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書寫特大城市的“安全答卷”

2020年09月15日07:3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書寫特大城市的“安全答卷”

近年來,南京市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質量發展,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全力創建首批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連續9年未發生重大以上事故,連續31個月未發生較大事故。

踐行安全發展理念,把握安全發展新內涵。緊盯政治站位“標杆線”。嚴格向全會報告安全生產工作,定期調度安全生產工作﹔制定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年度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清單,以實際行動做到“兩個維護”。繪好人民安全“幸福線”。把“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全力以赴壓降生產安全事故,為人民筑牢安全屏障、撐起安全綠蔭。今年上半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70.6%和76.1%,降幅位居全省前列。夯實安全發展“地平線”。著力處理好“穩”和“調”的關系,在穩增長的同時堅定不移調結構﹔處理好“減”和“增”的關系,推動企業即使在疫情影響效益下降的情況下也要增加安全投入﹔處理好“擴”和“提”的關系,在擴大城市規模的同時,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處理好“放”和“管”的關系,在“放管服”改革中更加注重加強安全監管。

加快打造韌性城市,建設本質安全新都市。打造智慧安全“中樞”。積極探索“互聯網+數據監管”模式,強化科技賦能,“一平台八系統一終端”等創新做法得到國務院督導組肯定。下一步,南京將著力建強城市運行智能化監測調度平台,以智能化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實現“一網整合數據、一屏能觀全局、一體應急聯動”。搭建風險防控“骨架”。堅持大排查大整治機制,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危化品綜合治理等,補齊重點領域短板弱項,織牢全方位、立體化的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網。深刻汲取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教訓,結合“十四五”規劃完善城市安全發展頂層設計,以更大的決心和定力轉方式、調結構,優化“吃干榨淨”產業鏈規劃布局,構建以安全生產為基礎的城市安全運行保障體系。豐富城市安全“肌理”。樹牢“全周期管理”意識,既堅持“嚴整治”,又著眼“優治理”,充分把握安全風險的規律特點,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積極防范化解新興風險,強化城市生產生活要素應急保障,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舉措,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治理機制。暢通網格治理“末梢”。堅持“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模式,深化城市體檢,在全市1.2萬個綜合網格上疊加“應急格”“安監格”,以暢通每個“末梢”的“小循環”確保城市整體的“大安全”。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安全治理新活力。健全安全監管制度。推廣園區封閉管理模式,嚴把安全准入關口,強化工業企業特別是化工企業風險源頭管控,落實“禁限控”管理措施。探索引入紀委監委監督機制和“數字監督”模式,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安代表”等制度,深化安全生產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市安委會實體化運轉,不斷完善監測預警、評估論証等機制,進一步實現安全監管制度化、規范化。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逐條細化安全生產各級黨委(黨組)及其主要負責人、班子成員責任清單﹔修訂印發《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清單》,明確54個黨政及司法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落實省安委會“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重點事項清單20條”,開發建設“安全信用臉譜”系統,分級實施激勵和懲戒措施,激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內生動力。強化應急聯動保障。圍繞構建“大應急”工作格局,依托應急指揮中心綜合指揮平台,加強國家危化品應急救援南京基地建設,整合各類應急資源力量,完善全區域、全災種、全行業、全層級、全過程的應急聯動機制,建成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處置高效的應急救援隊伍。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