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應該“老”在哪裡 招牌如何擦亮

魏曉敏

2020年09月15日07:3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老字號應該“老”在哪裡

微博上一則探訪狗不理包子北京王府井總店的視頻近日引起關注。視頻中,博主稱狗不理包子“裡面全是肥肉”“特別膩”。9月10日,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發布微博聲明稱,視頻中的“惡語中傷言論不實”,已報警處理。隨后不久,又刪除該微博賬號和聲明。

某些因不合口味產生的惡意差評,確實會影響餐飲企業聲譽。狗不理方面維護自身聲譽,可以理解,但危機處理方式必須合情合理、合法合規。單從上述視頻來說,該博主所說的內容很多都是對食品和口味的描述,雖有主觀成分,但並未脫離基本事實,也看不出惡意詆毀的意圖。有關公司指責其“惡語中傷”並選擇報警,恐怕效果會適得其反。

虛心傾聽消費者的反映,以消費者的滿意為最大追求,是企業應該恪守的理念。近年來,從“價格太高”到“服務太差”,網絡上關於狗不理包子的負面評價並不少。面對這樣的“吐槽”,是聞過則喜,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虛心接受、引以為戒,還是聞過則“怒”,抱著敵視的眼光暴跳如雷地指責用戶“居心不善、存心不良”,體現著企業是不是有寬廣的胸懷,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消費者心裡有一杆秤。老字號企業提供的產品是好是壞,客戶有自己的評價。企業要想走得好走得遠,關鍵還是能否提供與價格相匹配的產品和服務。有消息稱,這幾年,狗不理包子產品開發乏力、門店接連關閉,不久前宣布從新三板退市。這其中,是自己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產品服務的原因,還是個別客戶蓄意惡評的原因,企業恐怕應該細細思量。

老字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光大復興老字號,是大家共同的意願。問題是,老字號的“老”,應該體現在品牌價值高、品質過硬、服務周到,而不能“倚老賣老”,吃老本、擺老資格。據報道,目前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僅1128家,幾十年來勉強維持現狀的佔70%,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瀕臨倒閉、破產的佔20%﹔生產經營有一定規模、效益相對較好的隻有10%左右。老字號經營不善,原因多種多樣,但一些老字號觀念陳舊、體制機制僵化、服務意識淡薄、產品和技術更新換代慢、缺乏改革求新的動力,是重要原因。

老字號之“老”,應該體現在經久不衰的品質、難以取代的特色上,而不是仗著“老資格”止步不前。說到底,老字號品牌要發展,需要發揚光大老傳統,主動尋求新商機,把“老字號”的招牌越擦越亮,讓其傳承的企業文化歷久彌新。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