏方艙醫院,曾有年輕的痊愈患者提出了一個“辛辣”的問題﹔“你們能說清楚怎麼治好我的嗎?”
“感謝這位病人的誠實,對我們提出了任務。我們不光能醫治好疾病,還是要弄清怎麼救的。”張伯禮坦言,這是他半個多月來第一次出差講學,和江蘇的優秀中醫藥人才交流他非常高興。“你們是中醫藥發展的骨干人才,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揚靠你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